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白族的传统大本曲,是一种优秀曲艺。它的曲目,依靠民间艺人口述,列出过118卷总目。因尚未见到真本,还有曲卷全本,片段散存民间,又有一卷多名、变异性大等因素,故这个数字并不确切。 最近几年,我们在大理、洱源、剑川各地搜集到150多卷手抄藏本。其中有白棉纸传抄本53本;有光纸传抄本34本;道林纸传抄本45本。从书上所标传抄时间,书写笔法,封面装帧等可以看出曲卷出自白族知识分子多人之手。大本曲卷是明清时代白族民间艺人和文人共同创造的一笔宝贵文化遗产。本文对大本曲的总目、分类和社会价值等问题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民族的根之所在,而大本曲是白族民间特有的一种说唱艺术文化,曾在白族民众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白族大本曲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大本曲属于有说有唱,以唱为主的形式表现;其曲本散韵相间,道白为汉语,唱词为白语,唱腔结构形式属联典体,各个典牌可用于抒情、叙事,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导用"七七七五"的白族山花体格式;内容多数是移植自汉族的民间故事、传说、戏曲等,是汉族文化和白族文化交流的产物,在其身上鲜明地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融汇。在现阶段,大本曲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其传承发展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一 杨汉老艺人在白族大本曲创作和演唱方面,经过70多年的艺术实践,深得白族人民的赞许,在白族地区享有盛名。 87岁的杨汉,生长在云南省大理县洱海滨的一个贫农家庭里,8岁时丧母,从小受到祖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疼爱。黑暗的社会,贫困的处境,杨汉根本没有上学读书的机会,迫于生活,不得不去帮工度日。辛苦劳累一天,能给他安慰的,莫过于在繁星闪烁的夜  相似文献   

4.
大理白族佛教法舞是中国现存少有的佛教法舞科仪之一,它作为佛教与大理白族传统民间歌舞相交叉的边缘艺术类型,既是佛教仪轨与传统民间歌舞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佛教艺术本土化的典型案例,是值得学术界重视的宝贵乐舞文化遗产。研究大理白族佛教法舞不仅是对佛教艺术的直白记录,更是对佛教法舞所昭示的宗教意义、文化表征以及在佛教传播与艺术发展规律下的佛教在西南少数民族民间的生存张力的探索。大理白族佛教的生存张力,是大理白族佛教法舞本土化变迁的内在力量与外在环境共同促使下生成的复杂的自我调节能力,这是大理白族佛教乐舞艺术呈现出不同于世界任何地方的佛教艺术形式的重要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5.
“绕三灵”仪式是云南大理白族历史悠久且规模庞大的仪式,一年一度的仪式期间融合了白族宗教信仰、白族歌舞表现、白族生活特色与白族服饰等众多文化现象,具有极其强烈的民族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特征。云南大理白族女性的服饰文化是“绕三灵”仪式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展现了白族女性对于“绕三灵”仪式的文化观念。“绕三灵”仪式在大理民间为期四天,期间聚集了以村民、准备祭品者、“莲池会”成员和仪式表演人员为主的白族女性,白族女性服饰呈现了不同群体身份下的文化差异性。白族女性服饰的文化差异性受到心理文化和物质生活的影响,进而表现为具有装饰之美、宗教信仰之美、身份认同之美、功能之美和技艺之美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6.
建筑彩绘装饰艺术是大理白族建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研究白族建筑文化的重要渠道。大理白族建筑彩绘题材广泛,融合了多重文化内涵,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整合出新的因素,形成了独具大理白族特色的建筑彩绘装饰艺术文化。大理白族建筑彩绘装饰艺术的产生晚于汉族,发展兴于明代,它有着本民族的艺术思想,但它的催生与发展又离不开汉文化的影响。正是这些丰富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内涵,使得大理白族建筑彩绘装饰艺术别具大理白族传统文化韵味。  相似文献   

7.
技艺文化传承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木匠技能传承和大本曲技艺传承为代表的白族技艺文化传承,既传承着汉文化因子,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点,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形成了一些行规和习俗.我们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崔君本主是以云南剑川为中心的白族信奉的大本主,其原形是唐宋元明历代在汉族地区供奉为神灵的崔府君。从大量的民族学、民俗学资料看,它在汉族和白族中流传的历史比较久远。通过对它的考证分析,既有助于我们了解白族的信仰民俗,更能让我们认识白族与汉族的交往及接受汉文化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9.
白族服饰是白族人民长期积累的劳动成果,它随着白族历史的发展,历经演变形成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它凝聚着白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审美情趣、宗教观念等各种文化心态。本文从青铜时代、唐初、南诏大理国、元朝、从明代到民国等时期论述了大理地区的白族服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南诏大理政权建立 5 0 0余年的历史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针对学术界关于南诏王室族属的争论 ,笔者认为建立南诏与大理的民族是一个民族 ,即南诏———大理民族 ,这一原生形态的民族后来分化为白族与其他彝语支各民族 ,而白族文化继承了南诏大理时期兼收并蓄的特点 ,云南其他民族不同类型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在白族文化中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1.
大理的白族家具经过漫长的发展和变化,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具白族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品之一,特别是它的图案装饰更是体现了其民族特色.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它,就是为了更好的把装饰元素运用融入现代的设计中,也是现代设计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设计师设计传统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鄂西鹤峰白族的来源及其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鹤峰是湖北省白族最为集中分布的县,随着铁炉白族乡的成立,人们对鹤峰白族的关注日益增加。鹤峰白族更多地受到了桑植白族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周围其他民族的影响,鹤峰白族与桑植白族、大理白族在文化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白族"三道茶"早已如雷贯耳,但真正品味白族"三道茶",还是不久前的云南大理之行。大理白族"三道茶"指的是"苦茶"、"甜茶"、"回味茶",起源于唐初,经过宋、元时期的发展到了明、清之际,白族家庭多爱饮烤  相似文献   

14.
鹤庆白语的送气擦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鹤庆白语的送气擦音奚兴灿,李绍尼白族居住于云南省大理、怒江、昆明,贵州省威宁、毕节和湖南省桑植地区,其中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占白族总人口的70.6%。白族有自己的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剑川、大理、碧江三大方言。剑川、大理方言有2...  相似文献   

15.
一宴席曲是西北回族人民结婚时演唱的一种民间传统歌曲。它的曲调近似“花儿”,别于“花儿”,可说是“花儿”的姊妹歌。为什么称为宴席曲?因为西北回族人民把有喜事俗称“有宴席”,因此把凡在宴席场能进行演唱的歌曲通称为宴席曲。  相似文献   

16.
白族历史上火葬之风十分盛行,留下了许多重要的火葬墓遗址。在现存的火葬墓地中保存有大量的梵文碑刻,其时代从大理国后期至明代中期,这些碑刻是我们今天研究南诏大理国乃至元明时期白族密宗和白族丧葬文化的重要材料。在现存的梵文碑中大多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碑,这与白族的佛顶尊胜信仰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大理古戏台的文化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大理作为白族自治州,由于特殊的礼俗传统与人文环境,在洱海周边丰沃的大地上,至今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古戏台.作为白族民众情感记忆的符号象征,古戏台就像撒落在苍洱大地的珍珠,不单在过去的岁月"以乐通神",为白族民众提供了敬神娱人的安慰,直到今天,大理古戏台仍以草根的力量,成为白族民众增强族群认同、提高文化凝聚力的重要场域.古戏台的存在,既是白族先民为今天留下的一批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可以充分利用的文化资源,更是白族传统艺术形态活态传承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8.
云南大理白族的剧种白剧,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与艺术风格。 白剧在历史上主要是吹吹腔剧,约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但比较粗糙,发展到现在成为较完美的戏剧,还是解放以来近二十多年的事。 白族历史上的吹吹腔剧,是一个为白族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古典戏曲剧种,这个剧种,流传在大理州的合庆、洱沅、云龙、剑川、大理等地的白族聚居的农村里。在清朝乾隆、光绪和民国年间曾几度盛行。不少村寨都有业余艺人和业余组织,有的还有行  相似文献   

19.
明朝洪武、永乐两皇帝时,大理府白族高僧古德禅宗临济派的无极,密宗阿叱力的董贤,为朱元璋、朱棣两父子庞渥,这在往古大理地区白族佛教史上,可说无与比伦者。对于无极的事,明、清的各种地方史志,皆以为是白族佛教史上的一代钜典,无有不著录之。而于董贤的事,则绝少言及甚至几乎淹没无闻。倾不妨旧事重提,略把这明初苍洱境白族著名的两佛子一述,冀引得研究古代白族佛教史的博雅之人来权衡。  相似文献   

20.
婚礼作为人类特定的喜庆活动,在世界各民族中普遍存在,白族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理坝区白族婚礼也有了一系列变化:婚宴规模不断扩大、新房布置突显现代需求、迎娶方式方便快捷、嫁妆种类增多层次分明、新婚服饰时尚化.这种变化给大理白族发展带来了双重影响:白族婚礼在刺激和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白族扩大再生产的投入;时尚文化逐渐通过白族青年吸纳到白族传统婚礼中,致使民族特征弱化.白族传统婚礼文化符号传承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