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国以来,随着社会环境及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我国高校布局结构的宏观空间形态经历了从“重构”、“断裂”、“延伸”至“整合”的变革历程。这一变革历程促使我国高校的空间形态不断地“再生产”,从而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探讨高校布局结构宏观空间演变的历程,总结其特点及具体表现,有助于发现高等教育空间活动的内在规律,并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一种占统治地位的空间形态,是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多重力量博弈后的发展产物;一个城市的传统和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记忆和灵魂.这些内容构成了历史学家研究城市的“空间转向”和“空间断裂”,也是中欧学者共同论证“时空契阔”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3.
媒介的效果不仅仅是媒介与受众、媒介与效果之间关系问题,也是媒介的效果与效果之间关系的问题.从媒介—效果间性向效果—效果间性(inter-effectuality)的转换视角,要求加强对媒介传播中“效果断裂”的重视和系统研究.传播的效果断裂具有表层效果模式、潜在效果模式等典型的运作表现形态,与媒介的潜功能、受众主体非一致性具有重要的机制关联,具有构筑维持文化稳定的“文化安全阀”、缓冲文化传播的强效果、生成和维系“隐性意见”等社会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考工记》车的象征意义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是学界论及中国传统设计时常用的术语,然而多数只是从传统设计产品的外在形态上作表面的阐述。通过对《考工记》里的车的象征意义作深入的剖析,揭示了当时“天人合一”造物观的早期形态。  相似文献   

5.
“天人合一”是学界论及中国传统设计时常用的术语,然而多数只是从传统设计产品的外在形态上作表面的阐述。通过对《考工记》里的车的象征意义作深入的剖析,揭示了当时“天人合一”造物观的早期形态。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班级管理存在着“三重断裂”:在管理对象上表现为“普适性”与“个体性”断裂;在管理内容上表现为“物本管理”与“人本管理”断裂;在管理方式上表现为“行政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断裂,极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学教育的“工具化”价值取向、师生关系的“行政事物化”捆绑以及社会“功利化”风气的侵蚀。为增强大学生班级管理的“育人性”,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注重认识自己;大学应回归育人本质,坚守人文精神;大学与社会应“分合位育”,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美国犹太裔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通过其主要人物的异化表征了一种断裂的“人-环境”关系。这种断裂的关系模式及其引起的身份异化在后现代文化的非理性荒诞氛围中加剧,呈现出其后现代形态。在生态美学的阐释视野中,小说的结尾暗示了这种后现代断裂之劫的救赎希望,一种于融通之序中救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用氨基硅油微乳液与水的原位分散方法,制备了有机硅聚合物共混改性接枝环氧树脂水分散液,采用FT-IR、ATR、TEM以及TGA等对该水分散液的粒子形态、粒径以及成膜后的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的水分散液相比,改性水分散液的粒径减小,粒径分布变宽,粘度增大。TEM照片表明:有机硅聚合物在分散过程中被包裹在环氧树脂内部,形成“核-壳”结构的复合颗粒。改性水分散液成膜后的疏水、疏油性能和热性能显著提高,表面能降低。膜的超薄切片TEM照片显示:有机硅聚合物在成膜过程中向表面取向与迁移,FT-IR与ATR的测试结果进一步证实它们在膜的表面富集。  相似文献   

9.
顾毓琇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华裔科学家,他曾在《中国的文艺复兴》(1948)中提出,尽管“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学革命”,从表面上看似乎与“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相冲突,但也许更好的理解是把之作为“文艺复兴”的前驱,看到二者前后承继、缺一不可的紧密联系。顾毓琇的这一观点既不同于胡适、蔡元培等人直接把“五四”看作“中国文艺复兴”的观点,也不同于李长之强调“中国文艺复兴”与“五四”之间存在着断裂转向的看法,而为当今学界提供了一种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文艺复兴”关系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巴什拉揭示的“认识论断裂”说一方面认为“前科学”与“科学”之间存在的“认识论障碍”构成了科学精神的阻碍,但另一方面,正是这种障碍又构成了诗学想象的策源地。“认识论断裂”的双重意蕴既揭示了科学与诗之间的差异,又展现了两者之间的有机关联。这种二重性张力之保持,既集中体现了法国哲学传统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断裂力学课程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提出了“大梯度、小补充 ,讲‘皮毛’、重概念、谈思路”的教学指导思想 ,以及知识成“龙”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能源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中国常规油气资源基本上都已经进入了产量递减期,开发页岩气是一条势在必行之路。在页岩气开发中压裂又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了气井的产能、采收率和经济效益。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页岩气的压裂增产机理和施工技术,对中国的页岩气开发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从地质入手分析了页岩的地质概况,建议加强对脆性和天然裂缝的评价;并详细阐述了改造体积增产理论,简要分析了影响页岩气井产能的因素;结合改造体积增产机理,对页岩气压裂中需要应用到的各项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以及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超声波断口图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对失稳破坏时裂纹扩展速度与相应位置的断口微观形态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诞生于德国的接受美学不仅仅影响了美学研究,对文艺理论方面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也起了一定的扭转作用。文艺活动不再停留在创作的阶段,也衍生到接受者的层面,“期待视野”作为一个文学转向的界碑.将人们从创作者的维度带到了接受者的视角。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与艺术活动创作者的审美差异造成了艺术价值实现的受挫.引发了处于不同角色上的不同人对于艺术品价值的不同估量。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期待视野”理论的理解,分析艺术作品在接受者的接受过程中“美”的断裂的原因,并思考美之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15.
水力压裂裂缝形态与缝内压力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根据岩石断裂力学理论证明了水力压裂裂缝具有与缝内压力分布无关的椭圆形自相似扩展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断裂力学与流体力学给出了水力压裂裂缝内压力分布的近似解析解。  相似文献   

16.
现行裂缝参数设计方法没有考虑以压后有效渗透率为设计参数,也没有考虑经济允许的最佳压裂规模,因此不能确保压裂效果的长效性与经济性。基于支撑剂指数法,以经济最大化为目标,考虑非达西流动效应与压裂液伤害对裂缝渗透率的影响,结合经济因素、油藏规模、压裂规模间相互关系得到最优支撑剂指数函数,压裂已知规模气藏时,通过该关系函数可确定唯一的最优支撑剂指数及最优缝长,通过迭代求解可得到非达西流动条件下最优裂缝参数。计算结果表明,非达西流动效应越严重,最优支撑剂指数越小,最优缝长越小,最优缝宽越大,降低裂缝内非达西流动效应的影响需要设计低穿透比和高导流能力的裂缝。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用兔24只,4只采用墨汁灌注法,观察骨髓内微血管;其余20只制备骨折模型,于3、8、18、28、42天后处死,观察骨折后髓内微血管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骨折损伤滋养动脉,髓内及皮质深层2/3供血阻断时,髓内微血管却增多、扩张,在整个骨折愈合时期(3—42天),髓内微血管密度高于正常密度.从而表明骺与干骺端之间丰富的微血管吻合,在骨折愈合侧枝循环的建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黄龙场构造长兴组主要为生物礁储层, 裂缝是影响单井产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研究区构造成因及动力来源, 总结了研究区构造形成模式。结合石油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岩石力学和各种生产资料, 利用古构造应力场二维数值模拟, 对研究区岩体的破裂程度进行预测, 然后计算出研究区岩体的破裂接近程度, 确定岩体破裂程度与裂缝发育的关系, 确定裂缝发育级别, 对裂缝发育程度、 裂缝类型和产状进行综合预测。得到了黄龙场地区早晚期主应力的矢量方向, 并把裂缝发育分为 2 期、 4 级和 6 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地质力学和岩体结构力学原理,探讨水平扭剪应力场在大裂缝系统形成、转化和分布中的重要控制作用及其物理模型.文中认为,大裂缝系统是较大的直压型裂缝网络与扭剪型裂缝网络叠加的产物,主要分布在较强的水平扭剪应力和术平直压应力复合作用的区块;水平扭剪应力场是改造和控制大裂缝网络结构异向性的最重要因素。这为研究和勘探较大的隐伏裂缝系统,提供了新的成藏模式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受天然裂缝作用影响,裂缝性地层的水力裂缝可能延伸为多分支、非平面的复杂裂缝体系,这与均质地层压裂产生的对称双翼平面裂缝具有巨大的差异。由于常规水力裂缝延伸模型无法用于模拟裂缝性地层中水力裂缝非平面延伸的裂缝形态和裂缝几何,为此,基于水力裂缝相交天然裂缝转向延伸路径的等效平面裂缝思想,建立了水力裂缝非平面转向延伸的数学模型,并推导了相应的数值求解方法。模拟计算表明,当水力裂缝沿天然裂缝转向延伸时,水力裂缝缝宽在延伸路径上表现为非连续分布,在转向延伸段突变减小,受缝宽减小节流效应影响,井底流体压力升高。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水平地应力差和逼近角越大,转向延伸段缝宽越小,对支撑剂输送限制越大;施工排量和压裂液黏度越高,包括转向延伸段在内,整个延伸裂缝段的缝宽越大,支撑剂在裂缝内的运移越容易,压裂施工风险越低。研究为认识裂缝性地层水力裂缝非平面延伸特征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为裂缝性地层压裂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