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代认知科学中的具身性观念,挑战了以"计算-表征"为特征的经典认知观,将人类认知视为主体熟练应对具体境遇的具身能力。如果仅聚焦两种认知观在形式上的对抗,而不进行哲学史的梳理,就难以揭示具身性观念形成的思想运动轨迹及其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意义。着眼于身体、心智与世界的关系,本文以梅洛-庞蒂的意向性概念以及米德的意义符号理论为中心,展现了现象学与实用主义传统中的具身性维度。两大哲学传统在具身性维度上合流,对认知科学中具身性观念的形成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而从哲学史的角度来说,具身性观念颠覆了西方哲学史上根深蒂固的理智传统,并由此获得了哲学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情绪的具身观:基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代认知科学提出的认知具身化概念旨在强调身体、动作、情境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并由此引发了认知领域具身性的研究。语言、情绪等人类高级心理过程的具身性日益受到重视。身体、情境在情绪体验理解中的重要性是情绪具身观的核心内容。通过回顾当前对于具身情绪的认识与研究进展,阐释具身情绪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并对具身情绪可能的研究前景与研究思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3.
语言活动可视为人类认知活动中最高级也是最具复杂性的现象之一.传统的心理语言学理论难以回答语言规则的起源以及后天经验在语言规则形成中的作用.言语的知觉运动理论认为,语言与运动系统存在复杂的联结和交互作用.听者通过自动化的模仿语言表述者的舌部肌肉的运动来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从神经科学层面上支持了上述假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门崭新的心理语言学分支——具身语义学.该学说尝试从进化论的角度揭示动作执行向语言理解的迁移轨迹.未来的研究需要从建构微观的实体理论以及语言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两个方面出发继续论证具身语义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具身认知强调了身体的物理结构和感觉运动系统的经验对心智的塑造作用。它挑战传统认知心理学无身认知的观点,认为认知依赖于身体,扎根于环境。认知、身体和世界构成了有机的整体。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为心智具身性提供了神经生物学的证据。镜像神经元在动作执行和动作观察时皆被激活的事实表明,所谓内部心理过程可能就是身体动作经验的心理模拟过程。认知既不是抽象符号的加工,也离不开身体。心智和身体并非独立的二元,我们通过身体认识世界,身体构造和身体经验决定了认知的形式和内容。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身体与心智是一体的。  相似文献   

5.
延展认知综合了具身认知和第一代认知科学的观点,将脑、身体与环境都看作为动力系统的认知系统的一部分。但是,这种综合并不能掩盖它的根本问题,即将人类认知在本质上理解为信息加工。Adams和Aizawa从延展认知的论证逻辑入手,将认知的标志给揭示了出来。我们进一步反思发现,延展认知在本质上扩大了人类认知的内涵,它以认知系统代替认知,将问题的重点巧妙地转移到认知系统的构成成分上,从而以一种混乱视听的"认知"概念误解了人类认知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存在与时间》中"身体"的意义至少在三个不同的维度上呈现:(一)近代认识论范式下作为现成存在的感性身体,这是海德格尔所批判的.(二)专注沉浸于此在之日常生存实践的身体,海德格尔用身体化来命名,以区别于作为现成存在的感性身体.正如认识奠基于此在生存,从而只是生存之静止的专题化片刻,身体化生存亦是感性身体经验认知的根基.(三)此在本真生存维度即向死而生意义上的去身化.与海德格尔在日常生存层次上强调身体而在本真存在层次上祛除身体相反,马塞尔强调本真存在恰恰是借由我的具身化实现的,存在就是意识到我是被我自己的身体具身化的、个体的我.  相似文献   

7.
认知科学中心智具身性主题的核心内涵有三个:认知是具身的活动,身体塑造认知,用身体思考。前两个内涵旨在探讨心智的身体经验起源以及与动物心智的连续性,但如果在所有水平上都强调心智以身体经验为基础则有失偏颇。实际上,具身认知进路仍然需要说明人类心智在哪些方面区别于动物心智,人类心智是如何在身体经验的感知运动水平上逐渐发展出一些高级的形态,那些高级形态是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称为离身的。用身体思考与延展认知概念虽然意欲弥补具身认知进路在高层次认知能力解释力上的不足,却混淆了认知与认知媒介、认知与认知发生背景的区别。因此,心智具身性的合理且有意义的出路或许应该是,在进化的视角中探索心智的起源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8.
具身认知因过于强调认知对身体的物理属性、身体经验以及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依赖,致使其饱受质疑且发展受阻。具身认知的发展关键在于在认知过程中其地位和作用的明确以及认知范围的界定。为此,本文从复杂性理论角度指出具身认知观点存在的机械还原论倾向,并依据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分析具身认知和离身认知在具有自组织性的认知系统中所占的地位,还进一步地从哲学角度辨析了二者的不可分关系。本文主张具身认知的发展应着眼于其认知内容、范围的具体化、明确化,并且关注具身认知与非具身性认知的联合关系;在认知任务实验中应区分具身认知和非具身认知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具身认知本质上是大脑对多模态信息的加工过程,因而图像等异质模态与语言一样,可直接参与隐喻的认知表征。重新检视隐喻的表征过程,发现多模态隐喻的具身表征涉及形式表达、概念及认知情境三个不同的维度,因此"身体"在认知中的作用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感官"体验可在形式表达层产生知觉仿拟效果,影响多模态隐喻的识解方向;依托多样化的形式表达,"身体结构"通过"取象赋形"的认知操作偏离其原有意义而成为另有所指的表征符号;"场景"则在与身体的互动中形成认知语境,进而赋予符号新的所指内涵。  相似文献   

10.
李秋杨  陈晨 《东方论坛》2010,(1):70-74,89
从汉英思维名词的角度看,思维概念的认知模式分为六种:思维是容器、思维是斗争、思维是有机体、思维是无生命的物体、思维是感觉、以及思维是身体。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来看,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基本上相同,因而在语言的使用中会出现同样或类似的表达方式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