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教育平等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它之所以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还由于教育具有促进社会平等的功能。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比较突出的不公平,主要体现为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差别上。而对农村教育的不公平对待尤甚。本文旨在对我国农村教育歧视的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农村寄宿制学校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大规模撤点并校布局调整的产物.现有的文献多从管理、教育、政策的视角,分析农村寄宿生在学习、生活、卫生、情感、心理、交通安全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作者认为,农村寄宿制作为教育现象,与社会深层结构和政治文化现象有着深刻的联系.囿于管理的层面分析农村寄宿制并不能触及它的实质.农村寄宿制学校导致了学生与父母、学生与乡土社会的双重隔离,加剧了乡村教育和农村的凋敝,它反映了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不平等的配置与社会各阶层的流动进一步固化.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教育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师资力量差异悬殊和城乡学生成长环境迥异等.影响农村地区教育不公平的因素主要有教育制度、社会经济和社会阶层差异等方面的因素.要促进农村地区教育的公平需要完善教育制度,使教育政策向农村地区倾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建立“多管齐下”的教育弱势群体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为帮助弱势群体家庭的儿童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美国推出了一系列补偿教育政策和计划,这对美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补偿教育的经验对于解决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不公平现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育均衡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基本诉求,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表现。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资源配置与教育质量差异显著,这严重阻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和社会公平的进程。为此,必须在增强农村学校资源配置和提高农村教师编制指标与待遇的前提下,凝练农村学校特色,优化教师与家长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与家长教育水平,在合力推动下实现农村学校特色化、多元化错位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教育资源时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教育公平反映了人们在教育资源、教育机会等方面分配平等与否及其产生的原因、标准等价值评析与判断.而由于尚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家庭贫困标准,在高校贫困生认定中出现认定标准简单化、认定过程主观化、认定主体单体化、认定方法单一化等与教育公平要求相悖的现象.文章以教育公平理论为指导,结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多维度制定认定标准、多主体参与认定工作、多方面监督认定过程、多渠道进行动态认定等可行性措施,尽量满足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规范、公开、透明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是公平正义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当前,我国面临东西部之间教育失衡、城乡之间教育差别巨大,以及不同阶层受教育不平街等问题.而造成教育不公平的基本原因,是教育政策、教育制度设计不舍理以及政府对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深入推进教育公平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完善教育法律制度,构建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体系,实现教育资源在东西部、城乡之间的平衡配置,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文化资本理论下对当代社会教育现状的分析在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的研究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他通过揭示不同社会阶层的文化资本占有量与传承性的差异,诠释出在不同家庭环境背景下、不同社会地位出身的子女在受教育机会、教育行为以及学术成就中的差距,指出文化因素在教育不平等现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阐释了教育不平等现象的深刻原因与内涵.布迪厄关于揭示教育不平等为主旨的文化资本理论为我们今天认识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他的理论不仅为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文化公平、教育公平、整个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农村地区社会性别不平等问题引发了一系列不良社会现象,阻碍了农村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农村构建平等的社会性别文化十分必要。通过运用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研究农村地区社会性别不平等的现状,并从生理、思想文化观念、教育机制、法律和媒体舆论等多角度分析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提出以下对策:国家应完善性别视角方面的法律法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组织在农村组织宣传活动,维护女性权益;企业建立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社会媒体承担社会责任,宣传性别平等等正能量话题;村委会改变固有的传统思想,加强对女性的培训;学校改革教育体制,深化村民教育平等意识;家庭营造性别平等氛围,促进幸福生活;女性自身提高能力,独当一面。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教育显失公平的主要表现是:东西地域教育发展的不平等、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等、民族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等、男女性别教育发展的不平等.这些现象是历史形成的,并将会在我国长期存在.只有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才能逐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农业和农民大国,近13亿人口中有9亿多居住在农村.制约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研究和思考中国现实一切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形成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建国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层面,只有从制度伦理的高度给予农民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的国民待遇,从政治和经济意义上使农民成为真正的"自由人",才能彻底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村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乡财政均等化、农业弱质性所体现的制度需求与农村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供给矛盾,制约了"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必要在法律制度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3.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供给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是当前广大农民的现实需要,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公平与构建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我国长期以工业和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经济体制,造成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工业和城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到位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健全公共财政政策,改革县乡政府机构,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目前城乡统筹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教育中的城乡差异问题一直是广大学者关注的热点,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备受关注。本文以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审计学院为个案,分析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现状,从城乡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女教育期望和农村父母传统的性别观等三方面阐述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最后提出缩小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具有农民身份的农民工在同等条件下不能享受与城镇职工平等的社会保障权,这源于城乡二元结构下一系列制度造就的城市与农村的分隔、居民与农民的不平等。在当下中国,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建设法治国家已成为时代主旋律,政府亦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农民工的平等社会保障权。  相似文献   

16.
试论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分层结构越来越复杂,以先赋地位为主的社会分层模式逐渐被以自致地位为主的分层模式所取代,分层的标准多元化和人格化改变了传统的“世袭”身份的保守倾向,特别是社会成员的权力、收入、声望和机会越来越取决于个人的受教育程度,这使人们对教育公平有了新的追求,即充分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文章重点分析了教育与社会分层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对如何实现城乡教育公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确保教育机会均等是促进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因素.教育机会是指人们通过办学和施教使个体接受教育的可能性.教育平等是不同个体之间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方面的相同性.教育机会均等是指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儿童接受教育的可能性的相同性.教育机会均等可以分为平等的利用和平等的起点,形式上的教育机会均等和实质上的教育机会均等,个体起点的平等、中介性阶段的平等和最终目标方面的平等,入学方面的均等和继续在学校读书的均等,作为向才能开放的前途的平等和作为公平机会平等的平等.教育理念是人们追求教育的理想.为了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人们有必要遵循以人为本、以民主主义为本、以权利为本、以适合的教育为本的理念,以及基于平等和差别对待的理念、教育机会平等优先和教育结果平等其次的理念、法律上的教育机会均等优先和事实上的教育机会均等其次的理念.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政策目标,有必要在教育组织和结构分化制度、教育分流制度、教育筛选制度、考试制度、评价制度、资源配置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努力完善全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城乡收入差距演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具有全国普遍性,即东、中、西部地区都存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同时,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演化经历了四个阶段,呈现“X”走势,即:1978~1985年城乡收入差距缩小;1986~1991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1992~1998年城乡差距缩减;1999年至今城乡收入差距重新加强。而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是进行农村制度创新和避免形成新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  相似文献   

19.
教育机会均等与教育产业化,二者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是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教育产业化带来的是教育效率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而追求教育机会均等,离开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运行效率的提高也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只要我们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并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教育产业化必将在实现高等教育入校机会均等、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及高等教育过程结果均等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要避免走弯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把农村社区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准确定为为农民提供同城市居民一样的服务,改善农民的民生;把农村社区建设看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不能取代新农村建设;不能把农村社区看作是城市社区的翻版;农村社区建设不是要消灭农村;农村社区建设是村民自治的深化和加强,而决不是削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