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研究,似可分为常规性的文献整理和基于文献的校读批评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当然是相关的:前者为后者提供了文献基础,后者则是对前者的批评性推进。第一个层面乃是古典文献学的常规方法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应用。文献学作为中外学术传统中的常规治学方法,包括版本、目录、校勘、辑佚、训诂、辨伪、考证诸方法,它们当然都可以在现代文学研究中发挥作用。比如搜集整理现代文学佚文和遗文,就是特别重要、急需开展的工作。大体说来,经过历代学者千百年辛勤的反复的工作,中国古典文学文献的搜集整理,现在已接近饱和的极限程度,很难再有重要的佚文和遗文被发现了。但现代文学佚文和遗文的搜集整理才刚刚开始,还大有文章可作。这是因为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大都是在报刊上先行发表、然后才结集出版的,其中也有不少作品在报刊上发表之后,却未能及时收集出版,以致长期散佚在外,有些散佚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还有一些现代作家身后留有未曾刊布的遗文,也相当重要。过去的现代文学界对作家佚文和遗文的搜集整理是比较忽视的,直到近年这方面的工作才逐渐开展起来,所以可开掘的空间、可补充的余地还很大。不言而喻,发掘出一些现代作家的重要佚文、整理出一些现代作家的重要遗文,既会使有关作家的创作成果更为完整,也是对整个现代文学宝库的添加和丰富。近三十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重要成果,如孙玉石和方锡德两位先生发掘出鲁迅的佚文《自言自语》,方锡德先生独立发掘出冰心的中篇小说《惆怅》,陈子善先生对张爱玲、梁实秋等作家佚文的持续发掘,还有宋以郎先生等整理出版的张爱玲遗作,旷新年、张勇、杨新宇等学者对穆时英长篇小说《中国行进》的接力性追踪,以及裴春芳对沈从文中篇系列小说《看虹摘星录》原本的发掘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献整理成果。同样的,对现代文学的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和考证学的研究也渐次展开。这些常规性的现代文学文献整理工作,早就该做了而长期未做,今天开展此类研究,是按照文献研究的常规在现代文学研究中做补课工作。开展得晚,正所谓“后发优势”,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也是功德无量的--比如编纂出比较完备的现代文学出版书目、文学期刊目录、报纸文学副刊目录及其他专题性的文学书目,比勘重要的现代文学作品的不同版本、进而校理出比较完备
  的汇校本,以至对一些事关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行为的疑难问题做出得当的考辨--这些常规性的文献整理工作自具价值,它为读者提供了可靠可读的文本,也为文学研究者和批评家的阐释提供了比较完备的文献,其意义自不待言。  相似文献   

2.
对六朝及唐五代时期文言小说佚文的整理,从两宋时期就已开始,但真正取得较大成就是在明清时期及建国前后.同时也留下了不足之处,如版本的选择、前人辑佚成果的运用和误辑等.并且辑佚工作中在求备、求真、对佚文的校勘注释和对与辑佚相关的文献考索等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3.
刘伯温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科学家,他所撰的《儒林许氏第一始迁祖晟公传》,是笔者新近发现的一篇佚文。它对研究刘伯温与常州文化,尤其是姓氏文化,以及研究刘伯温的生平与思想极具文献价值。本文在简要叙述佚文发现的经过之后,对佚文全文作了介绍,并对佚文中所涉及的地名、人物、历史事件作了考察和注释,最后还对他为什么写这篇传记作了初步推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依据文献史料,分析了谶纬与汉代迁都思潮之间的关系、谶纬对汉代都城文化的影响。分析认为,西汉末士人欲以迁都解"更命"之危机,王莽欲迁都以应谶纬;光武修旧都以证其承"尧后火德"之正统,却导致了人们的迁都之念;明帝时人们怀疑都洛不应天命,于是迁都之议再起;董卓以图谶为由迁都长安,曹操迎天子于许昌,曹丕应图谶而代汉。分析还认为,迁都思潮往往是国家信仰危机的产物,往往与权力之争和政权变迁密切相关;受谶纬天命思想影响,都城不再仅仅是行政区域的代称,往往成为天命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六篇吕祖谦诗文佚作略作考证,并指出佚文不仅起到增补遗漏的作用,而且对吕祖谦学术思想研究往往有出人意料的文献学价值,文献辑佚也是整理、出版吕祖谦全集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八朝穷怪录》又称《穷怪录》, 撰人不详, 史志无目。是书古无完整辑本, 《古小说钩沉》未辑, 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虽提及佚文十则, 但李氏并不以文献整理为主, 且仍有疏漏之处。故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作进一步研究, 得《八朝穷怪录》佚文11则, 一一详述, 并加以分析, 以冀得此小说完整佚文文本。  相似文献   

7.
郭店竹简1993年出土于湖北荆门郭店一号墓,共800余枚,凡13000多字,包括有16种先秦道家、儒家的典籍和古佚书,对于诸多学科的研究开拓了新视野,尤其对先秦思想和经传形成的概况等重大课题,提供了很多线索。出土文献性质与传世文献一样,但两者的流传过程、流派辨别、整理与否、代表原著作的原意、文献价值等诸多方面,是判然有别的。1999年10月15日至18日,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哈佛燕京学社、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等单位联合,继美国郭店《老子》讨论会、北京的《郭店楚墓竹…  相似文献   

8.
刘勰对谶纬的态度,研究界曾经给予了较多的负面评价。随着谶纬研究全新视角的开启,两汉谶纬之学的文化价值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它与远古先民“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有内在的承继关系,在汉代的文化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心雕龙·正纬》直面这一文化现象,并把它作为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以肯定,表明刘勰对谶纬的认识超出了时代局限。  相似文献   

9.
海洋文献的类别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传至今的海洋文化典籍,可分为海洋古典文献及佚文、海洋方志资料、海关物流文献、海洋科技文献四大类别。对这些海洋文献进行研究,可以为海洋文化学、海洋法律学、海洋伦理学以及海上交通史、海关贸易史、海洋科技史、海洋气象学史、海洋生物学史、海洋地质学史等研究提供坚实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对旅行社产品研究文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从研究文献的数量、质量和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对文献研究特点进行了阐述。重点从旅行社专项产品、旅行社产品开发和旅行社产品销售管理等方面对文献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加强旅行社产品的特色化研究、提高其文化附加值、加强网络营销、活动营销、体验营销等营销策略的研究,还应树立品牌意识,加强旅行社产品的品牌管理。  相似文献   

11.
唐传奇《离魂记》是关于王宙与倩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这部作品在元代被杂剧作家郑光祖改编成喜剧《倩女离魂》。两部作品除男女主人公的姓名以及一些具体情节上有所变化之外,大体结构没有变化,都是同一系统的爱情故事。可是当我们仔细分析这两部作品时就会发现,两个作家在两  相似文献   

12.
《史记》、《汉书》失载西南夷若干史实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元鼎六年,司马迁奉使巴、蜀以南,亲履今四川西昌、汉源一带,以后根据见闻在《史记》中记载了西南夷。《汉书》大量抄录《史记》相关记载并有所补充。综合汉代及稍后史籍相关零散记载,对武帝时期、昆明的迁徙活动,、昆明被西汉、滇国打败,以及武帝开通博南山道路及经营哀牢地区的史实做了细致考证,可知《史记》遗漏了发生在元鼎六年之后西南夷的若干史实,原因是事件发展过程尚未结束,司马迁对情况了解有限;而《汉书》则失载武帝中后期西南夷的若干史实,主要原因是沿袭《史记》的说法,对相关史实疏于考证。  相似文献   

13.
孙通海先生整理、点校的《陈献章集》,与以往版本相比,增补了陈白沙先生诗文一百多篇,但仍有较多的遗漏.后来,人们对白沙先生的集外诗文作了进一步辑录.最近,我们又发现白沙先生集外诗文十多篇.这些白沙先生集外文,对于研究与了解白沙先生的生活、白沙先生及其弟子故旧的关系,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各国关于遗失物拾得制度的比较和对我国遗失物拾得制度的历史考察表明,古今中外关于遗失物拾得制度的规定,既保护遗失人的利益,也重视对拾得人权利的维护;不仅规定了拾得人的必要费用的请求权,也规定了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和附条件地取得遗失物所有权的权利。因此,建议我国物权法应顺应时代潮流,转变观念,在为拾得人设定义务的同时,也应赋予其一定的权利,弘扬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以体现法律的平等、正义价值和精神。  相似文献   

15.
《研经室集》是清代著名学者阮元的文集,卷次浩繁,随所增补,散佚之文不在少数。《〈研经室集〉集外文辑佚》已经作了部分辑佚,这里将续有所得之文裒集在一起,文章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阮元年谱》中所附《研经室集》集外诗文(包括奏折、疏牍、书信、楹联)等篇目;二是阮先《北湖续志》中所载《研经室集》未收诗文;三是散见于其他选本或者没有刊载入集的单篇文章。这些文章对研究阮元的生平、学术和文学创作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也为编撰一部完整的阮元诗文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经室集》是清代著名学者阮元的文集,卷次浩繁,随所增补,散佚之文不在少数。中华书局近年来出版的校点本是目前最完备的本子,但也不无遗珠之憾,这里试作补辑,为文史研究者或者将来修订《研经室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物权法草案关于遗失物拾得制度的设计虽然较之以往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是其制度设计的理念忽视了物权法的主体也是一个经济人,对拾得人设定了较多的义务,只赋予较少的权利.这种价值理念和具体法律规定偏离了经济规律和法律规律,将会直接影响到遗失物拾得制度在现实中的适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遗失物归属制度用于规范拾得人与失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物权法》通过外在的法律强制限制了拾得人取得所有权,实现了道德上的理想,然而立法者未意识到,任何道德只能建立在自由意志的基础上。在中国现阶段,在对待遗失物的态度上,不能提出过高的道德要求,相关制度设计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朝野展开了一场“丢失中国”的讨论。文章认为这一讨论与麦卡锡主义的猖獗直接相关,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搞意识形态对抗的产物,它严重地影响了美国国内民主政治的发展和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相似文献   

20.
《艺文类聚》是一部成书于唐初的重要类书 ,在今天极具文献价值 ,但此书今本并非完璧。今本《艺文类聚》卷四“岁时部”中的“人日”、“正月十五”、“月晦”、“寒食”和“七月十五”五篇 ,已非原书之旧 ,原文已佚 ,现在的内容是后人根据《初学记》补入的。补入的时间最晚在宋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