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多重证据法发掘神话背后的历史信息,探考西王母神话中两大要素与华夏史前文化大传统的渊源关系,即女神崇拜和美玉崇拜(拜物教),还原欧亚大陆史前女神文明大背景,解析夏商周三代以来地域文化兴衰更替的线索,说明玉山与玉胜形象发生的考古实物原型,揭示后起的儒家河图洛书新神话系统如何继承和改造美玉崇拜、排斥和遮蔽女神崇拜,使西王母形象被道教接纳和再造,削弱其独立女神的地位,匹配男性神祇东王公或玉皇大帝。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女神共同构成了中国女性的神话时代,而中国女神精神则成为建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源泉与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3.
远古时代的东西方神话,由于是在不同的宗教、文化、思想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在神话的形象、内容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古希腊人是依照自己的形象去创造神,而东方神话中的神多是非人形或半人半兽形的;东方神话中女神得到着力歌颂,西方神话则是男神受到着力歌颂;西方神话有一个完整庞大的神话传说系统,而东方神话只在古代的一些典籍中保存了部分神话传说的片断。  相似文献   

4.
神话是人类古老文化的遗产 ,女性主题是神话的四大母题之一。本文根据现存的文史资料 ,对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形象作简要的分析 ,试图了解其象征意义及产生的历史原因 ,从而对中华民族对于女性典型的要求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神话是人类文明的源头,它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成为中西方探究民族文化的精神遗产。通过对比中西方神话传说中女神形象和女性地位的悬殊差异,探究不同地域与社会制度下以及价值观差异所带来的现实世界中中西方女性地位的差距,并对中西方神话女性原型背后展现的文化进行历史性透视。神话传说中的女性原型均具有鲜明的时代文化烙印,是女性主义研究照古通今的一面镜子,也为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指向。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现代新诗的领军人,郭沫若曾主张在诗歌的表现形式上脱离旧诗的约束,而诗集《女神》却在题材意象上大量地借鉴远古的神话资源.同时这一时期,郭沫若又创作了专篇论文《神话的世界》,从神话和诗歌创作的双重视角来考察古老的神话,形成了强烈而独特的神话意识.以往对于《女神之再生》的研究较多地集中于其对于女娲神话精神的重塑,强调其所蕴涵的强烈的现实性和时代精神,而对于其中“颛顼与共工”的环节较为忽略.而结合郭沫若的神话意识和文学观念,我们可以在这饶有意味的改编环节中丰富对于《女神》诗歌意蕴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青年博览     
昆仑和渤海是我国神话的两大发源地。在昆仑神话中,昆仑是个有特殊地位的圣地。神话《山海经》最集中地展现出那里是个神奇天地,有壮丽的宫阙,精美的园林和奇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演变郭超英,颜海英古希腊神话中代表女性的阿佛洛狄忒女神以不光彩的形象被否定,维护男性统治的女神雅典娜被称颂,被肯定,反映了当时妇女社会地位的低下。本文拟就古希腊的神话、史诗和古代名人的言论,来探讨一下古希腊妇女社会地位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9.
女神的社会形象在先秦神话中是以神的面目出现的,而在先秦到魏晋六朝文人的笔下,她们成为了男性用以比喻君臣关系的喻像,到隋唐时又逐渐俗化为妓女形象了,这些变化与现实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宗教思想和文人的心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上古神话中,昆仑山一直是上古时代人们崇拜的圣山。作为“帝之下都”的昆仑山之所以戒备森严,是因为神话创造者借此防止信徒擅闯圣山而引起对昆仑真实性的怀疑。周穆王登昆仑是古史传说(古典神话的一种变异),是战国时代的昆仑信仰者对昆仑山真实性的一个“论证”。而汉武帝命名于阗南山为昆仑是基于信仰和当时的考察事实。  相似文献   

11.
《天问》一诗,从"昆仑县圃"到"乌焉解羽"一段内容,并非多个异闻传说的组合,而是属于一个共同体——昆仑神话。将《天问》中的昆仑神话与《山海经》和《淮南子》等书的相关记载相比较,并逐句释读,可揭示《天问》中昆仑神话的真正面貌。在此基础上研究《天问》的结构,发现《天问》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应划分为问天、问地、问昆仑三个段落,其结构整饬,极有条理。  相似文献   

12.
昆仑原型为岷山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仑既是天地的中心,又是连接天地的天柱.古人认为天盖围绕着天柱旋转,因此天柱昆仑以"旋转"、"轮转"而得名.作为神话地名的昆仑,它是最初居住在岷山地区的蜀人,以现实中的岷山为原型,虚拟出来的,并最终形成了我国上古时代独具特色、瑰丽多姿的昆仑文化.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神话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突出。关于中国神话的传统研究一般以汉族神话为主体,难以得出科学全面的结论。重视和开发少数民族神话对建构中国神话体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马克思关于古希腊神话的评价、神话的本体规定与历史规定等方面,阐释了马克思的神话理论,反驳了"新神话"还会产生等当代神话学研究中的一些浮躁观念。文中认为一个民族的艺术的特征,可能很早就在该民族的神话中被规定下来了;古希腊神话的魅力在于它再现古希腊人把人当作目的的天真;神话是早期人类把尚不能完全理解的抽象"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古代神话之所以产生于那个永不复返的历史阶段,是因物质生产水平不高,人们还不能实际地支配自然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自然观和社会观,即"神话地对待自然的态度"。这些历史条件的消失,宣告古代神话的终结。  相似文献   

15.
神话如何重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神话学是西学东渐的产物,西方神话学家首先提出中国神话的问题并做出先驱性的探讨。如果说19世纪是西方理性宣布神话消亡的世纪,那么20世纪可以说是神话全面复兴的世纪。神话所内在的人类文化基因,决定了神话即便远离人类神话时代依旧“神力”无限,不仅为人类提供了诗性智慧,也为人类提供了返归自身的航向与能力。这也就是神话不断为人类世代重述的根源。那么如何重述神话,如何聆听与重解神话的谕旨呢?这正是当下最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神话有其产生的社会机制和编创机制,原始时期人类特殊的生存条件,争取狩猎和获得食物成功及避免自然灾害的巫祭仪式成为维系生存的重大社会活动,构成神话产生的社会机制。巫祭仪式所含幻象式意向和观念构成神话,神话是巫祭仪式的意象和内容,它的外化是巫祭仪式的形象,巫祭仪式成为神话的编创机制和载体。现存的中国神话中携带着巫祭仪式的印痕,反映出巫祭仪式的一些情形。典籍中早期神话中许多相对完整的片段,可能是巫祭仪式的记录。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神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少数民族神话的本体、类型、演变等相关研究已经举不胜举,但对于民族神话传播的研究一直以来相对薄弱。以藏族创世神话为例,基于对藏族创世神话内容的生态特征分析,从叙事传输视角审视藏族创世神话内容,剖析藏族创世神话叙事传输的影响因子和神话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问题,试图对民族神话传播研究有所突破,并且从学科交叉与跨学科的研究中对学科体系完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早期工匠神话按其产生的时间划分,可归为原始工匠神话和文明社会工匠神话两类.原始工匠神话往往置于神灵谱系中,把古代先民的发明创造编排成人类自身繁衍的谱系,采用的是象征性的表述方式.工匠神的名称各异,或是表示发明创造过程,或是描写器物形态,或是展现制造器物的工艺,需要运用古文字研究成果加以破译.文明社会的工匠神话,或是因能工巧匠的知名度而生成,或是因某种器物的奇异而出现,对人的崇拜和器物的崇拜联结在一起,呈现出多种形式.文明社会的工匠神话对原始工匠神话多有超越,但有时又出现返祖现象.  相似文献   

19.
兄妹婚型洪水神话的误读与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兄妹婚型洪水神话历来被视为是人类早期存在过血缘婚阶段的重要论据.本文认为这是一种误读.通过对28例洪水神话作哲学观念的梳理.作者发现洪水神话是人类解决衍生需要与血亲相婚矛盾的一个框架.在氏族外婚制已经确立的时代,其功能在于强化血亲不婚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