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以及尽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这一制度虽然在一些地区已具雏形,但大部分地区仍未真正建立起来。因此,如何尽快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以及尽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甘肃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现状的分析,指出在农村低保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完善甘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的主要部分,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养老制度一并成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三大基石。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存在诸多问题:立法空白、政策缺失、保障对象不确定、保障标准偏低、保障资金难以保证以及社会认识有偏差。为此建议:根据我国国情,建立科学合理的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关的法律体系;科学规划,构建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的农村救助体系;规范保障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建立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待遇合理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资金筹措机制;建立定期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的检讨制度。  相似文献   

4.
以甘肃省渭源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现状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剖析了目前甘肃省渭源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现状。研究发现,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甘肃省渭源县在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上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形成了一个基本框架,有了基本的制度保障;但同时无论在制度建设还是在实践环节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指出,应在严格界定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科学确定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多方筹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体制,依法规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等方面推进政策建设。  相似文献   

5.
建立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既是保障农村居民最低生存权的需要,又是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需要。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保障面窄、标准低、低保对象界定标准上困难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从发展民族地区规模经济、拓宽筹资渠道、实行多种保障方式相结合等方面来构建立民族地区农村最低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本身和参与者进行对比之后,得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劣势所在。目的是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快促进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记者近日从河北省农村低保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河北省将加快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确保在今年年底以前基本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工程和最后一张"安全网"。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既是能否及时有效地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也是能否尽快建立与完善农村保障制度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村的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亟需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解决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基本与全国保持同步,然而,因民族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征,民族地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中除面临全国都存在的普遍性和一般性问题外,还面临着民族地区的特殊问题。特别是民族地区城乡分立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导致低保筹资标准的非均等化和低保待遇的差异化,不利于民族地区农牧民的社会保障权益的维护,由此引发的矛盾,也会影响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应通过制度整合、管理服务机构整合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推进民族地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正确理解我国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农村普遍建立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保障农村社会稳定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是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工程.但是,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保障对象、保障方式、保障资金、管理体制等,充分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工业化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最根本的驱动作用,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存在形式,工业化、城市化必然要求非农化,农业产业化实质上还是工业化改造传统落后农业的问题.本文建议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等来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快速发展,为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然而,由于农村家庭收入核算方法不科学等原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瞄准机制偏差较大,"人情低保"、"骗保"、"应保未保"等现象严重,大大降低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助的有效性.文章基于对河南安阳某村的实证研究,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瞄准机制的现状入手,分析问题,剖析原因,并提出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瞄准机制的对策,以求有效解决我国当前农村低保对象瞄准偏差问题,增强农村低保制度实施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3.
公平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实现人权的基本需要,也是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制度化的城乡二元对立是造成实践中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否公的制度原因。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否公必须从公平制度入手。文章力图在平等性和差别性相结合的公平.则指导下,从确立公平合理的低保标准、构建公平理性的法律和经济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公平正义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对甘肃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行了相关调查,对该制度实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甘肃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经费缺乏,保障水平低,覆盖面窄,低保对象的确定和界定标准困难,缺乏法律保障,下级部门执行不力等,因此要科学确定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保障标准;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甄别机制;大力推行政府主导与多元复合的农村低保救助模式;运用专业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综合性的低保制度体系;加强法制建设,实现最低生活保障的法制化、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农村贫困救助制度是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需要的保障。目前我国农村的贫困救助制度是以多元化的形式存在的,如"五保户"供养制度、扶贫工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这些形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来看,这种多元化的农村贫困救助制度存在着一些弊端,如救助资金不集中、救助对象重复等。因此,将多元化的贫困救助制度进行合理整合是其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6.
农村残疾人隐蔽性贫困及社保制度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广东省定点残疾人跟踪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关键指标及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发现农村残疾人家庭在生存状况重要指标上均大幅低于对照组。同时还发现,农村残疾人家庭的贫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外界对其的贫困程度存在较严重低估。农村残疾人生活生存状况并未获得趋势性提升,相反,还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结论表明,企图依靠现行社保制度和扶贫济困政策来使农村残疾人家庭摆脱贫困,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作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对于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在农村特困生活救助制度基础之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救助标准、覆盖面、制度的长效性等方面较农村特困生活救助制度又有了较大的发展,遵循的是普遍主义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民工内部分化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民工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化过程中,在诸多方面出现了内部分化,农民工的内部分化催生了该群体多样化、差异性的社会保障需求。我国现有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仍然没有摆脱城乡二元结构的桎梏,对农民工的内部分化考虑不充分,导致实践中出现了社会保障整体缺失、保险关系异地接续难、退保率过高等问题。针对农民工在空间结构、职业特征、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分化,提出了分层次、多主体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