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中国加入WTO之后,贵州信托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贵州信托业的整体势力与国内外同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劣势。从长远看,贵州信托业将是“没有风险的金融机构”;但就短期或中期来看,则可能是成本大于收益。如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宏观背景下,抓住从1999年开始的全国信托业第5次清理整顿这一契机,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是贵州省信托业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为了使贵州信托业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中充分发挥其“中介”桥梁作用,必须制定正确的战略与策略,加快贵州信托业的自身改造,彻底改善其营运环境,加强其自身监管。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和证券商自身的不断扩张,证券商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业竞争的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并在综合实力、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业务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较量,这种竞争同时也成为了证券商风险形成的一个重要诱因.这种同业竞争态势在今后无可避免地将继续受到强化,并对证券商乃至整个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产生重要影响.证券商只有通过在治理结构、经营管理、业务范围等方面实现自我创新发展,形成强大的综合竞争力,才能争取在竞争中获胜.  相似文献   

3.
在回顾我国金融信托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将我国信托业以时间为线索,以各时间段信托业发展的特征为内容,将我国金融信托业发展分为恢复发展、夹缝中求生存和创新发展3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信托业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信托业在中国宏观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采用理论分析与图示结合的方法,阐释了信托业整顿对中国信托业的重要影响,并得出中国的信托业发展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的结论。研究结果对信托业的健康发展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金融信托业。中国的金融信托业存在着生存的基础,即社会存在着对信托服务的需求,中国金融信托业在现实中提供了一些信托服务。但中国金融信托业的“需求”和“供给”都被严重地扭曲了。中国金融信托业要发展就应该设法满足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当充分必要条件基本满足之后,推动金融信托业发展实现的关键便是捕捉现实机遇了。中国目前阶段金融信托业务发展的现实机遇有两个,一是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二是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的改制、重组及管理。  相似文献   

6.
我国信托流通机制难以满足投资者对信托合约的流动性偏好与约束,而制度障碍导致的经济资源不能够自由流动、自由配置是造成信托市场流通机制不健全和效率损失的根本原因,信托流通机制的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信托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快信托业制度创新与信托产品创新,是促进信托业更快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制定《信托业法》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托引进国,信托业法是关于金融信托业务的基本法,与《信托法》并列为信托法制的基石。我国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已日益显现出专门制订《信托业法》的必要性:第一,理财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建立需要通过制订《信托业法》来统一市场准入和经营规则,并增强监管的一致性和权威性;第二,明确信托业应有的市场地位、确认实践中信托业由各金融机构“混业经营”趋势、为信托业发展提供交易模式指导等,都需要《信托业法》提供正式制度安排;第三,我国立法体制中法律位阶的实际作用也要求必须专门制订《信托业法》才能实现信托市场规则的统一、配套制度的完善和各方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或地区)信托业发展趋势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全球化浪潮下 ,国外信托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趋势 :信托机构集团化 ,信托服务“超市化” ,信托职能多样化 ,信托业务国际化等。为了迎接加入WTO之后国内金融业的激烈竞争 ,在现行金融分业经营体制下应鼓励我国信托业组建金融控股集团 ,重视信托职能的多样化 ,鼓励信托创新 ;信托机构也应大胆探索 ,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 ;注重品牌建设 ,突出自身比较优势 ;积极融入国际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客观基础出发,分析信托的需求情况,讨论信托业的赢利模式,探索中国信托业的现实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信托业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制度安排的缺陷及市场环境不成熟,我国信托业一直未能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当前,信托业第五次整顿已经接近尾声,信托业再次面临着何去何从、如何发展的问题.本文认为,目前,信托业发展的客观基础已经存在,信托业如何发展的关键在于金融管理当局对信托业的宏观定位以及由此决定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把信托业定位于21世纪中国金融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我国金融体系国际化调整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