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如何管理国有资产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建立多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建立由国有资本管理、服务、监督三大内容构成的营运体系 ,建立国有资产代表选派和考核制度 ,建立资本经营责任制 ,实施相关的配套改革 ,建立国有资本监管体系等方面对如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从整体上增强我国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竞争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借鉴西方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我国部分地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做法基础上,指出构建一个健全、完善的国有资产运营体系是探索国有制有效实现形式的重要方面和必然选择,认为国有资产运营体系应包括国有资产管理的组织子体系、监控子体系和资产经营子体系,从而能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与运营的职能。  相似文献   

3.
国有资本市场化经营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客观趋势。国家从管理国有企业、国有资产转变为管理国有资本 ,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 ,通过科学界定国有企业的功能 ,实行国有企业分类改革 ,建立和健全国有投资公司 ,完善资本市场 ,实现国有资本经营市场化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以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进行了创新,国资委成为国有资本出资人的唯一代表,统一行使国有资本出资人的各项权能.当前大部分地方开始采用"国资委--国有资本运营主体--国有资本投资企业"这种"三层次"监管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但国资监管和运营主体的责任及其监督机制没有相应到位.因此,应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体系,据以强化对国资监管和运营主体的责任约束,并实行信息透明公开等强化监督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才能深化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5.
《南都学坛》2016,(1):115-117
国有企业改革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内容。201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分析国企改革历程中的得与失,可以发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布局仍然不合理,国有资本没有在完全竞争领域退出;二是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管理没有从管资本的角度入手;三是资本所有者权力发挥不到位,内部治理结构不规范。国企改革只有抓住资本管理这个牛鼻子,调整国有企业布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都要从管资本入手,这样改变国资监管方式,才能有效解决国有企业布局、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困扰国企业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组建国有资产经营的若干设想国有资产市场经营主体缺位,国有企业没有现实和具体的所有者即国有资本缺乏人格化代表是造成资产低效运营、大量闲置和滞存,而且造成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根源,也是国有企业改革难以推进和深化的重大制约因素。国有企业改革必须从构建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7.
运用解析方法建立起国有资产经营绩效评价模型,模型选择了14项指标,涵盖资产运营效益,资产质量,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和社会贡献等5个方面而且将市场占有率、人力资源,等指标引入评价模型之中,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先进性,并应用此模型,对我国某一上市公司的国有资产经营绩效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文中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如何走出困境的新思路,即转变经营思想,使国有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目标的特点在产业分布上从面面俱到转变为主要从事垄断性产业、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追求宏观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资本经营,盘活国有资产。在"放小"方面利用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对国有资产进行资本经营。让国家股上市,增加国有资产的流动性,促进产业重组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外资嫁接,发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9.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从制度环境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改的深入性、股权多样性、股权制衡度和非国有资本控制权对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正相关效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混改通过提升国有企业资本配置效率从而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命题的提出、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含义与范围及立论基本逻辑、国有资产流失的经济学含义、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与国有资产配置及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评价体系五个方面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概念进行了研究,厘清了认识上的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现阶段国有资产重组中,应当引起人们重新认识和高度重视的主要问题有资产重组与产业结构调整;资产重组与政府的角色定位;资产重组与规模资本市场的培育;资产重组与管理整合;资产重组与三大负担的剥离;涉外国有资产重组.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原则性地建构了企业国有资产综合监督体制。但是,目前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存在出资人和监督人混同,规则的制定者与规则的执行者、受益者混同等问题,很难实现对企业国有资产的全面有效监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这对如何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提出了更多挑战。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应当兼顾不同的监管主体、监管手段和监管对象,明确各监管主体的职责边界,从不同环节监督和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行为。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中行政监督的法治化程度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的直接反映。建立一套企业国有资产行政监督的法治指标和考核标准,就是为政府在企业国有资产监管领域提供可操作的法治化行为准则。监督主体在运用行政监督手段时,必须在监督依据、监督对象、执法问责等方面符合法治化标准。  相似文献   

13.
在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公司国有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不一定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管理层收购不应该承担流失国有资产的责任;赋予国资委国资出资人身份依然不能根除国资产权主体天然缺失的弊端。实践中确实存在国有资产市场性流失的不良现象,但这不能成为无期限延迟国企改制的借口。国企通过重组壮大国有经济,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必须加快包括管理层收购在内的国企产权改革。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不应局限于国有资产的显性流失,还要分析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确立了以“管资本”为主的新型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但并不是所有类型的国有企业都适用于这种监管体制。应当依据国有企业所处领域和功能目标的不同,将其分为公益性国有企业和营利性国有企业,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针对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国资监管法律路径。在国企类型化下的国资监管改革过程中,要坚持市场化导向的指导原则,将国有资产统一监管与分类监管相结合,实现由“管企业”向“管资本”国资监管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国企改革的阶段性特征与国有资产流失存在耦合性。国企改革不同阶段表现出国有资产治理不同层面的缺陷,3类国有资产流失行为因此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特点。起步阶段和过渡阶段以投资流失型为主,攻坚阶段以管理流失型为主,规范阶段以交易流失型为主,在调整阶段,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有很大收敛,数量减少,但国企改革在这阶段也渐趋中止。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国企改革新时期,应以过往改革与风险的耦合性对未来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进行预评估。在资产流转前,须建立大宗国有资产转让公示制度;在资产流转过程中,须明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权力的责任机关与具体职责;在资产流转完成后,须以公益诉讼制度实现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17.
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难点:资本结构单一,资本充足率过低,资产负债结构单一,不良资产比例过大,刚性利率和政府干预。针对这些问题,应果断增加资本金,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分散风险,降低不良资产比例,理顺政企关系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等。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构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估体系势在必行。因此,有必要通过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估的目标以及其管理成本、效率的分析,探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以三级架构为特征的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已在重庆等各地得到建立,新体制本身并非完美,同时在建立过程中还有许多制度上、观念上、手段上的问题有待重视和解决.资产运营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保值增值,国有资产运营的目的还要加上加快经济发展、和理顺经济产业布局、维护公共利益等,所以对国有资产的运营既有体现私权利的出资人权利,又有实现公共权利(国家利益)的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