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兰州市民环境意识调查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息息相关,环境意识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保护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基于对兰州市民环境意识状况的社会调查,从环境知识、环境行为、环境认同三个维度对兰州市民环境意识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兰州市民环境意识的主要特点,提出了提高市民环境意识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
公众环境意识是考量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参数,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全人类的关注和重视。这里针对桥头堡城市连云港市民环境意识的状况,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和展开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定量、定性分析研究。认为环境意识存在地域和群体结构的差距性;环境意识高低取决于经济收入水平。结果显示:连云港市民总体环境意识较高;虽然连云港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上处于国标良好状况,但市民对当地总体环境质量评价不高。  相似文献   

3.
信息安全已成为信息时代国家总体安全的基石。个人信息安全是保护个人隐私和财产的必然要求。文章对个人信息安全和信息安全素养的内涵进行剖析,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民个人信息安全状况、个人信息安全环境、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个人信息安全能力等4个方面进行评价,发现上海市民遭遇个人信息安全侵害的频率较高,但损失程度不大;他们的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有待提高,个人信息安全能力一般,尤其是大部分市民的密码设置能力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南京市民环境保护意识状况的问卷调查,发现高年龄人口和低学历人口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弱。市民环境保护意识水平还与市民在公德与私德、律人与律己、观念与行动等方面的取舍有关。要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水平,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教育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5.
宁国税 《金陵瞭望》2007,(14):35-36
在过去的3年里,税收累计为南京市带来财政收入813.25亿元,成功举办十运会、地铁建成、环城立交贯通、全民医保……城市发展进步所跨出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全市纳税人的辛勤付出。作为税收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税收意识代表了一个地区人们对税收的认知和履行程度。今年4月份,南京市国家税务局连续第6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市民税收意识调查活动,通过横纵对比、数据剖析,试图对南京市民的税收意识状况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世界价值观调查对湖南省公众生态环境价值观的评测结果表明,湖南省公众在环境意识方面的得分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环境状况满意度方面则较大程度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与全国其他省份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湖南省公众的生态环境价值观主要与河北和贵州较为相似,尚处于环境满意度较高而环境意识却较低的"隐患发展型"阶段。  相似文献   

7.
南京高校学生环境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问卷调查法,从环境知识、环境态度、环境行为、环境意识和环境教育等方面,对南京高校部分大学生的环境意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通过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当代大学生总体上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但在实践中的环境行为表现却存在相对滞后的现象;第二,非环境类专业学生与环境类专业学生在环境知识、环境态度、环境行为、环境意识等方面的表现虽有一定差异,但差距较小;第三,大学生中女生比男生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度要高,态度更为积极;第四,当代大学生接受环境教育的主要渠道来自于电视、学校教育和互联网等。对此,笔者提出相应的建议:一要充分发挥电视、互联网的功能,广泛开展社会性环境教育;二要努力推进学校环境教育的制度化,促进学校环境教育的平衡发展;三要建立环境道德行为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引导青年学生的行为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现公众环境意识升华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意识体现了人们对良好环境状况的愿望,良好的环境质量是人类本性的追求,应该说环境意识很早就存在于人类天性中,但环境意识的普遍觉醒却不是从来就有的。当今的环境问题根源于人,是人对自然的作用产生的不良后果。因此,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提高人的素质,是协调人、自然环境、社会关系的关键一环。本文主要探讨如何立足现实、超越现实,实现公众环境意识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3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对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的年轻人和出生在改革开放前的年长者的环境意识存在代际上的差异,年轻人的环境意识水平整体上高于年长者的环境意识水平.年轻人与年长者的环境意识的代际差异主要是因为各自的影响因素不同.首先,年轻人的环境意识主要受到家庭人均年收入、社会保障水平、政治面貌、传统媒介使用频率、新媒介使用频率的影响;其次,年长者的环境意识主要受到政治面貌、是否受过高等教育、新媒介使用频率的影响;最后,由客观阶层地位(即职业地位)、主观阶层地位(即社会经济地位的主观认同)、单位性质、户籍性质、政治面貌等组成的"社会结构因素"对年轻人的环境意识的影响作用最大,而由是否受过高等教育、传统媒介使用频率、新媒介使用频率组成的"文化因素"对年长者的环境意识影响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城市环境的文化品位提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忽视城市文化建设的倾向。其症结在于小农文化意识的影响、市民文化的缺乏、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的制约及城市政府和官员的城市意识不强等。建设高度的城市文化环境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应当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目的本身和重要内容 ;应当作为提高城市建设的经济效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应当以张扬人本意识、人文精神和市民文化为主线 ;应当以提高市民素质、转变市民观念、振奋市民精神为主题 ;应当把展现优秀民族文化与借鉴外来进步文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环境行为意愿的调查一直以来是国际环境调查中不可缺少的题项,并且环境行为意愿对环境行为的调节和中介作用得到大多数环境社会学实证研究验证。我国环境社会学对环境行为意愿的研究相对较少,大多数研究将行为意愿作为环境关心或者环境行为的一个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2013年的中国CSS数据,对我国110县级市的9 181位居民环境行为意愿从微观个体层面和宏观层面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个体层面,婚姻状况、居住地、党员身份、教育程度、经济地位自评、信息获取、环境风险感知、政治参与对环境行为意愿有着正向作用。在宏观层面,地区经济发展对居民平均环境行为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与经济发展指标交互效应对当地居居平均环境行为意愿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环境教育:由来、内容与目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想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必须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而环境意识的养成有赖于环境教育的实施。搞清环境教育的由来、内容和目的是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一步。环境教育的内容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环境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唤醒生态伦理良知,培养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3.
环境意识的提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作用。在这其中,大学生环境意识的提高尤为关键。环境意识的提高离不开环境教育。在贵州高校进行环境教育有着必要性。现以贵州大学为例分析贵州高校环境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完善贵州高校的环境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海洋环境意识研究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环境意识是环境意识在海洋空间领域的表征,是人类对海洋空间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意识;既包括人类对海洋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态度,也包括人类对海洋社会环境的自我觉知状态。海洋环境意识研究是当代环境意识研究分化和海洋意识研究变迁两者汇流的结果。海洋环境意识存在特定的结构,包括海洋环境经验、海洋环境感知、海洋环境情感、海洋环境意向等部分;还存在一般海洋环境意识和特殊海洋环境意识的区别;并且表现在个体海洋环境意识、公众海洋环境意识和组织海洋环境意识三种主体形式。海洋环境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离出客体特征和主体特征的影响。可以从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两个角度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公众海洋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5.
农村环境教育在控制农村面源污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农村面源污染日趋严重,由于农户环境意识淡薄,因而难以形成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行为。通过对传统的行为决策理论拓展,强调环境学习以及环境教育在环境行为决策中的作用,在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改变农民的环境意识,促使农民形成正确的环境态度,从而引导农民采取积极负责的环境行为,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目标。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四川省平昌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状的调研,分析农村生活垃圾对自然环境、农产品质量、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差、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环境执法监管部门监督缺失、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等。为了有效防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推进农村生态文明体系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宣传教育,促使农村居民养成绿色消费的生活习惯,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发挥村委会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监督作用,加快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等。  相似文献   

17.
环境成本核算的研究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历史,虽然理论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务运用方面却停滞不前。环境规制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引入,促使企业将从社会总体角度考虑成本和收益的关系,增强企业环境保护意识,这必将推动环境成本核算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环境意识既会促进环境保护,又会改变消费行为、市场需求、消费者福利和企业利润等的分配。然而,消费者环境意识的分配效应是环境保护、消费行为和社会分配三者的结合部,在现有研究中鲜有涉及。对此,从供应链系统视角建立博弈模型,求解供应链定价和生态技术投资决策,分析消费者环境意识逐级传导引起的连锁反应,研究消费者环境意识如何改变社会分配格局。研究发现:首先,消费者环境意识会提高市场价格和企业利润,但是会降低消费者福利;其次,消费者环境意识会提高企业的分配地位,其中对零售企业的提高程度更大,但是会降低消费者的分配地位;最后,消费者环境意识越强,企业分配地位的提高程度和消费者福利的下降程度就越大。本研究丰富了对消费者环境意识多种作用的认识,有利于合理权衡环保、经济和分配等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贵州高校进行分层分类随机抽样,抽取了4所高校600名学生进行环境意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对环保知识为浅层认识,多数学生接受环境教育的积极性高;不少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有待增强,环保行为有待自觉。分析其原因,大学生的环境意识状况与社会经济、学校教育及个人修养等影响因素有关。针对问题,应增强大学生的环境意识,调整课程以加强大学生环境知识的学习,学校、社会应创造条件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