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扬弃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系统地考察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他既将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与直接动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将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因与外因辨证地统一起来;既分析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物质动力与精神动力,又阐述了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体性因素与渗透性因素,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作了重大创新,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者创立、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发展动力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毛泽东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状况;邓小平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又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从斯大林的完全适合动力论到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再到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动力问题认识上的深化与推进。文章强调,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基本途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改革动力论”表明,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全面地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运用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它包括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基本动力,生产力是终极动因,改革是直接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劳动群众是决定性的主体力量,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因。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对社会矛盾科学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并由此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基本矛盾动力论"。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是建立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基础之上的,这一理论体现在经济动力、政治动力、精神动力等各个方面。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有其巨大的历史意义,也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毛泽东和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既一脉相承,又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特色。毛泽东首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基本矛盾的理论。邓小平纠正了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之处,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正确思想,为创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社会发展动力是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执政党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确定社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重要依据.毛泽东深刻地总结了中国和共产国际的历史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概念,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这一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重大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8.
社会发展动力是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执政党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确定社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重要依据。毛泽东深刻地总结了中国和共产国际的历史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概念,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这一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重大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认识阶段,即毛泽东的"基本矛盾动力论"、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和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反映了党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基本矛盾—改革—创新的动力轨迹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历经艰辛,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是否始终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还有没有比阶级斗争更重要的动力?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顺利地实现党的中心工作的转移,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要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首先要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究竟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者在考察社会发展的动力时,从来没有只局限于阶级斗争。毛泽东同志指出:“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自然界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立意是基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角度来思考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的。强调中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几十年后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参照物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的实际状况.而是社会主义成熟状态的应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进行了深入阐发,明确强调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全面的阐述,形成了系统的理论观点,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强大精神动力的新命题。学习、研究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动力思想的基本内容,充分发挥精神动力作用,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综合国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而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定位.邓小平小康社会不单单是一个经济指标,而是一个综合的指标,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邓小平小康社会不是一个点,而是动态、渐进的发展过程,我国目前还仅仅是刚进入小康社会,处于小康社会的初级发展阶段.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还将经历一个不断充实、提高的较长过程.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本质”是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总体性范畴。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哲学表述,是一个有着内在的严密逻辑关系的整体。社会主义本质论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既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又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未来发展方向。实现社会主义本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社会主义活力所在,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之所在。邓小平同志从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和当代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我们进一步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全面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克实 《南都学坛》2002,22(3):100-104
邓小平理论科学地确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道路 ,以及实现这种发展要求的路线、方针、政策 ,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创造性 ,形成其实用理论的基本特征。同时通过对社会主义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新阶段。只有从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要求两个方面 ,才能够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实质 ,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7.
坚持在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在总结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科学概括,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必备的物质基础,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手段,第一次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创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之一,也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一大理论 贡献。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又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实践创新, 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坚持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所倡 导的唯物史观最基本原理和辩证法基础,而且探讨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及人的全面发展的问 题,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进一步发展,它对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有重大的理论 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是江泽民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也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把生产力放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起点和终点上,并进一步对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现状作了深入分析,冲破了长期以来传统观念对人们的束缚,提出了在坚持社会主义普遍原则的基础上改革社会主义体制的弊端。从而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