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解读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进行解读后,发现目前存在这样三个问题:重政府投入绩效评价,轻学校支出后效益评价;评价指标“教育理性”不足;缺失多层次教育财政支出评价体系。针对这些不足,文章提出了四点建议:构建学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强化校长财政支出绩效责任伦理;配置适度的定性与定量指标权重;建立多层次学校财政支出监管与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指标体系设计是开展学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一项关键性工作。指标设计必须体现发展性评价理念并能促进学校发展;必须处理好定性与定量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全面与精简、可行的关系。中小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包括学校财力资源投入方向、学校财力资源利用效率、学校财力资源产出结果和学校发展潜力四个模块。  相似文献   

3.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产出效果、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工具,背后涉及利益格局的再调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建设既是有效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律依据与保障,亦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建设应置于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价的统一体系之下,重点解决目标定位、领导体制与结果应用三大问题。我们应借鉴国内外已有实践经验及相关法规体系构架,从法律体系、制度体系、法制程序和法治机制等方面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4.
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财政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目前研究中关注公平忽视效率的现状,将效率引入追求公平的过程中,提出了建立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观点,并尝试构建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DEA方法对河北省11地市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绩效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目前河北省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总体绩效水平不高,各地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水平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5.
从阐述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涵与特征入手,构建了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层次分析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并对模型的实际应用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政府有关部门更好地实施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高校经费支出被列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象,高校经费支出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据此,笔者结合近几年参与部分经费支出绩效自评和绩效财政评价的工作实践,阐述了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工具理性,分析了经费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依据高校的绩效目标设计的综合反映和评价目标完成的情况和取得的业绩或效果的评价系统。具有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文章依据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绩效目标的功能,通过对三大功能的投入、过程与产出的分析构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政府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与模式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绩效评价指标引导、规范着评价对象的行为方式,直接影响了评价活动的绩效。从国内外绩效评价的实践与研究出发,基于逻辑模型的分析表明,政府组织从获得资源到提供产出的整个过程中存在一个明显的因果关系路径,路径上的每个关键节点都可能成为绩效评价指标,每个不同节点分别对应了利益相关者满意、关键议题解决和组织管理状况三类绩效维度,不同维度的单独、两两组合乃至三维一体囊括了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可能组合。尤其指出如果能够形成整合管理状况、利益相关者满意以及关键问题解决等三位一体的绩效评价模式,则不但能够较好地满足多目标的实现,更能促进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与其战略性绩效管理结合。  相似文献   

9.
学校心理教育绩效评估是学校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一环,而对学校心理教育绩效评估体系的设计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对学校心理教育绩效进行评估时必须遵循客观原则、动态原则、封闭原则等。学校心理教育绩效评估体系包括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评估过程、评估结果的分析评价与结果的反馈。在确定学校心理教育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时,必须遵循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立的可操作性原则;发展性和补救性的目标也应渗透到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中去;评估过程主要是评估方式和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对绩效评估的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这样可以比较全面地、准确地反映学校心理教育的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10.
政府绩效评价是政府评价主体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政府绩效进行考核评价的过程。由于我国政府绩效评价起步较晚,部分地方还存在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问题,绩效考核结果的导向作用不强,成本核算成为提升政府绩效的核心。因此,文章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教育科技、资源环境、成本管理、公共服务六大方面构建基于成本核算的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其应用于H市政府的绩效评价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同时也有助于推进我国政府绩效评价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揭示了格网的表现语言和操作图式 ,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格网设计法在不同流派中的特殊表现。格网设计法以其科学化、秩序性以及丰富的创作空间超脱于众多的流派而经久不衰 ,对中国建筑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秋颂》作为颂诗,表现了与传统颁诗完全不同的特点,它既不是委身于崇高而对崇高所发出的赞叹,也不是委身于神而对神的心灵顿悟,这是一种另类的崇高。一般来说,济慈的颂诗都存在着明显的顿悟时刻,既瞬间的幻觉伴随着瞬间的清醒。但《秋颂》是一个例外,它没有这样的转折。它是一场醒着的梦,是猜想的推演,是成功的移情,而不是一首纯粹的自然诗,一首现世的颂歌。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艺术原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教育与艺术有本质的相通之处,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文章从教育的目的、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及教育的技巧三个层次分析了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性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所具有的艺术原理,尤其是对教育者提出了把教育当作一门人生艺术来从事的要求。最后从培养自由独立人格这一角度批判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政治实用主义偏向。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如何理解、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新概念的含义和表述的界定及其具体的分类认定,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与实践的关键问题。首先,是尽可能从三个阶段的历史文献中查找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的所有依据,从而确认这个概念的产生、由来与发展;其次,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的语词表述上解析其概念界定的语义学、相关术语比对及其与物质文化遗产关系的三个关键问题;再次,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申报工作实践中,就分类认定的过程,澄清一系列似是而非、模糊不清、把握不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一步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界定。  相似文献   

16.
天皇制经历了古代天皇制、幕府傀儡天皇制、近代天皇制、战后象征天皇制四个发展阶段,四阶段虽外形各异本质灵魂却一致,均以“万世一系”之“神皇一统”的“惟神之道”的“神国”思想为共同本质精髓,天皇制之根本亦在于天皇的宗教“神性”与“神威”。这就决定各时期的天皇制及其神国思想均无不饱含着“天祖皇祖肇国”的“神武”尚武的军国主义精神与必然要素,因而不仅在近代,自古伊始,国家神道式的神国军国主义侵略思想就已源远流长,天皇制亦早就是军国主义的源泉与温床。  相似文献   

17.
英语成语典故的文化特点及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英语成语中所体现的英汉文化差异 ,提出在英语成语翻译中首先要保证原文隐含意义的准确转达 ,在没有文化冲突的情况下兼顾形象意义和字面意义 ,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正确译出原文的褒贬意义。由此出发提出了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代德国一直流传着泛神论思潮,以至泛神论成为近代德国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从精神生活的层面说,德国成为近代泛神论繁荣的沃土,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德国人浓重的理性与灵性情结。德国人是从事哲学理论的民族,也是注重灵性即内心生活并对此有着强烈执著与追求的民族。二是德国近代哲学的产生与源自埃克哈特的神秘论—泛神论及新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三是斯宾诺莎泛神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尼各马可伦理学》和《道德原则研究》是关于伦理学的两个经验性读本。但是,与休谟哲学相比,亚里士多德哲学有着浓厚的形而上学特质,这使得两人讨论伦理学问题的方法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之处,从而最终导致两人在许多具体问题的看法上,有着诸多可比较之处。本文在分析这两本著作的基本方法的异同之处的基础上,试图对两人关于以下两个问题的看法作些比较性的分析:一、关于理性在道德中的作用和道德评价的最终依据;二、对一般“法”与具体案例的冲突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模糊化思维,尤其是主动的模糊性认识的分析,提出了高校教育管理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新思维.并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给出了具有良好收效的模糊化绩效评估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