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书.酒诰》是周公命康叔在殷商故地卫国宣布戒酒的诰辞。作为我国历史上颁布的第一部戒酒法令,其内容与周初其他诰辞相较,则更能直观地反映出周公的神权法思想:天意政治,事鬼敬神,在彰显天命威慑百僚庶众的同时,又时刻强调殷鉴崇尚节俭保民,并孜孜以求于对殷商遗民的安抚和怀柔。  相似文献   

2.
《皇门》,历来被学者认为是《逸周书》里很重要的一篇史料,但对其文章主旨的分析却一直存在很大争议,本文通过对其训诰时间、对象以及周初相关史实的分析得出结论,认为《皇门》篇是周公在还政于成王后,在成王即政元年告诫以"大门宗子势臣"为核心的群臣们要选贤进能"勤王国王家",襄助成王"恭明祀、敷明刑",继续为周政权的稳定和发展鞠躬尽瘁的一篇诰辞。  相似文献   

3.
《尚书·酒诰》与儒家酒德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书·酒诰》作为中国古代第一篇具有法律效力的酒事管理文献,对儒家酒德文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历史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一,用政治意识形态观念去审视酒事活动,把饮酒行为与国家治乱现象相联系,形成儒家“饮酒亡国”论或“酒祸”论的基本酒德文化观念。其二,对社会酒事行为严加控制管理,为历代专制王朝实施“酒禁”政策提供了儒典圣贤的历史依据。其三,把饮酒行为纳入儒家“礼”的伦理道德范畴,通过酒礼政教活动强化儒家等级有差“礼治”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唐昭宗赐钱铁券》产生的历史背景 ,揭示了被世人视为显示“皇恩浩荡”的铁券丹书的虚伪性 ;文章还介绍了诰券的源流及价值 ,对人们了解“诰券”这一古代特殊文体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  相似文献   

5.
展华 《山西老年》2011,(1):50-50
在我们这个文明礼仪之邦,古人早就提出饮酒要注重“德”字。早在西周时期,周公就总结殷王朝失败于酗酒的教训,以王命的形式,发表了著名的《酒诰》,第一个提出饮酒要有限制的主张。春秋时,孔子对饮酒也有鲜明的个人见解,他说:“饮酒以不醉为度”,“唯酒无量,不及乱。”  相似文献   

6.
"殷鉴"思想是中国史鉴传统形成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分析了周人的"殷鉴"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并从尚贤使能、重视宗亲和敬德保民、戒酒无逸两方面论述其丰富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8.
王俊楚 《社区》2010,(29):45-45
在现代生活中.酒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必需品、人际交往的黏合剂。然而在古代特别是汉代之初及以前,聚众饮酒是要受到重罚的。西汉时朝廷就曾出台法律,明令禁止聚众饮酒,其律云:“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这还不是最严厉的惩罚,历史上最严厉的戒酒令当数《尚书》中的《酒诰》。  相似文献   

9.
《诗经·周颂》作为儒家经典中的颂神歌辞,具有典范意义,在儒家思想规范之下,郊祀歌辞制作者们自觉把经典作为模仿对象,在使用词汇上逐渐体现出抛弃“子史浅言”而归于“典诰大语”的特点,即在创作中所使用的词汇要来自于儒家经典.尽管如此,若将《诗经·周颂》与汉魏六朝郊祀歌辞相比较,汉魏六朝郊祀歌辞无论是句式还是韵式都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相似文献   

10.
“诰”体是由祭祀仪式中的祈告这一言说行为而生成。这种由神祗之告发展而出的生人之诰,发生在册封、赏赐、任命、朝觐和会同等礼仪之中。“王若曰”是《尚书》诸诰的一个显著性文体特征,它是神道设教的标志性提示语,《尚书》中的周初诸诰都是周公神道设教的文本化生成物。“周诰殷盘”显示了殷周两代文化精神气质的同异。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周公研究多依据《尚书》中的周初诰辞,而对武王克商以前的周公事迹几乎无人问津。其实,《逸周书》保存了大量这一时期的周公事迹,由于种种原因,该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书中记载周公与武王谋划倾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们继承文王的政治经验,也体现了周公早期的思想主张。我们认真体会春秋时人说到的"文武之政",将《逸周书》与《尚书》进行比较,注意周公思想的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特征,就能够更好地理解《逸周书》的记载。  相似文献   

12.
殷墟辑思录     
殷墟是武丁时代的国都,曾经是亚洲青藏高原以东的政治中心,在其繁荣和强盛的背后显现出殷商的几个特点:嗜好迁都,嗜好占卜,嗜好饮酒,嗜好虐杀。所以,武丁建都安阳后,殷商之统治者依然按照上述惯性发展,最终导致纣王朝以酗酒和暴虐而灭亡。文章从地理、历史、文化和哲学的角度分析了殷墟及其出土文物,针对卜述结论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3.
儒学产生于河洛 ,来源于礼乐文化。周公制礼作乐标志着中华儒学的产生。孔子继承和发扬周公思想创立了仁政礼治学说 ,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汉末郑玄使古今经文之争趋于统一。北宋程颢、程颐创立了儒、道、佛三学合一的洛学 ,南宋朱熹发展了二程学说铸就程朱理学 ,使中华儒学得以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传统观点认为商代海贝或者仿海贝是中国货币的最初阶段,但是,从考古发现的商代海贝来看,出土情况复杂,无法从考古材料上对商代已经出现货币的观点给予支持;相反,从大量商代海贝密集出土情况来看,我们认为海贝是殷商时期大量使用的装饰品,最初仅仅作为财富的象征,甚至是在一定程度还可以起到辨别不同人群的功能;同时不排除西周以后货贝演化为货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酒名,凝结了中国的文化创造,作为北宋饮酒名人,苏轼笔下有众多饶有趣味的酒名。本文通过全面梳理苏轼作品中所涉及到的酒名,以期对宋代酿酒业本身、宋代乃至中国酒文化有所了解,特别是由此彰显苏轼的酒观念和饮酒背景,从而更为深入地理解这位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的巨匠。  相似文献   

16.
商代出现过高度成熟的文学作品吗?今存<商颂>、<商书>是否商代诗文?为什么<诗经·大雅·文王>会要商族遗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强迫他们放弃的仅仅是对祖先的怀念吗?是否还必须放弃一大批与自己的家族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传统相关联的文献、礼仪和传承文学呢?延续了五六个世纪之久的西周诗统何以会被战国散文所取代?庄文屈赋檀美当时并辉耀千古的特殊原因还有哪些未曾发现?假设文化是文学的母体,我们能从文化母体中窥见文学之子的某些体貌与性格吗?此法固非处处适用,但也并非处处相反,好处在于当我们看厌了文学的孤峰独树之时,偶尔放眼展望文化的群山林莽,或许会有另外一种心情和收获.  相似文献   

17.
在学术史上,有关《商颂》的作者与作期问题,从汉代开始就有争论。古文学派认为《商颂》作于商代的贵族祭司阶层,今文学派则认为是周代的宋国大夫正考父所作。这两派观点一直持续到近现代而未有正解。自从甲骨文资料的不断出现,解决这一千古论争成为可能。今考甲骨文中有《商颂》所提到的族名、王名与地名;甲骨文中的词汇与《商颂》中的主干词汇完全一致;更重要的是,殷墟花园庄东地所出的甲骨文中,还有贵族子弟系统接受“学商”“秦商”“舞商”活动的详细记录。这说明,《商颂》在商代确实已在贵族阶层中流传了。  相似文献   

18.
宋代的上供正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供制度源起于唐代中叶,宋代沿用唐制而有更革。宋代的上供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上供泛指地方政府上缴中央的所有财赋,狭义的上供则只是地方政府上缴中央财赋的一项内容,即上供正赋。在上供之外,还存在另外一些中央向地方征调财赋的名目。从定义、定额与调发三个方面,可探求宋代上供正赋制度的具体内容。从北宋到南宋,上供制度有不少变化,它们再一次表现了中国传统专制国家财政支出不断膨胀的规律以及实用主义的治世精神。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甲骨文中的叹词"俞"和先秦《尚书》中的叹词"俞"的情况,先秦其它古籍少有"俞"这个叹词,由此可证《尚书》之《尧典》来源很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