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以我国南方彝、白、壮、纳西、傣、佤、苗、瑶、黎、高山等少数民族为主要对象,同时兼引国外一些民族材料为参照,对"乐器说话"这种文化现象展开分析讨论.通过"乐器说话"现象,说明人类音乐最初的产生并非仅出自于音乐的目的,音乐与语言具有同源关系,从而使我们对早期音乐的社会功能,对音乐以及艺术的起源,对人类文化的历史演进规律有更新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2.
福州十番音乐的价值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十番音乐虽为民间音乐,但其价值与意义不容忽视。其独特的乐器“狼串”与唐宋的“杖鼓”、朝鲜的“长鼓”实为同一乐器的微变,包含丰富的音乐文化信息。同时,它产生的土壤是福州近代市民文化的发展,其音乐风格、艺术形式等表现出的民俗特征,使其成为福州民俗文化一部分。而它在社区文化中担当的文化角色,则使其成为社区文化的标志物,具有重要的文化人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的音乐美学给了歌唱一个言简意赅的定义:“长言为之歌”。除少数的无词歌外,歌唱是离不开语言的。语言是人类传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歌唱区别于“说话”在于有了音乐。然而它比“说话”更富于戏  相似文献   

4.
王锐 《新天地》2011,(9):156-156
“音乐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研究学校音乐的文化价值,及其对发展学生个性的影响,是一种新兴音乐文化教育观,对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的意义。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视角,对学校音乐进行社会文化的审视,以期寻求一条发展学生个性的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5.
就“楚声”在汉代音乐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进行探索,对汉代音乐文化的空前繁荣这一历史现象进行挖掘、整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汉代音乐文化做一点铺垫。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赤峰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风格。一百多年前,赤峰地区流传一种古老的音乐,由于它最初是以10种乐器轮番演奏各种曲牌,故民间称其为“十番”。但在流传过程中,赤峰“十番”曾一度失传,直至1983年,这一古乐被重新发掘,并被正式命名为“赤峰雅乐”。经过对词曲风格、演奏形式、演奏成员、使用乐器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得知,赤峰雅乐源于赤峰“十番”。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全汉赋》中以乐器名篇的汉乐器赋,发现汉代器乐文化植根于儒学思想文化的土壤之中。乐器赋内容中乐器材料的选用和制作要求,折射着儒家的人才思想;乐器演奏的兼备和协调的审美观来源于儒家的“大一统”和礼治的政治思想;器乐的社会效用则是儒家的礼乐制度和诗教思想在音乐方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音乐,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长期的文化交流、吸收和融合所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的音乐艺术,是客观地反映人类高度激情的艺术,是深刻有力地影响人们思想感情,以对生活进行体验的审美形式。因此,音乐是人类各种活动现象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以它自身的特定功能,对社会的其它现象发挥着作用。音乐最能抒发人类的情感,激励人们的斗志,歌颂人类的美好爱情,它鼓舞人们去生活、去探索、去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音乐,伴随着人类生活发展到二十世…  相似文献   

9.
乐器起源与发展之断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音乐艺术的工具,乐器具有与其他产品不同的特性.乐器的演变与发展,不能超出艺术实践特定的范畴,不能象其他产品那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日新月异.这并非说乐器是不变的,只是它的演变过程往往间以相当长的相对稳定期.本文将"乐器的起源、演变与发展"这一命题放在乐器史的广阔背景中加以讨论,从乐器的发展史与音乐艺术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来重点把握.研究证明,通过演奏乐器而产生的优美音乐,对人类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均有明显裨益.乐器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直是人类的一份宝贵的文明财富.  相似文献   

10.
“音乐会”是冀中乡村的民间音乐组织,从“音乐会”本体的角度对北高洛“音乐会”的自然环境、行政区划以及经济文化系统,历史源流与文化背景,乐队编制、结构、乐器、演奏形式、乐谱、曲目、调高、调式以及在民俗活动中的作用等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优言无尤”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也就是优人说话没有过错。先秦两汉的有关文献表明:官廷优人的职业身份是生活在君主身边的调谑艺人,进言可以借助表演的手段,其语言又有着自己的特点;优人的社会身份是音乐奴隶,和君主之间悬殊巨大,优人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优言元尤”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以往人们对一般音乐学的认识,即所谓的文化背景,就是先收集音乐演出的内容、形式,再附带解说一下创作的宗教的、政治的或经济的目的……这种错误的做法,乃是由于不了解这类“文化背景”对音乐现象有着某种“文化支点”的作用””卜越。结合梅州客家“香花”仪式音乐具体的研究实例,根据其文化局内人持有的灵魂观以及客家僧人执行仪式的“体”的整套音乐行为的具体表现,以“灵魂体”作为文化支点贯穿全文。同时,根据对梅州客家“香花”仪式“灵魂”与“体”的关系的论述,并通过对“实在”、“心灵”等深层面问题的探讨,提出全新的仪式音乐研究理论架构:以“心灵”为支点的“灵魂一体一组织”的正、反向运作模式,将隐藏在其文化局内人心灵世界的内在文化地图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3.
对寺庙音乐的探究,是廓清以寺庙为单位的音乐文化“元系统”构成状态的必要环节.寺庙音乐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记载了区域人类宗教社会实践的历史和现状,更重要的是在佛教文化“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精神、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成果,被寺庙文化生态循环系统悄然吸纳,并在寺庙文化生态循环中得以继承、得以改造、得以保护,长久储存至今,等待勤耕于民族文化园地的人们去发现、去挖掘,拂去历史的尘埃,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作用于区域人类时代文化发展的需求,作用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塑.  相似文献   

14.
扰动文化的反文化——一种哲学视野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明、有序的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无序的、不和谐的现象。这些现象就是人类文化发展中误入歧途的、对文化提出挑战的反文化现象。反文化是一种普遍性、规律性的存在,它鲜明地表现出与文化相反的品质:功能的减序、增熵,程序的劣化,价值取向的自发以及非理性、非逻辑性。文化“返祖”、文化“忘本”、文化“异化”和文化“非法链接”,是现实生活中反文化倾向的四种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任何乐器都有其自身的音色,对任何乐器的演奏又都有一个“演奏音色”问题。“演奏音色”是由演奏者的演奏方法和音乐感觉决定的(如果演奏者的生理、心理条件是正常的),因而,也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键琴这种乐器是由榔头敲击琴弦发音的,机械性较强,因此,它的“演奏音色”较难掌握、较难表现。由于演奏者演奏方法与音乐感觉的差别,有的演奏宏亮、园润,有的沉暗、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文化生成的角度分析、比较了中西音乐生成的文化背景,指出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态特点、精神内涵是中华文化自由生成的必然结果,重点探析了中国传统音乐缺少低音乐器的深层原因是中国人的哲学与思维习惯、礼仪观、审美观、语言与文字特点等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与西方音乐的立体化、交响化相比较,它们各有特点,不是“不及的不同”,而是“不同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大唐盛世不仅在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取得举世瞩目之成就,其宫廷音乐亦一度发展到非常辉煌的程度.但宫廷音乐在晚唐时遭到严重破坏,逐步式微,甚至出现晚唐到五代间音乐传承的“严重的断层现象”,其首要和直接的原因是战乱和政权更替对音乐文化造成重大破坏,而中国传统的“音乐器物化”思想,即视音乐和乐工为工具的“乐籍制度”在唐代的日益完善,其漠视乐工和人的主体地位,也不利于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唐代对音乐人才过于集中的管理体制也是断送音乐文化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电脑音乐”(Computermusic)———这个极富时代感的新词汇 ,它对从事电脑工作的人和搞音乐专业的人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电脑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音乐也在不断地向高科技靠近 ,“电脑音乐”使得创作者和演奏者可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而它无论在严肃音乐领域 ,还是在通俗音乐领域 ,都显示出其日形重要的地位。在”电脑音乐”与常规乐器和人声全然不同的种种所形成的新的“音响环境”(Sonicenvironment)中 ,使得作曲家们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取得新成果 ,并且对今天如此繁荣的音乐文化市场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力 ,丰富着人们的音乐文化生活。随着电子计算机性能的飞速发展 ,以及使用者的普及 ,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音乐创造活动的前景必将越来越广阔。因此 ,越来越多的“电脑人”和“音乐人”都不约而同地关心起同一个话题 :何时我也能用电脑来“玩”或“搞”音乐 !这也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民族乐器是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人工智能与音乐乐器的结合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大势所趋.目前乐器检测研究大部分集中在西方乐器领域,而中国民族乐器的检测却较少得到关注.采取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国民族乐器检测方法,构建可以用来训练和测试中国民族乐器检测的数据集.同时,对此前采集的由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学生和齐乐艺术团成员演奏的民族乐器数据集中使用到的乐器,进行了详细地整理和阐释,并提供以绿幕为背景的乐器图片,以方便后续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20.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