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安徽方言词汇词形与词义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域性变体。一般来说,共同语和方言,大都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就汉语的共同语和方言来看,差别最大的是语音,大方言区之间已经因语音差异而不能正常通话,如北方话与粤语、闽语之间。词汇方面,也是千差万别。即使在北方话内部,词汇也不完全统一。至于安徽方言,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属北方方言的江淮次方言,其余地带,有徽州方言,还有受吴语、赣语、湖北方言影响的地方语言,加上地理、历史的原因,安徽方言内部蕴藏着相当数量、极具地方特色的词语。这些词语形象、生动,别具一格。例如普通话“小孩儿”这个词,合肥人叫“霞们”“伢”,安庆人叫“小伢(nga)子”,桐城人叫“小伢积”,铜陵人叫“小伢立”,和  相似文献   

2.
汉语方言中能带补语的动词重叠式与共同语中的动词重叠式是同形异质的两类形式,补语包括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和数量补语等三类。这种结构现在主要分布于江淮官话、闽语、粤语和吴语中,但它应该是古吴语的底层语法结构。  相似文献   

3.
内陆闽语范围包括今南平市的十个县市和三明市的八个县市,是明显有别于沿海闽语的两个区。内陆闽语与沿海闽语有五条重要语音差异,如来母字读s-、入声韵无塞尾;重要特征词有54条不同,如信(批)泥(涂)狶(猪)渠(他)。这些差异明显是与吴方言和赣客方言的接触造成的。深度的接触造成了浦城北半县闽语蜕变为吴语和原邵武府的闽语蜕变为赣语。中度的接触则有两种形态。一是造成部分系统性的变异,如闽北西片的建阳、武夷山一带,透定读h-,清从读th-。一是在一个县的范围之内形成"小通语",例如闽语五区之间的尤溪县。除了这些颇具特色的情况之外,还形成了一些小方言岛、混合型方言和过渡型方言。  相似文献   

4.
广东闽粤客方言古语词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大量的古语词作了考释研究的基础上,对广东省境内的闽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所保留的古语词进行了比较研究,把这些古语词分为三类:1.三种方言共同保留的古语词;2.闽、粤方言共有的古语词;3.闽客方言共有的古语词。  相似文献   

5.
由我院杨焕典教授主编的《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 1 999年 1 0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 1 30万字 ,定价 1 50元。该书内容包括广西现有的六种汉语方言 (粤语、平话、官话、客家话、湘语、闽语 )的语音、词汇、语法。每种方言前有“概述”介绍该方言的历史、分布状况、语言特点等。该书还将六大方言中的 3778个字音集中在一起与北京语音进行对照。参加编写该书的有广西大学梁振仕教授、林亦副教授 (粤语部分执笔人 )、广西师大李谱英教授 (负责编写官话、客家话 )、国家语委谢建猷副研究员 (负责编写湘语、闽语 ) ,杨焕典教授负责“概…  相似文献   

6.
皖西南处于江淮官话、赣语及吴语的过渡性方言区,其境内有些县的方言归属至今尚未定论。过渡区方言,尤其是单从语音角度不能确切分区的方言,方言特征词的研究无疑能弥补语音标准的不足。皖西南方言特征词表不但能使我们认清当地方言词汇的基本面貌,还能揭示出境内各县市方言内部亲疏关系及外部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皖西南处于江淮官话、赣语及吴语的过渡性方言区,其境内有些县的方言归属至今尚未定论.过渡区方言,尤其是单从语音角度不能确切分区的方言,方言特征词的研究无疑能弥补语音标准的不足.皖西南方言特征词表不但能使我们认清当地方言词汇的基本面貌,还能揭示出境内各县市方言内部亲疏关系及外部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方言比较是考证本字的重要方法。以汉语方言喷射义“biāo”为例,这个词通行于吴语、闽语、粤语、赣语、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南宁平话等,至少有“滮”“瀌”“飙”“彪”“标”“熛”“嘌”“镖”“摽”“?”“猋”等十一种写法。用字分歧这么大,与有些学者囿于单个方言考求本字不无关系。通过方言比较可知,本字当为“猋”。“猋”由群犬奔貌,引申为人奔跑,再引申为液体急速射出,其核心意思都是“飞速移动”。成都、武汉等方言里“猋”兼具“飞速奔跑”和“液体急速射出”等意思,就是明证;“蹿”有疾行义,又有喷射义,为“猋”喷射义产生路径提供了相关平行证据。这一个案进一步印证了方言比较对于考证本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如何利用方言词汇结合汉语词汇史的研究给方言分区,一共举了三个例子,闽语的“鼎”字和“拍”(打)字以及粤语的“睇”字,指出词汇溯源的困难以及单用词汇作方言分区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证了至今保留在内蒙古清水河县方言中上古以及金元时代的一些古语词,并依据该县方言,对元杂剧中某些词语注释未详或未尽确切者,加以袷遗补阙,说明方言词对训诂的作用,目的在于引起有关学者对我国北方少数保留较多古语词之地区方言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丹阳地处江淮官话与吴语的交汇处,方言现象纷繁复杂。作者通过400多个点的实地调查,探讨长江两岸江淮官话与吴语的分界,分析官话势力在不同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岱山方言中有特殊的异读现象,举最常用的“里”“头”作为个案进行分析。根据“里”“头”的变音规律看,有的与其词序位有关,有的与其语素义有关,且初步判定其个别变音接近闽语音。岱山方言中的这种含有闽语元素的异读现象,在舟山群岛与周围吴语中罕见。推测其来源,应与明清时期我国海禁与展复史以及岱山岛移民来源地方言有关。  相似文献   

13.
由我院杨焕典教授主编的《广西通志&#183;汉语方言志》1999年10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130万字,定价150元。该书内容包括广西现有的六种汉语方言(粤语、平话、官话、客家话、湘语、闽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每种方言前有“概述”介绍该方言的历史、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4.
现代湘语语料显示,从历史词汇的观点而言湘语有一个层次来自六朝江东方言。有三个口语词汇可以证明上述推论:“渹”(凊)、“鼎”(铛)以及“侬”。“渹”(凊)、“鼎”(铛)出现于南朝宋刘义庆所编的《世说新语》,“侬”则来自南朝时期的文人乐府及民间歌谣。现代湘语中或多或少保留了这三个六朝江东方言词。由此可见,东晋南朝的“吴语”不仅是现代吴语、闽语的前身,也可能是现代湘语的前身。  相似文献   

15.
石江镇方言属湖南赣语洞绥片。本文介绍了这一方言的语音系统、音韵特点,对其形成原因作了探讨,并指出它也具有混合型方言的特点。本文对湖南赣语以及湖南方言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客赣方言关系词与客赣方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赣方言早期一体,都属于古赣语———南下至江西(赣北、赣中)的北民带来的北方话在楚语一支即亻奚语的底子上形成的古代江西方言,后来异地分居,各自发展:赣北、赣中等地的古赣语因为处在开阔的近江、近湖地带而以开放式方式发展演变(大量吸收它北方的方言的成分),形成现代赣语———赣方言;随客家先民进入赣南、闽西的古赣语由于处在闭塞的山区而以封闭式方式发展演变(保存了多得多的古赣语成分),形成客家话(后来随移民延伸至粤东、粤中),它们最终一分为二是由于方言差距的拉大。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起,台州方言在吴语中的分片问题上一直处于游移状态。文章通过台州方言内部各点与南、北部吴语进行最具代表性的语音、词汇、语法的特征项的比较,以及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的分析,表明台州方言与南部吴语的相似度超过了北部吴语。台州方言在吴语中是应该自成一片的。如果非得对吴语进行"非南即北"的划分的话,那么,台州方言属于南部吴语为佳。  相似文献   

18.
宁波方言是北部吴语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方言点,其三身代词的语音类型在吴语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文章在宁波方言的三身代词与吴语各方言点作共时比较的基础上,探讨其读音层次的形成和词目用字的语源理据,并揭示其语音类型特点。  相似文献   

19.
淮北方言中保留着大量的古语词,这些语词保存并反映了淮北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对淮北方言研究与辞书研究来说,探究古语词的来源及发展应是重要内容和必要步骤。本文即对"佮"、"枵"、"捽"、"质"、"膏"、"搦"这几个淮北方言中常用的古语词进行考释,以为深入研究的资料及例证。  相似文献   

20.
新乡方言古语词浅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乡方言中保留了很多古语词,其中一些词的用法直接传承于古代汉语。本文举例分析新乡方言中的古语词,揭示新乡方言和古代汉语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