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模糊语义的概述和定义;采用了黎千驹(2007)的关于模糊语义的基本特征的分类,说明模糊语义的基本特征,及边界模糊性和中心明晰性,相对性和可塑性和双重性;并且阐述词的模糊性与概括性,歧义性与多义性的区别.从模糊语义的角度,分析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探讨模糊语言的翻译原则,并得出三种翻译策略,及模糊对等翻译,模糊语言转换成精确语言与精确语言转换成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2.
何自然(200)将精确数字的模糊理解这类特殊的模糊现象称为"约略",而该文章以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为基础,从抽象与具体、深层与表层的相对立和联系的角度出发,将约略放在模糊的连续统内来加以考虑,提出了数字在抽象的系统层面无模糊、而在人类认知的经验内作为认知参考点精确性都具有相对性的观点;从模糊限制语的模糊连续性出发,提出了用空模糊限制语来代替"约略"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从关联理论谈外交模糊言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波伯和威尔逊提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以此为基础,研究怎样用关联理论解释外交模糊言语.以实例为证,发现"模糊"与"明示"并不对立,在很多交际场合,特别是一些外交场合,"模糊"言语比"明确"言语更具有关联性,因为其中的决定性因素不是所使用的语言形式,而是交际参与者们认为重要的语言信息.因此模糊言语能够提供新的相关信息甚至比"明确"的语言更多的信息,使受话者通过最小处理努力达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4.
模糊性是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作为人类"思想的直接现实"的语言不可避免地带有模糊性,因此,模糊性也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学艺术的基本属性.汉语古典诗词乃是文学艺术之瑰宝,其特质与魅力就在于"意与境浑"、"意在言外"的模糊性.模糊语言学和思维学原理,对探讨汉诗英译过程中对诗词意境、意蕴及意象的模糊处理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任何事物都有模糊性,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模糊语言现象广泛存在于人们的语言运用之中,然而研究却起步较晚.1965年美国科学家查德(L.A.Zadeh)提出"模糊集"理论,诱发有关模糊问题的新学科,如模糊逻辑、模糊数学、模糊语言学等.  相似文献   

6.
借助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大量的例证,全面阐释了模糊语言的外延一切在语义或语用上具有模糊性质的概念及其相应的词、词组、短句等;讨论分析了模糊语言的内涵表达"面"概念("scope"concepts);新创了两个便于全面探讨模糊语言的概念"点"概念和"面"概念;提出了模糊语言的新定义;最后附带说明了模糊语言的根源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分类是人类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分类的心理过程通常被称为"范畴化",而范畴化的产物就是"认知范畴".范畴化的过程是复杂的、模糊的认知过程.世界上的任何范畴都是模糊范畴,语法范畴也不例外.认知范畴与语法范畴在典型与边缘、范畴与范畴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从语言形式上看,模糊限制语带给话语一定程度的模糊,这看似与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相违背,事实上,它兼有"模糊"与"去模糊"的功能,能在特定的文体中恰到好处地表情达意。在汉语议论文中,借助常用的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与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不仅有利于议论文语言的概括、准确、劝服等诸多功能的表现,也有助于议论文阅读与写作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9.
由于英汉思维、文化及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在英汉翻译时常常需要在"具体"和"模糊"或"实"与"虚"之间作必要的转换.有些在英语中十分具体的词句在汉译时需作模糊化的处理,化实为虚;反之,有些在英语原文中较为模糊或笼统的表达在汉译时又需作具体化的处理,交抽象为具体.  相似文献   

10.
模糊决策是决策学研究中一个极具特色的领域.对于模糊的定义,国外学者对模糊本质的认识可归纳为无视模糊、二阶概率表征、信息缺失和信息来源四种类别.针对经典范式的不足,现有研究主要从对表征模糊的概率形式进行扩展、模糊的语言表征和概率表征、增加对被试间设计、考察模糊决策中的个体差异以及增加损失--收益背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扩展.同时,除介绍五种传统的模糊决策观点外,文章还介绍了以 Tversky 的"相对无知"理论为代表的新理论.文章最后,结合现有模糊决策的现状,提出了未来研究应指向注重个体差异、研究手段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