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迁徙权、平等权和受教育权三大宪法权利共同构成的公民迁徙平等受教育权是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实质。我国现行有美政策制度有违宪法的精神,不利于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益的实现。作为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利的义务主体,国家应建立流动公民平等受教育权保障机制,以落实宪法责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语言应用与训练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语言应用面临如下现状:自身受方言影响根深蒂固,语言习惯差;学校对推广普通话重视不够,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有待提高;家庭语言培养环境缺失;社会语言环境欠佳,说普通话的氛围不浓等。为此,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应多方参与,形成教育合力,创造条件,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入度;提高认识,加大推广普通话的力度;主动与孩子加强交流;营造良好的普通话交际氛围等。分析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语言应用面临的现状,积极探求他们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更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问题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它直接影响着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和新型城镇化的实现。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和应当优先考虑的问题。在法治化社会中,在立法上对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加以保障最为根本也最富实效。为保证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应完善《义务教育法》,建立完备的教育法律保障体系,制定专门的《流动儿童少年教育法》。  相似文献   

4.
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是体现公民基本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包容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等体制性因素的限制,农民工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仍然存在种种困境。为此,政府应积极发挥其职能努力改变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问题日趋突出。加强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保护,应改革义务教育的财政体制,采取多元的办学模式,保障农民工子女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上的平等,从根本上实现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子女就学政策的十年演进及重大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随着进城务工农民数量的增多而逐渐凸显.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在近十年颁发了一系列的政策.政策的演进不仅使我们在客观上认识到了我国亟须解决的户籍制度、职业制度等问题,也使我们体察了政府在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上的责任意识和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上的坚定态度.无论是对进城务工农民身份的确认还是对其子女受教育权的保障,均是宪政精神的要求和体现.然而,在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政策表现出重大转变的同时,仍然不能忽视我们正面临的实际困难,因此,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保障问题是多年来的热点。基于"理念—制度"两个层面的解决思路,应当确立平等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作为纳税人应当享有平等受教育权、作为弱势群体应当得到倾斜性保护的理念。在制度层面,"依居住地入学"的改革需要配套制度,应改革义务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和财政制度,并完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没有真正实现的法律原因是: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政策法规的制定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创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条件严格,客观上限制、扼杀了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促进和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实现,要在宪法中增加迁徙自由条款,改革户籍制度,加强法制宣传并严格执法;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降低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门槛",鼓励和支持民办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9.
每个公民都享有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受教育权的保护和实现在民主社会中尤为重要,而教育高收费的现状与《世界人权宣言》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原则和具体条款相违背,严重损害了公民平等享受受教育权。对此,国家要承担起尊重、保护和实施公民受教育权的义务,确保每个公民受教育权的平等实现。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绝对权利属性及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教育权具有绝对权利属性。国家要积极保障受教育权的实现,积极促进受教育权的实现,同时国家教育的积极作为应以不侵犯受教育权为限,对侵犯受教育权的各类现象应当引起足够重视。要保障义务教育主体的受教育权应坚持平等原则、补偿原则、公开原则并遵守国际法义务。  相似文献   

11.
流动人口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应然与实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教育,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与安定和谐,是被国际法、我国《宪法》和有关政策法规确认的应有权利.然而当前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依然存在着入学条件不公正、难以平等享用公办教育资源、隔离教育、权利保障薄弱以及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致使其平等受教育权大打折扣.只有从户籍、入学就学、财政投入、扶持民办教育、宏观规划、监督保障等方面加强制度改革与创新,弥补制度裂缝,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平等受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进城务工人员作为我们当今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影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杀鱼弟"作为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不做读书郎却愿为杀鱼工,发现隐藏在这一事件背后的是一个严重的教育问题,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失学问题。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两种研究方法,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失学问题从失学因素、隐性失学现象、失学所带来的危害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成长帮扶工作对促进社会稳定、保障企业发展和维护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权益具有重要作用,是帮助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融入社会的重要举措。受政策、体制、文化等因素影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在学业适应、心理适应和融入适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为此,应通过制度保障与社会行动相结合、社区组织与社会组织相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构建政府、用工企业、社区、学校、家庭五位一体的帮扶体系,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的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析受教育权平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受教育权平等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入学机会的平等是受教育权平等的基本内容。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要求"平等对待"的平等。而在目前条件下,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是"标准的平等"和"标准面前的平等"。我国目前在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平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平等迫切需要立法权和行政权的积极作为,并且必须为受教育权平等提供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在法律体系建设、工作合作机制、经费保障体制和实际工作成效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由于"两为主"政策执行过程的缩水,民工子弟学校难以保证的教育质量以及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问题的凸显,农民工子女入学机会依然面临多重阻碍.形势要求我们采取加快经济发展,培植社会公平理念,建立长效投资体制,制定完善奖惩机制等措施来进一步保障农民工子女应有的平等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一部分进城务工子女也跟随父母进入城镇生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情况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及其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数民族受教育权是宪法和法律保障的公民的发展权。如何实现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平等 ,不但影响到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 ,也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建国 50多年来 ,虽然我国的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少数民族受教育权获得长足发展 ,但同时应当看到 ,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 ,少数民族受教育权还不能完全实现。如何充分有效实现受教育权、保障受教育权 ,值得探索、思考。本文作者针对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现实状况以及如何保障受教育权实现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看法 ,以期共鸣。  相似文献   

18.
公共产品生产需要有效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中国长期以来实行属地化管理体制,规定地方政府负有为户籍人口提供公共产品的事权责任,中央政府对财力、建设用地和行政编制三项公共资源进行宏观管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猛增,使流入地政府客观上必须为他们提供义务教育,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需在财力资源、建设用地和教师编制等方面均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但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度集中的地区,义务教育资源供求矛盾非常突出,资源不足且配置失衡。为全面、公正、有效地为随迁子女提供义务教育,政府应设立义务教育专项基金,明晰不同层级政府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分担职责,科学实施区域规划、调整学校布局,促使大型住宅项目配套建设学校,实行统一的城乡学校生师比和班师比配置标准。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各国都普遍注重对受教育权平等的保护,受教育权在绝大部分国家既是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教育立法规定的普通权利。拟从宪法学视野探讨受教育权平等及其宪法保障的问题,以期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应积极培养公民的宪政意识,树立教育平等的观念;修改完善宪法,提供立法保障;严格执法,提供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20.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宪法基本权利,国家负有保障民族地区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责任。受教育权目前还不是民事权利,但平等地位的第三人侵害民族地区公民受教育权构成违反保护他人为目的的法律的民事侵权,受害人有权获得民法救济,具体的救济方式包括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精神损害赔偿、更换监护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