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犯罪治理要求刑事治理体制机制进行转型,以实现犯罪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治理形式上表现为加强对犯罪的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与综合治理。犯罪治理现代化决定了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实现罪刑体系化。我国网络犯罪之罪刑体系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其罪刑之构建以传统罪刑为导向,具有混融性特征。我国网络犯罪的罪刑构建侧重结果正义,导致网络犯罪的刑罚种类相对单一,罪责也缺乏有效的应变性,且对智能网络犯罪之罪刑缺乏规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网络犯罪刑法规制的体系性。网络犯罪的罪刑体系化要求对网络犯罪加以体系化与类型化,完善网络犯罪刑罚体系,使网络犯罪的罪刑实现均衡化,并对智能网络犯罪予以刑法规制。  相似文献   

2.
试论大学生网络犯罪的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发展空间,但也催生了形形色色的网络犯罪。与传统的犯罪相比,网络犯罪具有犯罪手段的隐蔽性、犯罪人员的高智能性、犯罪危害的严重性和犯罪本身的“虚幻”性等特点。网络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根源是伦理的。网络的虚拟性所导致的道德和责任感的弱化,人们不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所产生的对网络犯罪的过于宽容以及网络伦理研究和教育的严重不足。因而,治理网络犯罪之本便在于加强网络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刑法规则领域内,跨国网络犯罪国际治理面临法律机制失灵的困境,与信息社会蓬勃发展以及居高不下的网络犯罪率形成巨大落差。跨国网络犯罪国际治理的困境归因于国内法的制度掣肘与发达国家治理跨国网络犯罪狭隘的外交政策,导致中国参与跨国网络犯罪全球治理进程中内忧与外患共存。鉴此,须站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以"中国参与国际治理"为主线,以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的现实需求为牵引,构建"法律治理与技术治理"二元并重的法律归化方式,推进中国互联网法院能够拥有对跨国网络犯罪案件的审判管辖权,进而填补中国参与网络犯罪全球治理的盲区,改变"空想式"爱国主义的口号,促进中国刑法规则与国际规则的实质融合。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发展空间,但也催生了形形色色的网络犯罪.与传统的犯罪相比,网络犯罪具有犯罪手段的隐蔽性、犯罪人员的高智能性、犯罪危害的严重性和犯罪本身的"虚幻"性等特点.网络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根源是伦理的.网络的虚拟性所导致的道德和责任感的弱化,人们不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所产生的对网络犯罪的过于宽容以及网络伦理研究和教育的严重不足,这三方面的原因使得网络犯罪日益猖獗.因而,治理网络犯罪之本便在于加强网络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5.
网络犯罪是传统犯罪与网络结合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犯罪形式,和传统犯罪相比,网络犯罪具有技术性和专业性,是高技术智能犯罪,极具隐蔽性。它冲破了地域限制,蔓延迅速,涉及面广,国际化趋势日益严重,犯罪动机与目的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犯罪者多为“白领”,且日益呈现年轻化趋势,发案率的上升势头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6.
网络恐怖活动犯罪区别于传统恐怖活动犯罪的新特性,导致传统对策机制失效.加之现有网络恐怖活动犯罪治理手段的失灵,使得运用全球治理模式防控网络恐怖活动犯罪成为必然选择.全球治理模式中的多元主体、 多层次防控机制能够衍生适用于网络恐怖活动犯罪的防控.全球治理模式对我国网络恐怖活动犯罪的治理同样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我国应建立多元多层次的防控机制、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加强国际合作以有效应对网络恐怖活动犯罪的现实威胁.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犯罪及其防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网络犯罪是指危害电子信息网络中信息系统及信息内容安全的犯罪行为和利用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实施的各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 ,可概括为针对电子信息网络的犯罪和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的犯罪。黑客文化对网络犯罪者有深远的影响 ,网络技术局限使网络犯罪者可大显身手 ,而有关法制建设的滞后放纵了利用网络的犯罪 ,抗制力量的薄弱、社会观念的误区也不利于对网络犯罪的防控。对网络犯罪的防控有法制防控、技术防控、文化防控等多途径。法制防控需要认真探讨有关立法观念、程序法与实体法衔接、法律规定的具体实施等问题 ;技术防控必须抢占技术制高点 ;文化防控则要防止负面的黑客文化的扩散和泛滥 ,并注重网络道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论网络犯罪对刑事侦查与证据制度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犯罪是伴随着20世纪全球因特网(Internet)的开通而大量产生的,由于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变得形式多样,有的犯罪性质极其恶劣,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的潜在威胁,已经呈现出社会化的发展趋势。本文将结合网络犯罪的发展态势及特征,针对刑事侦查与证据制度在网络犯罪狂潮冲击下受到的挑战与面临的问题,分析、探索刑事法律如何应对网络犯罪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网络技术发展促成了网络代际更迭。在大数据为核心的Internet 3.0阶段,网络在犯罪中的作用和地位发生变化,网络的刑法属性由传统的犯罪对象、工具演变为网络犯罪的场域空间和存在方式。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也随之演化,在传统犯罪网络化趋势加强的同时,出现了人工智能犯罪等新的犯罪形态。在对比网络犯罪与传统犯罪的危害性评价差异的基础上,可以将网络犯罪区分为三种类型:危害性评价等价于传统犯罪的网络犯罪类型、线上线下危害性评价背离的网络犯罪类型、以网络大数据为核心的新型网络犯罪,后者尤以人工智能犯罪为代表。人工智能的法律问题冲击着以人为核心的法律制度体系,也给刑法提出了新的命题。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意味着新的风险时代的到来。刑法对以网络为工具和对象的犯罪进行了有效立法应对,但对大数据时代的网络犯罪规制不力,对以"网络为空间"的犯罪应对不力,对以" 网络为存在本质"的犯罪尚未作出实质回应。刑法缺乏应对新型网络犯罪的风险机制,一是对大数据系统安全、算法安全和数据与信息安全为内容的新型网络安全风险应对不足,二是对滥用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瑕疵带来的刑事风险缺乏应对。同时,在立法规制网络犯罪的过程中,刑法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予以了必要重视,但失衡于网络安全法益的保护,尤其对网络公共安全和数据信息安全未予以必要重视。刑法应当进行立法调整,建立风险刑法理念,对大数据时代的网络安全风险和技术风险进行刑事预防,明确对网络公共安全法益的立法保护,其内涵为包括网络空间的数据和以信息为内容的网络秩序的安宁性;建立网络安全法益的保护体系,并增设新罪名对新型网络犯罪行为予以规制;明确人工智能在网络犯罪中的工具属性和非主体性,确立对利用可控型人工智能犯罪的过错责任、对自控型人工智能犯罪的监督过失责任;通过选择适当的路径和立法技术实现刑法对网络犯罪的应对。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犯罪逐渐从现实生活蔓延到网络虚拟空间,呈现网络化趋势。这使得传统刑法的调整显得捉襟见肘,从而对传统刑法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有效遏制知识产权犯罪的网络化趋势,刑法必须与时俱进,正视刑法对网络知识产权犯罪规制之不足,根据网络知识产权犯罪自身的特点,适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完善网络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规制体系,合理防控知识产权犯罪网络化趋势,以维护网络安全,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1.
目前计算机网络犯罪远远比当初单一的计算机时代更令人困扰,计算机网络犯罪所带来的新型的犯罪问题的速度也大大超出了人的想象和制定法制的速度,如何利用现有的法律程序规范计算机犯罪及如何在现有网络的犯罪前提下制定出最切实可行的法规也是我们现在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时代的新金融活动,对我国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面临互联网金融违法犯罪、法律和监管方面的风险。我国应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尽快确立甄别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相关违法犯罪的刑法标准。从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两个方面、出罪标准和定罪标准两个层次上来设定互联网金融的刑法保障标准,出罪标准是有利于实体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定罪标准是行为同时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保护互联网金融合法经营活动,宽宥对待其中的轻微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互联网金融犯罪。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规范应首先考虑运用民商、行政等法律,只有在其难以有效发挥保障作用时,才需要刑法介入。  相似文献   

13.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事物,为现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传输的平台,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逐步普及,网络犯罪的种类和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并且在网络上实施的犯罪行为,已经严重危害了社会环境。然而我国刑法学界对计算机犯罪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在新刑法中也规定了计算机犯罪的条款,但是由于刑法规范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使得完善网络犯罪立法成为当下刑事立法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网络犯罪行为表现的分析,本文认为完善网络犯罪的刑事立法、充实网络防御技术与设备、强化网络用户的管理工作、提高网络监管队伍的力量、加强国际司法交流与合作、加强网络法制与道德教育、鼓励IT企业支持网络管理是防范网络犯罪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界限。计算机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 ,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 ,即计算机犯罪。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犯罪与传统的经济犯罪有许多不同的特征、表现形式和特点 :一是加强技术防范 ;二是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 ;三是应尽快制定计算机犯罪法 ,充分发挥刑事法律的威力 ;四是加强教育 ,提高计算机工作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总之 ,对网络经济犯罪的防范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 ,使每个经济主体做到守法、守信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刑法语境下的网络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种网络犯罪活动也如影随形,日益狡猾猖獗,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也使得网络犯罪的法律规制成为各国的焦点之一。鉴于此,笔者立足刑法的视角再论网络犯罪的法律遏制一文,从探析网络犯罪概念角度,考虑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给人们社会生产、生活等带来极大便利,同时将网络犯罪带来的负面效应减小到最低限度做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深入,计算机犯罪日益严重地扩散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关于计算机犯罪的概念,中外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争论焦点往往是计算机在犯罪中所处的地位,笔者认为这一“焦点”只是根据计算机犯罪的表象所进行的归纳、总结,而不是计算机犯罪区别于它罪的本质特征。换言之,众多学者对计算机犯罪概念的界定只是回答了:什么是(或者好像是)计算机犯罪?而没有追问:它为什么是计算机犯罪?  相似文献   

18.
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版权法上的地位是由其在网络上所发挥的功能决定的。当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信息内容的提供者直接参与信息交流时,即其在充当网络内容提供者的角色时,其实际在版权法中居于信息"发布者"的地位;当网络服务提供者为用户提供电子邮件账号而充当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时,其仅起到一个"传输管道"的作用;当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主机服务提供者的法律地位是介于发布者和传播者之间的一种新型信息主体。  相似文献   

19.
论计算机犯罪的刑法规制及其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普及大大提高了社会的文明程度,但与之相伴随的计算机犯罪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稳定的社会秩序。如何有效地规制计算机犯罪,已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从计算机犯罪的概念着手,重点分析了计算机犯罪的特点,进而在剖析计算机犯罪构成要件的基础上评述了我国刑法中关于计算机犯罪的立法.并提出了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