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股本融资模式主要为股权融资、招募合格战略投资者、发行次级债券、吸引混合资本等,由于股市先天缺陷、金融避险工具和机构投资者不发达致使资本市场容量有限,次级债券和混合资本融资规模太小,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融资受限,开辟多元化股本融资渠道是提升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以满足监管和市场约束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有效地实施中国商业银行次级债管理,收集了大量关于中国商业银行次级债管理过程所出现问题的数据和资料,这些问题包括发行目的单一、相互持有、发行利率偏低等,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这些问题既有银行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和监管部分的原因。同时认为,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加强商业银行次级债管理,必须从银行自身、政府和监管部门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优化次级债管理的外部环境;加强次级债的内部管理;完善政府对次级债的监管。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已经演变为自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以来全球资本市场面临的最严重危机。危机的演进遵循三个风险链条,即房地产市场繁荣导致抵押贷款标准放松和抵押贷款产品创新、证券化导致信用风险由房地产金融机构向资本市场传递,以及基准利率提高和房地产市场疲软成为危机爆发的导火索。美国次级债危机大有向国际金融市场纵深领域蔓延之趋势。本文试图探讨美国次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阐述它对我国经济领域的影响,并从中总结出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提出中国加入WTO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问题的紧迫性,然后比较分析了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六种主要渠道,最后提出政策建议,认为营业税减免或返还和发行长期次级债券,是我国未来5年补充国有银行资本金的两条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5.
次级债券补充资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加强,发行次级债券补充资本成为部分商业银行在短期内达到监管要求的共识。次级债券在某种意义上具有资本的属性,但它却不具备核心资本的抗风险功能。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补充资本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资本市场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定价效率,理论分析表明最有效的定价方式是市场化的发行定价。我国的资本市场效率在新股发行方式的不断变换中得到改善,但是新股的发行定价还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的做法,我国证券市场新股定价应进一步推行累计投标发行定价方式;逐步退出上网定价发行方式;大盘新股发行可采取上网竞价方式;过渡时期可采取混合招投方式。  相似文献   

7.
应对入世后的挑战,推动金融深化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历史课题。该文将新时期资本市场上最具活力的民营资本作为一种新的变量,引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探讨对我国商业银行及相关利益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发展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协调发展;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构筑坚定的资金支撑平台;企业可充分利用债券融资的独特优势,实现企业市场价值的最大化和股权的有效控制;推动企业提高治理水平。面对发行制度、流通市场、企业信用状况、中介机构等多种缺陷因素的制约,现实的对策选择是:发行制度须进行彻底的市场化改革;加强流通市场体系和企业信用建设;培育投资者队伍;强化政府监管职能;以创造企业债券市场健康持续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和市场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考察国外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发展顺序轨迹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金融市场的发育状况 ,提出了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的思路 :优先发展货币市场 ,规范发展资本市场 ,培育理顺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商业银行业务的实际情况的研究,在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现状总结和思考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影响,寻求商业银行依托资本市场来发展业务、提高其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WTO以后,中资银行普遍开办了个人理财业务,这对中资银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将起到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中资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还不够理想,必须通过中外资银行在此项业务领域中的优劣势比较,在目标市场、功能、竞争策略方面进行准确定位,再通过各种手段加以发展,才能将中资银行的此项业务推进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发展上与外资银行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面对外资银行进军中国市场的事实,我国商业银行只有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才能抵抗外资银行的冲击。发展中间业务必定伴随着风险的出现,特别是与业务发展相关的风险巨大,银行自身必须从内部做好相关的风险防范与管理;同时,银行监督管理部门也要从外部做好相关的风险管理工作,来保障和促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竞争力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在银行业全面开放背景下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以部分商业银行为例,以盈利能力、流动性、安全性和成长能力为指标对中资、外资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加以比较分析,找到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差距,并从提高资本充足率、提高资产质量和进行金融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内在缺陷,决定了我国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国内外银行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证明,股份制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比较灵活有效的产权组织形式,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最优选择。在股份制改造的具体实施上,国有商业银行理想的产权形式是股份有限公司制,国家采取相对控股甚至不控股,并争取实现整体上市。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次级债券投资者因缺少有效的风险转嫁渠道而具有最强的消除股东道德风险的内在激励。但政府隐性担保的存在使次级债券找到了一条类似银行存款一样的风险转嫁渠道,弱化了其风险约束功能。要充分发挥次级债券约束商业银行风险作用,就必须消除次级债券持有人对政府隐性担保的预期。我国在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应该发挥次级债券市场约束力对政府监管的长期内的替代作用和短期内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金融市场已对外资全面开放。城市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滞后的状况也逐步凸现出来。对于城市商业银行而言,着力发展国际业务是获取中间业务利润的重要手段,也是品牌营销的有效渠道。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的重要性,然后根据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能够为城市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消费信贷这部分资产的流动性管理成为银行业所面临的新问题。消费信贷具有期限长、客户分散、抵押品特殊等特点,这些都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流动性管理方法提出了挑战。商业银行必须针对这项资产的特点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其流动性管理机制,而资产证券化,将成为银行规避流动性风险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8.
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不断涌入.外资银行的进入如何影响我国银行业的生存与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国内具有代表性的14家商业银行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水平、经营状况和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经营水平有显著影响,但对其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的影响不显著,也就是说,外资银行进入的"市场竞争效应"、"技术示范效应"和"金融稳定效应"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外资银行将获得在中国的市场准入 ,由此 ,我国的银行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而接受挑战的主体是国有商业银行。本文在分析比较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各自竞争优势的基础上 ,为我国商业银行入世后迎接挑战和提高竞争力提供政策建议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