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读者阅读理解文本的过程是读者发现图式、激活图式并更新图式的过程。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应该设计更多有利于激活学生大脑中原有图式结构的问题或活动,促使他们更新陈旧过时的图式结构,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准确把握作者写作的意图,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阅读动力学充分重视读者的阅读活动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它可以被视为阅读过程中读者心目中各种假说的形成、发展和修正,也可以被视为某种框架的构造及其变形和分解。从读者反应的角度探讨在阅读《祝福》的过程中,小说中的故事和话语层面所呈现出的"原初效果"、"近期效果"和"终结假说",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者高超的叙述技巧和文本...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文学理论都把对作者意图的理解等同对作品的真正理解。现代解释学认为,理解具有其历史性,作者的意图是不存在,文本的生命是阅读赋予。读者的参与必然注定作者的死亡,读者的参与是主观能动的,文本的开放性也为读者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大学英语学习中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作者所传达的信息,而是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对文本进行能动性地加工,从而更好地理解语篇。文章结合M ichael Short的语篇视点标记理论,以《现代大学英语阅读教程》为载体探讨语篇视点标记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即学生如何以语言的形式同作者进行无声的交互,提高自身阅读鉴赏能力;同时也是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进行新的尝试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互文理论为依据深入探究狄金森作品在经典传承、哲学思想、中外作家等多种语境中的互文关系,打破文本的孤立性,把文本置于读者的阅历和联想网络之中,让作者、读者之间以文本为纽带,把作者的内在、阅历、经历同读者的阅读联系起来,以互文的解读方法对于文本进行非意义性解读,来探究狄金森作品的社会价值以及历史传承作用,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狄金森作品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同文体的特征造成了文本中叙述人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从贴近到疏离的不同变化。与其他非诗文体相比,读者在阅读诗歌的时候,有两方面的原因会影响其阅读:一方面,作者与读者往往将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视为作者本人,但实际则是作者在诗歌中塑造了戴着不同面具的“我”;另一方面,尽管读者可对诗歌的意义进行多种解读,但作者仍然可以通过其诗歌修辞,对内部结构进行调整,此外,还可以副文本的题解或注释方式来控制读者对文本的理解维度,展现多个不同的抒情诗人形象。 关键词:不同文体的特征造成了文本中叙述人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从贴近到疏离的不同变化。与其他非诗文体相比,读者在阅读诗歌的时候,有两方面的原因会影响其阅读:一方面,作者与读者往往将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视为作者本人,但实际则是作者在诗歌中塑造了戴着不同面具的“我”;另一方面,尽管读者可对诗歌的意义进行多种解读,但作者仍然可以通过其诗歌修辞,对内部结构进行调整,此外,还可以副文本的题解或注释方式来控制读者对文本的理解维度,展现多个不同的抒情诗人形象。  相似文献   

7.
文学接受是读者与作品、作者对话的过程,是读者理解作品与读者自我理解的统一。一方面,读者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和作者,应该逃离自我,按照作品和作者的规定扮演相应的角色,使自我意识和经验暂时退居边缘,让作者意识主宰自己的思维,使意识产生分离,与原有的经验和意识拉开了距离。另一方面,读者意识和经验仍然作为接受的背景发挥潜在的作用,与阅读过程中接受的经验发生交流、碰撞与整合。读者通过反思自我和批判自我,生成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18世纪文学公共领域的形成,为理解欧洲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提供了一个既能从社会宏观层面,又能从具体作品的微观层面进行解读的综合视角。文学公共领域形成的核心是作品的文本生产及其社会传播。从作者、作品、读者三者互动关系出发,可以明晰文本生产过程;从作品、市场、社会三者相互建构的过程出发,可以厘清文本传播的社会意义。在印刷技术进步、版权制度确立、图书市场形成这些时代背景下,作者的文本创作开始从阅读市场及社会阅读期待中确定作品的风格及内容;书商的谋利行为借助市场调节手段,促使作者根据读者的阅读期待进行文本创作;读者的阅读消费实况则对作者、书商的相关努力进行直接评断。作者、书商、读者三者身份相互建构,相互影响,最终以谋求个人主体性为出发点,以共同构建社会公共性为终点,合力推动文学公共领域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修辞在文学性文本中应用非常广泛,在非文学性文本的阅读和翻译中,我们也经常遇到不同种类的修辞手法。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经贸英语文本中不同修辞手法的应用及翻译策略;同时指出,在翻译这些修辞手法的时候,如何处理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需要译者深厚的中英文语言及文化功底。  相似文献   

10.
尝试着运用巴赫金的复调对话理论,从话语对话性角度,解读法国作家圣艾克絮佩里的作品《小王子》。通过对作品中人物之间、读者和作者之间以及人物、作者自身的对话分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让读者切身感受到作品折射出的丰富思想内涵和永恒魅力,为该文学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编写方法,先提出问题,后结合举例来介绍英语的常用构词方式,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构调法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一、有助于扩大和巩固词汇,了解词的结构,由已知的成分去分析词的含义,进行“猜词悟意”。二、有助于记忆词汇。三、有助于深入和全面理解词义,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作者的真实意图,完成作者与读者的交际目的,进一步提高读者对文本的欣尝价值。  相似文献   

12.
西方文论认为:“在读者中心论的大背景下.所有文本解读的最后‘实现’是在作者手中。而读者的文化和理论背景、阅读和生活的积累、理解的状态、个人的品格等.没有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是完全相同”.“文本存在着空白.这就给读者的填空留下了各种的可能性.认为语词的隐含义是不确定的.读者的解读都可以自圆其说”。一时间.阅读课堂“热闹非凡”.各种阅读的“声音”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3.
标准作者和标准读者是埃科提出的一组重要的理论概念,涉及真实作者、文本、现实读者、阅读实际和其它相关概念.标准作者和标准读者概念旨在避免形式主义批评侧重文本、读者反应批评和解构主义批评侧重读者的片面极端,强调诠释过程必须以文本为依托,尽力做到作者、文本和读者三维之间的动态平衡,综合有效地解读文学作品,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一般读者为对象,分析文学文本阅读的基本心理活动。理解是读者进行文学文本体验阅读的关键环节,它并不是以逻辑分析为主的期待性意义为旨归,而是一种以直觉为介质、以情感为主要心理反映的阅读状态,而在理解发生的同时,读者伴随着阅读情境,心境常常被唤起,从而引发阅读结束后的反思和再体验。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一种综合的积极思维活动。它要求读者积极主动地从作者提供的书面材料中寻求理解的线索。阅读也是一种交际活动,是由作者和读者双方参与的一种潜在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6.
接受美学是一种以现象学和阐释学为理论基础,以读者的接受实践为依据的独立自主的理论体系。接受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包括两极,一极是具有未定性的文本,一极是读者阅读过程中的具体化,只有这两极的合壁而成完整的文学作品。从而将对文学作品和作者的研究转向对读者反应进行研究,强调读者的能动创造作用。接受理论给我们文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涉及到读者、文本、作者和社会背景等多视觉研究。使作者的意图、文本的意义和价值得到真正的实现。在霍桑的小说《红字》中,作者有意识地运用歧义手法,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像空间,让读者填充其“空白”,重新建构,不断调整期待视野,确定其未定点,使不同时代的不同层次的读者能从中得到不同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阅读英语时,不难发现:文章中有大量的词汇是被作者特地用来联系句子与句子、主句与从句,从而使整篇文章前后贯通,语义明确的。标志词就是这些具有词义、语法结构标志作用的词或词组。 标志词的识别、理会,对读者更快更好地理解一篇阅读材料,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使读者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速度,使读者在阅读时不断进行预测、证实,并往往伴有满足感;而且也使读者的阅读理解更加清晰,便于归结。 下面,笔者将在阅读材料中较常见的一些标志词略加归纳,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新文学作品”角度研究图文接受的差异性,将图文接受者——读者分为三类:语言文本作者、图像文本作者、普通读者.语言文本作者面对“图文本”时丧失了话语权,消弭了对“文之意”的掌控,同时又对“图文本”持有“愉悦”和“失落”的态度;图像作者作为语言文本的第一读者,是将其外化成“图文本”的“实现者”评述者”观察者”和“表演者”.广大的普通读者,依然是传统意义上的读者,由于阅读对象的增加,从读字到图文的结合,必然会引起阅读方式和审美体验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阅读技能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阅读技能训练王志胜一、阅读理解的概念阅读过程是上个通过语言材料的表层结构获得深层结构的过程,也就是通过作者运用的信息载体——文字,去获得作者的信息内容——意义的过程。而理解则是读者的背景知识与作者的语言材料之间相互作用——即读者将自...  相似文献   

20.
阅读能力包括理解和速度两个方面.正确的理解离不开读者的语言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离不开推断的过程.正确的推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语言材料.阅读技能是保证阅读速度的必要条件.不同的阅读目的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