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东地区在明代北边防御中占有重地位,在这一地区涌现出了大量的名臣良将。其中在万历二十二一二十五年期间担任辽东巡抚的李化龙,受命于危难之际,在辽东地区建树颇多。任内防御倭寇,抗击蒙古诸部,开放义州木市,稳定了辽东的局势,为辽东地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蒙古喇嘛教出现了衰落的趋势,但它作为蒙古民族信仰的宗教,在蒙古人精神生活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代以来蒙古地区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中均有喇嘛教上层僧侣参与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或直接掌管蒙古地区的政治权力。这种“宗教世俗化”现象的出现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喇嘛教上层僧侣来说,他们希望依靠世俗政治权力或以宗教干涉政治的手段来摆脱日益衰落的命运;二是从世俗统治者来说,他们在强调“政教分离”、“宗教不得干涉政治”等原则的同时,又往往要求喇嘛教上层时时为其政治目的和活动提供帮助,因而促成了近代喇嘛教与蒙古政治密切而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枪会是民国时期活跃于我国北方农村的民间武装力量.20世纪20年代,冯玉祥先后两次担任河南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此时河南的各种枪会声势浩大,名目繁多,红枪会、天门会、天仙庙道等逾百种.这些枪会既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河南的局势,又成为各派政治力量争权夺利的砝码.冯玉祥主理河南后,对于具有浓厚迷信色彩和封建成分的农村枪会,先礼后兵,从而对河南局势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道教因有了丘处机,才有了道教全真道龙门派,道教随之得以中兴,开创了元朝时期道教的辉煌。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是全真教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年,全真道迅猛传布,民众纷纷归向全真。丘处机掌教时期,正值宋金对峙,蒙古帝国南侵之际,政治格局巨变,局势错综复杂,作为全真道教主的丘处机便成为南宋、金朝、以及蒙古帝国争夺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5.
俺答引崇黄教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喇嘛教在 13世纪后期开始传入蒙古地区。由于受当时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它未能在广大蒙古民众中得以传播 ,因此 ,它随着元朝统治的结束而逐渐消失。 16世纪后期 ,在俺答汗的倡导和扶持下 ,喇嘛教又以格鲁派形式第二次传入蒙古地区 ,并很快传播和发展。喇嘛教的二次传入 ,有其深刻的根由 ,它既是蒙古封建领主们用于稳定统治、在思想上钳制广大牧民以及改善蒙藏关系的需要 ,同时也是藏地政教各派势力激烈斗争的产物。俺答与索南嘉措即是在此形势下走到了一起。喇嘛教的二次传入对蒙古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生活习俗等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萨尔浒之战前后,后金食盐获取方式经历了由仰给于外,到自产于内的发展历程。经过这一发展历程,后金在实现食盐这一基本生活资料自给自足的同时,也维持了社会的稳定。与此同时,后金统治层通过向归附的蒙古各部提供食盐,强化了满蒙联盟的经济基础,加强了归附各部对其经济的依赖。后金食盐获取方式的变迁,是影响辽东局势走向的重要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代替了凡尔赛体系,欧洲安全局势发生巨大变化.虽然美苏等国占领和分裂德国消除了长期以来德国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安全威胁,但是,争夺德国的矛盾使美苏等国走向了危险的军事集团对峙,而两大阵营的全面冷战又使得德国问题的解决更加困难.通过将两德分别拉入各自阵营,美苏完成了对欧洲势力范围的划分,新的力量均势的建立有利于欧洲安全局势的稳定,但成为欧洲安全平衡中心却使德国的分裂长期化.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大学的内蒙古近现代史研究所正式成立于1982年,是由当时本校蒙古史研究所主要从事内蒙古党史、革命史和蒙古近代史研究的几位同志为主组建的。成立时正式名称又作中共内蒙古地区党史研究所。1995年内蒙古大学成立蒙古学研究院,研究所又并入并隶属于蒙古学研究院。经过近17年的努力,研究所科研队伍已逐步发展并基本稳定在15人左右。学历、学位层次不断提高,老中青梯队结构基本形成;研究的课题领域不断拓展,出版发表的论著成果相当丰富;学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已成为一个具有较强学术研究力量,在国内外学界有一定学术地位和影响的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9.
康熙年间,在准噶尔部入掠漠北蒙古诸部的局势下,漠北土谢图汗等部内附。康熙将恪靖公主嫁于土谢图汗部,从而将"满蒙联姻"政策从漠南蒙古推至漠北。然而作为"满蒙联姻"政策向漠北推进的纽带的恪靖公主,以及以其为中心设置的公主府、支撑公主府运作的汤沐邑,并未楔入漠北土谢图汗部,而是被楔入漠南归化城蒙古土默特部,此举引发了在汤沐邑制度框架下,由公主府权力所运作的地亩、地权之成立、演变问题。汤沐邑从蒙晋长城隘口地带向土默特蒙地的突破、延展,最终形成"插花式"分布格局。归化城土默特蒙古与公主府的地权纷争亦伴随汤沐邑拓展的始终。清廷介入双方纷争,对归化城土默特经济、政治形态产生了结构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青海蒙古族民间文学的内涵赯吉思一青海蒙古族的形成与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一段极复杂而又极不稳定的历史过程。虽然说青海蒙古族从13世纪的20年代到ZO世纪40年代,前后有70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创造青海蒙古族文学艺术的是17世纪30年代固始汗率其部众移居青...  相似文献   

11.
论人的素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素质”是近年来全社会使用频率较高的概念之一 ,也是歧义较多的概念之一。究竟什么是素质 ?什么是人的素质 ?迄今学术理论界仍见仁见智 ,从理论上疏理素质概念的发展变化脉络 ,系统探讨人的素质的涵义、特征、结构和功能 ,不仅有利于科学认识人的素质本质 ,而且有利贯彻“科教兴国” ,“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发展战略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再论民间文学艺术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文学艺术是一种人类的智力创作成果,要有效地保护民间文学艺术,就要重视创作、保存和传承民间文学艺术的原始群体的利益。而真正创作、保存和传承民间文学艺术的原始群体的利益在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仍得不到体现,应该在现行知识产权权利类型之外设立一种新的权利———民间文学艺术权。本文对民间文学艺术权的主体、对象、权利内容、权利行使及权利限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人口素质与生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质量分为主观感受型生活质量和客观条件型生活质量,在生活质量概念中人口是生活质量的承担者,也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人口的素质与生活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人口素质主要体现为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它们从各方面影响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人口素质,为生活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华盛顿公约》第25条作出了关于确定ICSID仲裁管辖权的主体、客体和主观要件的规定,但这些模糊的措辞只有在ICSID管辖权的实践运用中才能被明确和细化。通过考察ICSID管辖权的最新发展,可以真实地把握《华盛顿公约》第25条的具体适用以及在适用方法上的最新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企业经济控制论系统的特征及其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企业经济控制系统调节控制的基本公式,阐述了企业经济系统的控制转换模型,最终提出企业发展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企业经济系统理论研究、企业投入要素研究、企业发展经营运行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在仁学研究史上,关于“仁”的诠释主要出现过五种形式,即本体之仁:意味着“仁”是一种超越的,绝对的,无任何限制的终极存在,它是天地万物的终极根据和宇宙人生的价值根基;境界之仁:即彰显出一种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相融的至东境界;人文之仁:“仁”体现对人自身地位和价值的肯定和重视,对人的尊严和权利的保护;生态之仁:展现人类世界与其他生命世界以及自然世界之间的本然和谐状态;贯通之仁:“仁”蕴涵着贯通天地万物,贯通物与我,贯通人与我的重要内涵。这五种诠释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仁”的内涵,也为诠释古代哲学范畴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析受教育权平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受教育权平等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入学机会的平等是受教育权平等的基本内容。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要求"平等对待"的平等。而在目前条件下,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是"标准的平等"和"标准面前的平等"。我国目前在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平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平等迫切需要立法权和行政权的积极作为,并且必须为受教育权平等提供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民族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民族”概念问题、中国民族的来源、中国民族的分类、民族间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其对近代民族史学的贡在于,一是促进了民族史学科的独立与繁荣,二是为后世树立了民族史学的指导思想,三是为近代民族史研究提供了基本路径,四是为近代民族史学提供了研究的基本方法;其民族史学的不足和缺陷在于汉族中心论取向及具体问题研究之空泛。  相似文献   

19.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 ,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为综合解决这些问题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形成不仅十分必要 ,而且也非常紧迫。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以经济过程和经济发展中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各自所起的作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边缘性的社会科学 ,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对于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国大部分城市放开对烟花爆竹的禁令,引发了学界对习惯权利的重新关注。习惯权利最先在马克思的《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提出,更多的是对贫民阶级生存权利的同情,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对这一禁令的放开,使得习惯权利的研究重新提上日程,笔者从群体性、自发性、重复性、合理性四个方面对习惯权利的新内涵进行了分析,并以此建构习惯权利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