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生子》中视觉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黑人作家理查·赖特的抗议小说《土生子》为黑人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土生子》中虽没有残酷迫害黑人的白人种族主义分子形象,但是小说中的白人诸如道尔顿一家以及共产党代表简、麦克斯等对于黑人的真实情况都表现出了一定的盲目性。另外,在谴责白人有眼如盲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包括主人公别格及其家人等在内的黑人在对待白人的压迫时也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正是两种种族之间的盲目关系与态度导致了小说浓重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2.
埃德加·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与现实社会生活无关的"为艺术而艺术"之作。但作为多家报刊杂志撰稿人和全职编辑的坡不可能不关注到当时的社会焦点问题,即种族问题。本文将从坡的几部短篇小说中白人主人与黑人奴仆间的主仆关系入手来分析故事中的政治潜文本并进而探讨坡的种族观。  相似文献   

3.
托尼·莫里森对空间的社会性具有深刻的理解.她的《宠儿》呈现了美国19世纪的种族现实、种族奴役、种族歧视和种族仇恨,其种族问题实质上是空间问题.以列斐伏尔的“空间论”解读《宠儿》可以将小说中的种族关系和空间关系架构起来,并将黑人群体的建构之旅以空间视角进行再现:白人通过书写的种族空间表征对黑人进行空间规训,内化黑人的意识形态,造成黑人群体的意识麻痹;黑人则选择边缘,以表征空间为主要途径进行背离白人空间表征规训的空间实践,进行空间织造.最终,黑人群体的建构过程在空间实践与表征中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后半期,美国白人的种族态度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过去那种赤裸裸的吉姆·克劳种族主义已经不多见,另一种新形式的消极的放任无为的种族主义在后民权时代出现,并不断加强。对于政府在取消种族隔离和不平等的问题上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美国白人强烈抵制,并重新接受了对美国黑人消极的看法。他们否认歧视是一个现行的社会问题,不仅听任底层黑人处境的恶化,而且将黑人不利处境的主要责任归咎于黑人自身,从而使种族歧视仍然是美国黑人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全面参与美国体制的一个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家凯瑟琳·斯多克特的第一部小说《相助》深刻揭示了美国南部地区在白人霸权地位下举步维艰的黑佣的生存状态,真实生动地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密西西比地区的种族问题。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对小说《相助》进行文本分析,借助词汇分类、转换、语气系统等分析工具,考察小说中白人和黑人使用的不同词汇、被动句的使用、黑人女佣与女主人对话的语气差异,揭示黑人被动的社会地位和失语状态,以及黑人与白人之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研究发现,凯瑟琳·斯多克特通过运用不同的语言策略巧妙地刻画了黑人的失语状态。  相似文献   

6.
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统治导致了南非长久以来难以解除的种族间的矛盾与冲突。南非作家J.M.库切的小说《耻》反映了"反向种族主义"在当今白人与黑人社会各个领域的动向,及南非人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7.
小说《春季日语教程》中塑造的"白人意识的黑人学者",形象生动地体现了黑人的种族身份越界,阐释了黑人知识分子在种族身份构建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与众不同。基于种族越界叙事,分析黑人教授普特帕特在"政治正确"以及"种族协商"策略之下的种族身份越界,可以展现黑人知识分子为寻求种族关系发展做出的努力。同时种族身份越界方法的使用,也有效传递了里德对于种族主义以及文化多元主义背景下产生的各种投机行为的讽刺。  相似文献   

8.
内战后,在种族歧视根深蒂固的美国,黑人虽然在法律上获得了自由,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遭受着白人的种种不平等待遇。小说《冒充》中黑白混血儿克莱尔,在长相上和白人无异,然而在血缘方面,她却是黑人。为了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克莱尔既想做白人又想做黑人,因此陷入了种族身份认同的困惑。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探析克莱尔的种族身份,能够揭示出美国社会中种族伦理秩序的混乱与荒谬。  相似文献   

9.
莫里森通过小说《秀拉》展示了白人中心主义对自然和黑人的掠夺,尤其在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下黑人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她们的抗争,表达了她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和谐观,反映了她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0.
跨种族性关系,尤其是黑白之间的性关系,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的一大禁忌。著名的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在他的小说《另一个国家》中对跨种族性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而详尽的探讨,希望帮助黑人白人走出精神困境,从而建立良好的种族关系。通过该小说中两对黑白恋人的悲剧故事,鲍德温显示了他对美国跨种族性关系问题的担忧与困惑。  相似文献   

11.
保罗·奥斯特在《眩晕先生》中以文学想象的方式构建了相互信任、相互融合、彼此支持、友爱共存的多民族共同体,这对当今美国国内存在的种族问题和现实矛盾具有启示作用和批判意义。奥斯特通过书写白人、犹太人、印第安人和黑人四个不同种族人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斗争、生成少数以及生成族群的过程,以此来表达对少数政治权力的关注和对构建多民族共同体的美好期冀。  相似文献   

12.
贝尔·胡克斯关于黑人妇女运动的理论来自于其对白人妇女运动理论的继承与批判。胡克斯对白人妇女运动的理论继承在于她认为黑人妇女吸取了以往妇女运动的精华,她对白人妇女运动理论的批判涉及到白人妇女运动中种族和阶级缺失以及白人妇女内部分裂,因为作为一支独特的族裔,黑人妇女更注重自身与白人妇女的区别。在此基础上,胡克斯提出自己独特的女性主义思想,即以性别、种族和阶级为核心的女性主义思想。虽然胡克斯关于黑人妇女运动的理论为黑人妇女运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黑人妇女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实践方式,但其理论过分强调种族特征也将其思想局限于黑人女性主义思想,研究者需要对其进行客观评判。  相似文献   

13.
肤色、性别与原生态文化是美国非裔女性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创作的主要关涉点。与白皮肤比较而言,赫斯顿认为黑肤色等族裔特征为一种差异性的美。被界定为非主流草根文化的黑人原生态文化是黑人生存的策略和非裔文化身份的标识,是美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构成元素。黑人与白人、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在保持个性的同时要进行种族间人与人的良性互动和种族间文化与文化的交融。赫斯顿在文本中近距离地审视了黑人男性对黑人女性的性别歧视,倡导族裔内部平等、互补的双性和谐,为非裔美国女性作家开启了一种有效的性别、种族、文化的诉求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主人公与美国白人之间看与被看行为的描写,《看不见的人》揭示了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对美国黑人身份和意识形态的限制。 本文以萨特和拉康为代表的视觉理论为基础,结合法农对于种族与黑人身体的后殖民论述,解读小说中作为文化主体的白人群体与作为文化他者的黑人群体间的视线交流,分析在各自目光中被异化的黑/ 白人形象,从而揭示被种族化的人类整体共同面临的身份危机。  相似文献   

15.
性别和身体是理解黑人性的一个重要维度,在《看不见的人》这一黑人巨著中,对黑人身体的规训建构了黑人与白人之间的性别等级,性别等级成了强化黑人与白人问种族差异的又一基石。黑人对身份和性别的操演解构了关于黑人种族的本质主义迷思,操演的性别揭示了黑人性的丰富内涵,重塑了黑人性的复杂与多元,操演的身份实际上是对白人父权制性别等级制度的颠覆和反抗,是对性别民主和主体性的诉求。  相似文献   

16.
在以非洲种族为基础的种族,乃至流散研究领域中,很少有学者能够超越吉尔罗伊。这得益于他在伯明翰文化研究中心学习时曾追随斯图亚特·霍尔对种族问题的研究的经历,加之其拥有黑人血统的关系。吉尔罗伊总是以黑人研究为基础从更加广阔的背景中思考种族和流散问题,因此其思想总是呈现出一种宏观的、全球化的特点。其思想的核心是反二元对立的本质主义,在此基础上,吉尔罗伊致力于将黑人种族融入英国主流历史、反对种族主义,认为其是种族不平等的重要根源,同时在当今的全球化背景下,他提倡一种超越肤色界限的无种族状态,或者也是其所说的"行星人文主义"或"张扬的世界主义"。从时间上来划分,其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归类是继承式研究、创新式的扩大研究和持续性研究3个阶段,这3个阶段之间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表现黑人身上体现出来的黑人性和白人性的纠葛是莫里森小说的主要内容,批判黑人身上的种族主义内化正是莫里森小说的主题.针对激进的黑人主体性建构思想,莫里森表达了她对排外性的黑人种族主义的忧虑.在莫里森看来,进一步融入现代性,才是黑人族群解放的方向和道路.莫里森所指的现代性,主要是指以美国黑人的现代性转换为中心,以资本主义现代性开放社会为范本,其首要任务则是实现黑人社区的开放,清除黑人自我意识中被扭曲和被异化的种族主义意识,恢复其"黑人"和"美国人"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8.
运用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从叙事时间、叙事频率和叙事情境三个方面分析《并非没有笑声》的叙事特征,详细阐释了小说中创伤叙事的使用,如非线性叙事时间、对黑人前途和黑人音乐主题的重复叙事以及人物视角的不定内聚焦和外聚焦的交替使用。通过对时间倒错、重复叙事和多焦、多视角等创伤叙事策略的深入解读,剖析了休斯在小说中对传统叙事技巧的大胆创新。这种叙事策略的调整旨在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建构黑人种族的创伤历史,彰显黑人种族渴望在白人文化主导的美国社会中获取平等生存权利的强烈诉求。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的黑人作家理查德.赖特在其代表作《土生子》中不仅表达了对白人种族主义强烈的抗议,也在思考解决种族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分析白人人道主义者道尔顿一家和共产党员麦克斯这些人物形象,探讨了赖特在尝试着探索一条通往黑白融合的道路时所遇到的挫折以及愿望无法实现时他内心的失望。  相似文献   

20.
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小说《梅丽迪恩》中再现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的原貌,在反映社会变革的同时记述了主人公梅丽迪恩的成长经历。从一个普通的黑人女孩到勇敢的妇女主义战士的成长过程中,小说不断体现着作者后期所提出的妇女主义主张:反种族主义、反性别主义、非洲中心主义和人道主义。毫无疑问,《梅丽迪恩》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妇女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