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路华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7):124-125,129
从历年英语专业八级翻译试题的归纳总结看,四字格在汉译英试题汉语原文和英译汉试题汉语译文中都有广泛的运用。本文以专八翻译试题为例,分析汉译英中汉语四字格的具体翻译方法,英译汉中译文四字格的运用标准和场合。  相似文献   

2.
2020年和2021年《中国3分钟》共播出98期节目,每期节目中英文标题具有不同特点,利用数据分析法,从标题字(符)数和字节数的角度研究标题英译,从问句、诗句、成语、四字格和数字的翻译,英译中的缩节,以及内外有别原则等方面对标题英译的方法与技巧进行探讨,目的在于不断推出创新新闻产品,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3.
佛经翻译利用并激活了汉语固有的四字格模式,使其构词能力大大加强,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汉语四字格的蓬勃发展。首先,佛经翻译的影响是汉语双音化在魏晋时期步伐加快的重要动因,由此导致了多种构词法的增长和完善;其次,佛经翻译对新文体及与之相适应的四字句的选用,促成了汉语四字格独特的2+2节奏倾向的形成;再次,佛经翻译的口语化倾向影响到各种通俗文学体裁,尤其与后代白话小说中大量出现的四字格俗语有关;最后,源于佛教的四字格成语占了汉语史上外来成语的最高比例,它们与汉语成语融会在一起,成为汉语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四字格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可使文章增添不少生华之笔,但译文中渗透出某些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偏离现象会严重影响译文的质量。因此,通过讨论四字格在英汉翻译中处理原语与译语时,在独特的物质文化、制度体系和思维模式前提下,在处理英汉文化差异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文章突出了四字格的文化语义对等功能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地位,对英汉翻译研究中处理文化语义对等现象具有明显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修辞在英语文章标题中的使用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文章的标题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功能,而修辞手法的使用,则使其显得更加醒目、雅致、震撼心灵。本文运用大量实例论述了英语文章标题的修辞特点,同时指出:翻译英语文章标题中的修辞时,应兼顾到“等值翻译”和“等效翻译”两种标准,而“简洁、准确”则是翻译过程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一篇文章、一本书如果标题新颖,便会引起读者的兴趣.作者总是力求使标题能概括地反映文章或书的主要内容,并使其贴切、简练醒目.狄更斯在为《大卫科波菲尔》一书定名时说:“为了这个名字,我的心潮起伏,犹如波涛汹涌的海面!”作者尚且如此,译者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为了译好几个字的标题,译者往往要绞尽脑汁,费尽心机,才能使译名“忠实”又“通顺”.切不可小看区区几个字的标题翻译,这实际上是一篇大文章.译者该慎之又慎,丝毫马虎不得,须认真地思考,悟出更多更好的译法才是.同时,从一个标题的翻译也可以看出译者的水平,他的外文水平以及翻译时所遵循的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关联理论对报刊文章标题翻译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文章论证了关联理论能够解释并指导新闻标题的翻译.文章强调了语境在报刊文章标题翻译中对于译者的重要意义.其中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尤其影响着标题译文的关联度和语境效果.为了在译文读者中实现最大关联和最佳语境,新闻译者往往对新闻标题进行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8.
曹明伦是我国当代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研究专家,他翻译的散文名著《培根随笔》文笔优美,享有盛誉,尤其是文中大量四字格的使用使得译文自然流畅,朗朗上口。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了译文中使用的四字格在音韵、结构、语义和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美学效果,认为四字格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使译文与读者的期待视野达到充分融合,对文学作品的成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标题翻译要求译文精炼、达意 ,且有一定的文采 ,即达到“达”、“雅”的境地。文章总结、讨论了一些常用的标题翻译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0.
报刊杂志标题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修辞使标题语言更加具体准确、生动丰富.文章以语用翻译理论为依据,探讨了英语报刊标题的修辞特点,并结合一些实例提出再现原文修辞色彩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佛经翻译和西方的《圣经》翻译都是古代翻译活动的主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比发现,中国的佛经翻译和西方的《圣经》翻译都经历了直译、意译、直译意译有机结合的有关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争执和演变。这些相似的演变历程反映了翻译的种种困难与矛盾,揭示了与语言和文化紧密联系而又超越不同语言和文化系统差别的翻译的本质问题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2.
埃兹拉·庞德不仅是伟大的诗人,他还是著名的翻译家,翻译事业在他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自主性翻译理论不仅激励了他的诗歌创新,而且为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基石.本文主要从阅读庞德的文章"Guido's Relations"入手,探讨庞德诗歌翻译理论的意义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归化异化的研究现状着手,从传统翻译论和后殖民两个视阈中来看待归化和异化之争,通过对翻译的本质目的和新的后殖民视阈的分析,认为翻译真正的归途应该是归化。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也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和辩论。作为以翻译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翻译批评,一直争论不断。这些争论围绕着翻译批评的性质、功能、标准与方法展开,至今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15.
穆木天外国文学翻译对于认识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具有重要价值。穆木天与鲁迅有关“翻译”问题的论争,是“五四”以来不同翻译观的碰撞,是左翼文学多元构成的不同翻译观之间的碰撞,这有助于穆木天20世纪30年代翻译家身份的确立,他的巴尔扎克翻译和阐释是左翼文学的重要成果。穆木天的巴尔扎克译著迅速消失在读者视野中,需要结合中国现代翻译文学传统重新认识,但也可见有着他自身素质的限制,相比之下他的诗歌翻译更具有根基性,但却更多地受到来自他自身主导意识上的压抑。  相似文献   

16.
现代阐释学语境下斯坦纳的翻译观——兼谈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述斯坦纳论翻译的阐释学的四大主体内容: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即斯坦纳的译者主体观.  相似文献   

17.
英语本科专业的笔译教学长期以来围绕着"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众说纷纭,各行其是.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文章就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的教学问题、以及翻译教材的使用和翻译教学的方法等问题作了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许渊冲文学翻译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许渊冲先生中西文化交流的实践研究讨论了许先生文学翻译的目的、主张和标准。他翻译的目的是把一个国家的美转化为另一个国家的美,他翻译的主张是发挥译语优势,使读者知之、好之、乐之。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为研究对象,从诺德提出的"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的角度,分析诗句和成语俗语的翻译特征。文献型翻译较多地保留了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征;而工具型翻译以更易于译文读者理解的方式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译文中两种方法综合体现、相得益彰,在确保译文与英语读者的认知理念不相冲突的同时,较为有效地传播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20.
从认识、操作和验收评估等三个维度探讨如何加强翻译实践教学工作。在认识的维度,需要从管理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加强对实践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操作的维度重在规划,重在把握和创造实践机会,实践机会分实战性机会和模拟性机会两大类,前者主要靠把握,后者主要靠创造,两者对翻译实践能力培养各有优势,应努力做到优势互补;验收评估不仅是培养计划的需要,更是实践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需要从量和质上从严把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