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必然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情势。相较于“基础”(2015年修订版)教材,“基础”(2018年版)教材是一次升级,体系框架更加合理,内容编排更有营养,逻辑进路更加理性,语言表述更加艺术;其主要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政治性和方向性、学理性和深邃性、凝练性和生动性等方面特色。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末,“教育美”是继“素质教育”、“主体教育”之后,中国教育理论界出现的又一个热门话题。“素质教育”、“主体教育”和“教育美”有着不同的视域,“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言的,“主体教育”是针对“灌输教育”而言的,而“教育美”则是针对“教育异化”而言的。“素质教育”、“主体教育”是“教育美”的早期表现形式,“教育美”是对“素质教育”、“主体教育”的总结和超越。从本原上讲,“教育美”是教育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从本质上讲,“教育美”是美学精神在教育中的敞亮与澄明;从方法上讲,“教育美”是师生间立美和审美的统一。“教育美”是对中国教育美好明天的描绘,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确定了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它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因材施教为方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社会发展和教育工作本身的发展所提出来的任务,是社会实践和教育过程中提出的课题。中学图书馆作为中学教育、教学和教学科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怎样才能适应这一转轨的要求呢?笔者认为主要要做好下列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强对有关教育改革文件的学习,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一项极其艰巨和复杂的工程。搞素质教育难就难在统一认识、统一思想,如果思想认识统一了就不难。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首先要抓紧时间认真学好党中央颁发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等纲领性文件,深刻理解“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根本差别,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统一认识,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办出各自的特色。”因此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各专家学者纷纷提出各自的看法主张 ,普遍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我以为 ,学生的兴趣是关键 ,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 ,是很难愉快牢固地接受知识的。古人云 :“学无趣 ,则无谓学。”而要提高学生的兴趣 ,与之密切相关的是教师的修养 ,教师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修养可…  相似文献   

5.
浅谈大学生素质教育应重视和加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素质教育,是由专业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两部分组成,它强调的是一种基础,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做人和做学问的功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道德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身心素质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新人,目标是造就德、智、体、美等全国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需要的“四有”新人,目标是造就德、智、体、美等全国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素质教育在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品格的塑造,更加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和全面提高,更加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的造就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大学生素质教育已被提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议程中,高推行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和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抹杀个性、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提出的,素质教育实质上是还教育以本来面目。人的素质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具体内容分为知识观念层面、创造能力层面、思维品质层面、科学语言层面及文化修养层面。素质教育必须有的放矢,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高师院校要为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教师。  相似文献   

7.
关于强化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提出对“素质”和“素质教育”的认识 ,然后就我国目前大学素质教育的现状提出强化素质教育的几条途径和方法。一是转变教育目标 ,明确培养目的 ;二是探索开放的教学模式 ,调整学生的学习目标 ;三是改善教师队伍的素质 ,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是提高学生的情感智商。  相似文献   

8.
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本文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1 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素质教育是针对基础教育中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考试压力过大而提出来的。经过近几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素质教育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断充实,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教育思想体系。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全体人的素质发展和全面促进人的素质发展的教育活动。青年毛泽东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为:实现教育目的的“两改”——改造社会、改造国民;实现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的“两全”——全民教育、全面教育;实现教育“一重心”——个性或人格教育。“两改”、 “两全”、 “一重心”,这是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也就是说,青年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就是素质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0.
文明从社会整体角度来看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杨叔子:《永必求真,今应重善》,《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第1期)。从个体角度来看就是指一个人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继承、发展的程度和在思想、品德和情操等方面的修养(黄麟雄等:《中国21世纪需要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年第5期)。它不仅表现在物质上,而且表现在文化与伦理道德上。现在在高等教育中,大家都在谈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把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培养成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包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集中表现是一个人的…  相似文献   

11.
"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制,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体制也是伴随着这三个学制的颁行而建立、改革和发展起来的.论文通过对"三个学制"及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了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体制形成与发展的脉络,并对当前师范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兴办教育,"首重师范";师范教育,德育为首;突出师范特点,提高教育类课程比例,注重师范生从教能力的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大学生德育和素质教育中存在着品德教育缺失问题,所以,正确认识品德教育与德育以及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充分发挥品德教育的育人功能,增强道德认知教育实效,形成道德情感培养氛围,建立道德意志养成机制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校德育的参与,高校德育在创造性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创造性人才德育工作要创新,要大力浓化德育氛围,净化德育环境,深化德育改革,优化德育内容,全面提高创造性人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高校德育目标的建构,不是由教育者或教育管理者主观任意选择的,而是有其自身的科学依据。高校德育目标建构的基本依据主要包含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对高校德育的新要求以及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高校德育的关系这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建构起来的高校德育目标的新框架是一个由“意识形态认知与实践”、“文化认知与实践”、“个体与社会价值认知与实践”、“心理认知与实践”和“道德(法纪)认知、道德实践与道德境界”等诸多要素构成的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美术教育发展模式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11年至1949年,中国近代美术教育是在初期的社团、师范学堂、私立、公立美术教育的基础上,形成了后期的国统区与延安鲁艺的美术教育,教育理念借鉴与效法"新式"、"兼容并包"、"通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本质强调的是对人的思想品质和文化精神的培养。西方与素质教育思想最为接近的是19世纪以来倡导的"全人教育",即倡导以"育人"为本,强调以开发人的理智、情感、创造力和精神潜能为教育目的。西方教育实践中值得借鉴的教育模式,适合个性发展的教育观念,开放性的教育系统,灵活的评价体系,问题式、反思式、探讨式的教学方法等。我国素质教育应避免的误区:一是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二是认为西方教育尤其是美国教育强调"素质"。  相似文献   

17.
历史和社会现实造成大学德育陷入重重误区,人们疾呼道德重构。道德重构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德育反思:道德教育应该保持自身相对独立的形态,不能在“大德育观”中迷失自我;道德教育必须重视道德实践,使德育研究与道德践行同步;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言行去证明道德理论的正确性,还须帮助学生领会由幸福感而衍生的道德对个人的生命意义和对他人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新工科建设融入工程伦理教育是我国由工程大国迈向工程强国的必要前提。当前,在高校工程伦理教育中,存在着工程伦理教育与我国工程大国地位不匹配、推进速度缓慢、教育中重技轻理、未形成工程伦理教育体系等问题。工匠精神源于我国古代工程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新工科工程伦理教育,强化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使之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抓手、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工程强国的重要支撑,可以构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文化的高校新工科工程伦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我国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带来极大的影响,而青少年网络道德缺失问题也日益凸显。但相对应的网络道德教育却在很多方面还是空白,传统的家庭教育还未真正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其中。为此,从家庭教育入手,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培养青少年网络道德的家庭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0.
传统孝德观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在培养人们修身立德,和睦家庭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始基作用,是现代公民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加强孝德教育关系到公民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民族精神的弘扬和民族性格的塑造,对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