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楚辞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楚辞丰富的内容给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以深远的影响,从神话传说、仙人、鬼魂到采摘花草果实等方面,后者对前者都有着广泛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作家的创作心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志怪小说表面上“张皇鬼神 ,称道灵异” ,其实质是对生死、性爱、安全的关注。而这种内心情感的萌动与渴望 ,在现实中是难以实现或根本无法实现的 ,但它却在神道世界中实现了 ,神道世界则成为志怪小说潜意识的载体 ,这才是志怪小说作家认为“神道之不诬”的真实原因。这也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文人创作志怪小说的一种潜藏心态 ,这是介于教徒“自神其教”与“有意为小说”者之间的一种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带有明显宣佛思想倾向的就有10 多部,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集中反映了真佛的实有、佛经佛像的灵验、精神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地狱观、佛法胜于道巫等,从而构成了此时期宣佛志怪小说的特有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4.
范围副词“都”起源于东汉 ,发展和完善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都”反映出它在语义和句法结构两方面的重要发展和创新 ,为其后取代“皆”准备好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志怪小说创作进入高潮。佛教志怪的编撰者,主要是佛僧与信佛的士大夫。而佛教志怪的传布,亦主要有赖于僧侣与士人。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大量的妖怪形象,为人们展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魏晋之妖既能幻化为"全人"形态,又具有一定的物性特征;大部分妖怪不仅作祟害人,且有了媚惑人的手段和狡猾的特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人情味。这些妖怪形象与当时的鬼神信仰、世风时俗、社会风气等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人与异类超现实婚恋遇合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题材之一。与先秦诗赋里的人神恋相比,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超现实婚恋遇合的表现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异类形象直接显现,并与人间男子(或女子)发生性爱纠葛,异类女性具有美丽的外形,在性爱上表现出积极主动。这种表现形态的变化折射出世俗社会男人的好色和性幻想。  相似文献   

8.
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集中存在着诸多的以相同或相近事件为原型的“同题故事”.并且这些故事在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笔下呈现出迥异的面貌。文章从故事情节、文学趣味、细节描写三方面对魏晋南北朝小说集中先后出现的这类故事进行比较研究,从微观角度进一步分析出其中存在的细微差别,透视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在艺术效果提升方面的逐步发展和可喜进步,进而探究造成这一文学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通论》是张庆民在山东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学位论文。  相似文献   

10.
"志怪"与"志怪小说"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前者为一动名词组,是一种以记载描述怪异人事为主的创作活动;而后者则属于小说题材类型之一种,是小说发展演进中一种较为规范和定型化的创作模式,故后人又称其为"志怪模式"。从其产生和发展看,由"志怪"到"志怪小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其内容与创作手法上看,"志怪小说"基本上是"志怪"这一创作活动的进一步扩展与延伸,这使得"志怪小说"更接近于后世小说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仙境传说为六朝志怪小说中的重要题材内容。以时空所造成的不同情境的强烈对比,显示人世间的荒谬与虚无,这是六朝乱世心境的写照。仙境传说,受仙道思想影响,而又以世俗形象化的方式表达,以洞穴、服食、观棋等主要传说类型,表达人世迁变无常的感怀,成为后世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原型意象。仙境传说视游历为一种启蒙,这是此类传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自两汉设立察举、征辟等选举制度以后,便形成了由中央政权和地方官吏、大族共同掌握选举用人的制度.进入魏晋南北朝,汉代的选举制仍然延续,但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状况,出现了地方大族把持选举用人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正是这种现象的反映.同时,由于九品中正制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巩固"门阀制度"的作用,从而促进了这一时期官僚"贵族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山水文中的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已成为了人们主要的审美对象之一。在魏晋南北朝山水文中,除借山水以娱目遣情、适性自得之外,欣赏山水之奇亦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审美追求。"奇"作为魏晋南北朝新兴的一种山水审美趣味,在山水文学中影响甚广,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篇章,明确地流露出了对山水之奇的钟爱。魏晋南北朝山水文中的"奇",可以分为雄奇与幽奇两类,其中雄奇在山水文中又具体表现为形奇与势奇两种类型,幽奇在山水文中则具体表现为空灵、澄澈、迥异三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4.
魏晋是一个动荡、变革的时期,伴随着玄学的产生,男性对女性的期待由德向色转变,所谓"妇女德不足称,当以色为主"代表了时人对女性审美的主要观点,这种审美观无疑影响了女性的审美追求,使魏晋妇女对自身的形貌、服饰、神态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调整,并形成了这一时期特质鲜明的女性审美观。  相似文献   

15.
自汉末祢衡为《鹦鹉赋》 ,魏晋时期继作者十余人。细加分析 ,此种现象的发生 ,固有模拟习练、较技竞才的成分 ,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 :当时文士因鹦鹉的聪慧 ,而以之为英才的象征。魏晋乃崇尚英雄的时代 ,文士更往往以英才自居 ,遂形成借鹦鹉以抒写其英才情结的风气。  相似文献   

16.
史学界和农学界向来重视对魏晋南北朝期农业发展的研究,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末至1949年的萌芽时期;1949至1978年的成型时期;1978年至今的全面发展时期。学者们研究的角度和方向也逐渐从对当时农业经济制度和技术的探讨、对古农书的整理校释,发展到将其与饮食学、社会背景、自然地理及环境气候、考古等学科联系起来综合考察,为这一时期的农史研究开拓了更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东汉以来 ,田庄经济的发展是魏晋名士孕育生成的经济条件 ;汉魏之际险恶的政治环境是形成魏晋名士的政治原因 ;与这种经济、政治形势相呼应 ,在学术思想界出现了儒道合流的趋势 ,广大知识分子在行为方式上既追求人性自由 ,又恪守封建礼教 ,形成所谓双重人格。至曹魏 ,一批人的这种双重人格特征已十分明显 ,它标志着魏晋名士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8.
魏晋文学中的死亡想象是一种特殊的表情方式,作者借悲伤的歌诗艺术而实现情感净化与自我慰藉。它沿曹植一陆机一陶渊明的大致走向而展开,渐次深入作者的心灵世界,既呼应了此期尚悲的社会风习,也无形中加速了对建安风骨的背离。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形成了一股服食五石散之风。考察其原因,大抵是由于美容、治病、壮阳、延年益寿、体验快感、赶时髦、全身避祸等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