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产生的正面影响包括:使中国经济加速融入世界分工体系;扩大了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同时,这种投资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种投资主要增加中国的加工贸易出口,其获得的附加值底下,使中国处于国际分工链条的末端,经济地位难以提高;耗费大量的生产资源,而技术、管理要素投入较少。同时提出这种“产业内贸易”并非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自然结果,而来自外部影响,对此应有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2.
使用BACI-HS02的微观贸易数据库和全球价值链数据库,选取中国2001-2014年制造业21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对出口产品质量以及工薪差距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全球价值链地位、一般贸易、全要素生产率、研发强度等都对工薪差距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加工贸易对工薪差距没有影响;全球价值链通过产品和产业升级以及要素需求结构升级等途径对工薪差距产生影响。中低技术行业除加工贸易外,全球价值链地位、一般贸易、研发强度、全要素生产率与外资参与度等因素都对工薪差距产生显著正向影响。高技术行业中只有全球价值链、一般贸易与研发强度三个因素对工薪差距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其余因素对工薪差距无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带动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从而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导致工薪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贸易品和非贸易品(TNT)模型研究资本流入对我国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机理,从对我国实际汇率的结构分解中发现,贸易品价格变动是构成我国实际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资本流入对我国经济部门的结构性影响体现在大幅提高了非贸易品价格;而贸易部门中加工贸易部门较一般贸易部门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这带来了我国经济的结构性不平衡。应当理性对待资本流入,适时改变引资战略。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将出口二元边际嵌入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使用2002-2013年中国出口企业的微观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检验。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下降会促进企业的出口总量和二元边际提升;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下降对一般贸易企业、民营企业、高生产率企业和高技术行业的出口总量和二元边际的提升效应强于加工贸易企业、非民营企业、低生产率企业和中低技术行业;在低市场准入成本和贸易自由化的基础上降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将对出口产生更为明显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中国的中间品贸易对技术劳动和非技术劳动的劳动需求弹性的改变进而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并选取中国加工贸易前九强省市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劳动者的需求弹性受中间投入品的生产效应、替代效应和行业效应的影响。中间品贸易的扩大使得技术劳动工资的上涨大于非技术劳动工资的上涨。加工贸易出口增长带来的生产效应扩大了不同技能劳动的需求,但较低的价值链生产环节固化并压制了非技术劳动工资的增长,造成相对工资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6.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来自外部的冲击会通过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传导机制对一国的宏观经济稳定产生影响。分析表明,美国经济冲击对我国实体经济波动的影响比较显著,且主要是通过金融市场传导机制发挥作用;贸易依存度的提高总体上有助于经济稳定,而实际关税率的下降则不利于经济稳定;金融自由化进程总体上不利于经济稳定,而产业结构升级、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结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调整、人民币有效汇率的贬值以及相对稳健的财政和金融状况,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消减外部冲击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油价经历多次剧烈波动,对于油价波动原因的分析一直是理论界的热点话题。首先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历史进行梳理和阶段性划分,然后对国际油价波动的结构性因素进行分析,最后采用SVAR模型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一般供给冲击和短期外部因素冲击均会对国际油价波动产生影响,但其影响并不大。相比而言,需求冲击对国际油价的影响超过供给冲击,而且以经济活动指数衡量的一般需求冲击并未造成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这说明,国际油价的异常波动与我国近年来对石油需求的大幅增加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世界经济的下行风险和贸易保护主义使得出口企业面临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为探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技术升级的影响,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角度,基于2000—2007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利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获得与美国的永久正常贸易伙伴关系地位为准自然冲击,通过倍差法实证模型,研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效应,并对倍差法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 探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作用于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具体影响机制,划分贸易方式、企业类型和企业出口行为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下降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起到了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以扩大企业出口规模、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为直接与间接的影响渠道,在加工贸易企业上的表现明显大于一般贸易企业,在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存续企业上的表现也十分显著。为争取稳定有利的外部环境,国家需要做好长期战略部署和发展规划的,加快构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多边贸易体制; 企业需要聚力突破关键技术,加快促进数字化转型,建设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  相似文献   

9.
    
理论和经验分析表明,经济发展过程在三次产业结构上收敛于以服务业为主的结构.服务业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从制造业和服务业平行发展的第一阶段向制造业占比下降而服务业占比持续上升的第二阶段过渡的特征.服务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来自于技术进步和收入需求弹性这两大因素,即技术革命引发各大产业部门内部各个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出现差异,从而诱致劳动力在各部门间转移和再配置的同时,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又进一步引发了更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各国制度和政策差异导致的劳动力部门间配置成本的差异会造成相同技术进步下的产业结构的异质性.服务业发展需要鼓励竞争的市场环境,自由进入、退出的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制度,以及更加开放的服务贸易和投资.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贸易与人力资本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为研究国际贸易与人力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对该领域的经典文献进行系统性回顾,总结梳理现有文献中呈现出的异质性特征,着重分析贸易自由化的政策冲击在各国人力资本积累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认为,国际贸易与人力资本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交互机制,国际贸易会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与分布,人力资本也会反作用于贸易的要素含量与进出口决策; 国际贸易对于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企业以及不同个体的人力资本存在明显差异化的影响; 贸易自由化不仅直接影响人力资本积累,还会通过影响劳动需求弹性、劳动收入份额以及技能劳动力移民等途径间接影响人力资本; 由于资本和技能的互补性,资本品进口会通过提升技能需求和技能溢价,促进人力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11.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通商口岸和外贸态势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洋务运动时期,外资在华势力快速膨胀,中国资本主义性基本产业开始产生和初步发展,中外贸易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西方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和原料需求的升级;中国新式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初步兴起后对外国商品需求的增加。中外贸易状况由出超向入超转变,并成为此后中外贸易变化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12.
    
传统贸易理论是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前提假设下的,然而由于现实中存在垄断等形式的市场不完善现象,从而使贸易模式和贸易政策发生了转变。文章建立了一个博弈模型,分析了当存在中间投入品垄断扭曲的条件下,本国进口中间投入品并向第三国出口最终品时,本国的最优贸易政策选择。 研究表明,本国的贸易政策应根据中间投入品的需求弹性而作出调整,进口关税与出口补贴政策可以相互替代,同时在制订贸易政策时应与产业政策相结合,以使本国福利最大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外贸质量现状及其优化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我国外贸现状进行深入系统的考察研究,提出对外贸易质量这一理论观点,并就外贸质量的基本含义、衡量标准和重要作用等作了具体的阐述。文章还就如何优化我国外贸质量、实现贸易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提出若干战略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方面人民币兑美元和日元实际汇率均升值,而中美贸易呈现顺差持续扩大的趋势,中日贸易则出现逆差持续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升值,兑欧元实际汇率贬值,但中美与中欧双边贸易均呈现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趋势.这与传统的"J"曲线效应理论相矛盾,形成了所谓的"中国贸易收支之谜".本文采用非平稳时间序列的协整分析方法探讨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和贸易收支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认为"中国贸易收支之谜"的原因在于:中国商品的国外实际汇率弹性与外国商品的国内实际汇率弹性具有显著差异,同时中国商品的外国实际收入弹性与外国商品的实际收入弹性也具有显著差异.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深层原因是中国与三个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距;此外,欧美等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政策也是其对华贸易逆差增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2001年中国加入W TO,过渡期的头三年里,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对外贸易飞速发展,中国国内宏观经济运行呈持续良好态势,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经受住了W TO的“初试”。本文重点分析入世三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呈现的惊人的发展状况以及所面临的困境,并对后W TO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的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加工贸易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发展壮大 ,当前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已涉及我国绝大部分产业 ,在促进区域经济繁荣 ,推动利用外资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方法 ,增加出口创汇 ,解决劳动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以及加工贸易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我国加工贸易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汇率变动对中国加工贸易的结构调整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变动通过对不同需求弹性、市场结构的加工贸易商品和不同性质投入要素成本价格竞争力传导差异,引起相应生产部门利润动力和压力差异,使商品和要素在国家及各部门间重新进行配置,导致其结构变化。利用我国1995--2008年度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汇率升值有利于引导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方向,通过优化产业价值链,延伸产业价值链长度及提升该产业价值链中的生产环节,改变目前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静态比较优势,发展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动态比较优势,使加工贸易结构得到优化;汇率贬值的贸易结构调整效应相反。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不仅表明加工贸易能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并为确定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提供理论指导;产业内贸易理论指明了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跨国公司理论解释了加工贸易与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紧密联系;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指出建立国家竞争优势是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深入研究这些理论可以进一步明确如何开展加工贸易,确定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工业制成品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更重要地位,中国对外贸易也因此可能对能源消费产生更显著影响。本文运用投入产出系统理论,通过建立能源消费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计算模型,运用1992年、1997年和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等,首次研究了中国对外贸易分行业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直接影响途径和间接影响途径。研究认为,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火电及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煤炭采选业、石油加工业是相关行业净出口对能源消费重要的影响途径,这些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通过产业关联可以更有效地降低中国对外贸易净出口对能源消费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加工贸易形式从大的方面讲分为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形式。改革开放27年来,我国加工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并且,我国成为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具有影响力的贸易大国,主要得益于加工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