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西北5省33县的宏观经济金融数据以及127家小额信贷机构2010-2013年财务数据,评价了贫困县的小额信贷运行绩效。既有研究缺乏对欠发达省份贫困县小额信贷机构运行绩效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超过半数以上的农村金融机构存在明显的目标客户偏移,而贫困县农户(尤其是特困户)面临的金融排斥最为严重;贫困县小额信贷服务机构的盈利性受到影响,但是存在提升的空间,并且盈利能力也在增强;小额信贷服务机构的盈利性与扶贫目标之间不存在权衡关系,而仅与机构类型、省份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由此,开展金融创新,提高扶贫业务的目标瞄准率,是贫困地区小额信贷扶贫政策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针对农村小额信贷供需问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云南省曲靖市农村小额信贷供需问题进行了调查,数据表明:曲靖市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存在巨大缺口,无法满足农户生产和消费需求;农村小额信贷的巨大缺口主要是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相关金融产品设计存在缺陷、金融机构服务力度不到位、基层政府作用没有有效发挥等导致的,需要国家进一步出台强有力的支持政策,充分发挥基层组织连结金融机构和农户的关键作用,全面提高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的分析,认为小额信贷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效应。尽管如此,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状况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外部环境的限制以及小额信贷自身存在的许多阻碍因素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为保证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应完善小额信贷经营管理机制、正确处理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加大人才资源的开发和投入等。  相似文献   

4.
小额信贷机构以扶贫和服务低收入群体为社会目标,随着商业化趋势的不断演进,小额信贷机构为了实现自身财务的可持续发展,出现使命偏移问题。文章系统梳理了小额信贷机构使命偏移的相关研究,认为单纯以平均贷款额度作为衡量指标不够完善,需要完善衡量指标;小额信贷商业化、机构规模扩张和贫困人群自我排除等则是小额信贷机构出现使命偏移的主要原因,在总结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完善机构治理结构、降低交易成本和加强社会绩效管理等能够有效治理使命偏移问题。结合中国发展普惠金融的现实背景,认为避免小额信贷“使命偏移”是真正实现普惠金融的关键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出未来深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作为有着明确社会发展目标和责任的小额信贷,从一开始就与妇女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加强亚洲地区发展中国家在小额信贷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相互借鉴小额信贷如何更好地为贫困妇女服务的经验,并为建立有效的亚洲区域合作网络提出建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主办、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  相似文献   

6.
小额信贷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小额信贷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在发展政策和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就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500多年的国际小额信贷发展历史进程中,各国对小额信贷大多采取鼓励发展的政策,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小额信贷发展模式,同时,强调小额信贷的商业化和可持续性发展,对小额信贷监管力度不断加强,注重小额信贷风险的控制。国际小额信贷的发展给我国小额信贷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今后小额信贷要逐步实现从福利型向商业型转变,小额信贷的利率要遵循市场化原则,而且小额信贷机构要不断夯实自身发展基础,强调规范发展和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屏南县的调研,介绍了以小额信贷促进会为核心的屏南县农户小额信贷的运行模式和主要实践经验,分析了屏南县农户小额信贷促进会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屏南县农户小额信贷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推动以促进会为龙头的小额信贷运作模式推广与应用,强化促进会人才队伍建设与运行机制创新,完善促进会以公益性为原则的制度设计,推动促进会更多小额信贷反担保产品开发,加大有助于小额信贷机构与业务发展的制度建设以及拓宽促进会农户小额信贷担保资金来源渠道等。  相似文献   

8.
构建普惠金融体系成为当前我国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小额信贷发展是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我国小额信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小额信贷”的理解存在偏差,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速度快,存在“目标偏移”的倾向,社会资金的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脱节.指出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协调发展,为实现我国普惠金融,在路径选择上应该注重农村金融市场机制培育.提出从开展社会绩效评价、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实现普惠金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村小额信贷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额信贷是一种有效的扶贫方式,在世界范围内主要有四种发展模式,我国引进小额信贷模式之后大致有三种组织方式。山西省小额信贷的发展主要由各级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试点公司和邮政储蓄等机构进行,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其中还存在一些风险与问题,防范风险及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山西省小额信贷发展中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美国次贷危机后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引起极大重视,成为新一轮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相比银行信贷、基金、证券等主流金融领域,小额信贷以农村低收入群体为服务对象,消费者的信贷权益更易受到侵害,国际小额信贷市场频发信用危机。我国应吸取部分国家小额信贷危机的教训,培养小额信贷机构的自我发展能力,坚持扶贫的社会责任底线,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并着重做好金融风险的教育工作,促进农村金融和小额信贷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南方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以来,林农经营林业积极性普遍提高,为了解决林农林业经营过程的资金短缺与“融资难”问题,国家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针对我国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过程,从博弈角度探讨林权抵押借贷双方存在的风险、分析了林权抵押、担保机制的形成过程与效果,建立林农或林业企业融资方与金融机构投资方之间的博弈行为模型,并得出贷款利息、抵押物的价值、信用机制是影响林权抵押借贷双方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影响因素提出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是制约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如何有效化解这一问题尤为紧迫。文章从”信用风险缺口”的视角,结合科技小额贷款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状况,分别从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和科技小额贷款机构的信用风险控制两个方面做了探讨,认为其核心就是要解决供需主体双方对贷款信用风险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最大限度地缩小信用风险缺口;并据此提出了建立健全科技小额贷款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信贷配给的产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信贷配给的原因及信贷配给条件下信贷市场的均衡等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但是 ,这些研究没有考虑产权、制度以及借款人素质等因素对信贷市场的影响和制约。因此 ,这一理论是不完善的。其实 ,在借贷关系中 ,贷款人作为资金的所有者失去了对资金的控制权和使用权 ,而借款人作为资金的使用者 ,虽不具有对资金的所有权 ,但却拥有资金的控制权和使用权 ,这就导致了一种残缺的产权关系。客观上需要一个完备的制度体系来保护这种残缺产权 ,但现实中仍缺乏这样的制度体系。正是这种产权残缺和制度缺位导致了信贷配给  相似文献   

14.
采用调查法、资料分析法对哈尔滨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采用访谈法、资料分析法对哈尔滨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发展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深入剖析;提出了哈尔滨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改革的推进,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框架随之深化,但仍不完善,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结合农信社工作实际,通过对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现状及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深化、细化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优化股权结构,提高社员参与意识,真正做到所有者到位;逐步淡化政府“行政干预”,完善农信社市场主体地位;省联社明确自身定位,让权于基层农信社;设置科学的激励约束契约,消除和限制各级经营者的“逆向选择”;完善农信社内外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财务控制薄弱、产权基础削弱以及融资能力受制约等是形成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为此,治理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必须强化资金管理,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增强其信用基础;同时发挥政府的职能,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形式多样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助推农业产业扶贫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体现。本文基于合作社社员农户是否具有脱贫能力为视角,分析了自主发展模式与委托发展模式下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的减贫机制。研究发现:自主发展模式下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主要通过产业发展、金融支持与风险防控等三大利益联结机制来实现对社员贫困农户的“造血式”扶贫。委托发展模式下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主要以优化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和利益联结机制为前提,借助政府专项扶贫资金及贫困农户信贷资金的股权量化,发挥债权和股权等资产收益扶贫作用机制,增加对无脱贫能力的贫困社员农户财产性收益来达到减贫增收的目的。为此,进一步加强合作社为载体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产品创新和强化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合作社融资增信能力和构建农村征信体系成为下一步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从现代契约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的经济信用问题,认为造成中国经济信用秩序紊乱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经济转轨时期产权不明晰导致的资金借贷契约非市场化,提出改善中国经济信用问题的最根本的措施在于培育资金借贷活动的市场主体,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资金借贷活动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认为解决问题的思路应是建立和规范化运做信用中介机构,完善经济信用法规.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核心。分析我国农村信用社现状及产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如产权不清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不符合信用社合作制的原则等等,提出农村信用社应明晰公共积累、亏损社的产权,完善法人结构,减轻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改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20.
基于西北5省15个国家级贫困县152位信贷经理人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小额信贷经理人的扶贫意愿、行为以及影响因素。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调研的国家级贫困县中,尽管近六成小额信贷经理人向贫困户发放过贷款,但业务量总体较少,具有信贷扶贫意愿的不到2成;性别、教育背景、收入满意度、信贷决策自主性、放贷任务以及是否完成任务对信贷扶贫业务有显著影响;性别和信贷自主权对扶贫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由此,在信贷扶贫项目选择信贷经理人时,采取差异化策略,有序放松信贷自主权,加强扶贫效果考核,对提高金融扶贫绩效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