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杨宁筠 《今日南国》2009,(21):48-48
“呵呵,在这里有一些闲置的生产车间和仓库,而搞艺术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怀旧情结。而且这里与艺术学院相邻,自然就吸引了好些画家到此开工作室。”黎小强解释道,他的个人工作室就开设在“画家村”里,也是利用一问废弃多年的车间改建而成的。  相似文献   

2.
“五四”的主题是政治挤压下的启蒙。“五四”整个发展过程中启蒙始终不能完全脱离政治。“五四”落潮,并不是“救亡压倒启蒙”,而是启蒙自身发展和实现现代民族国家必然的客观要求。“五四”启蒙运动是不彻底的,这有其发展的历史性和客观性。因此不能脱离政治孤立地看待启蒙。  相似文献   

3.
组织作为一个集体,是社会关系的集合体,是由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个人组成的,个人的心理状态和自身行为对组织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近年来,组织成员内部不断出现“无所谓”和“差不多”现象,使组织内部人心涣散,整个组织凝聚力下降,效率降低。因此,不能小视组织成员的“无所谓”和“差不多”现象。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小到做好每一件事情,大到当好企业的战略伙伴,都需要深厚的积累和历练。现在的HR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岗位工作,HR更是作为一门学问,要承担起作为企业的业务伙伴、变革领袖、员工向导、行政专家的四重使命,它是技术、艺术和“心术”的完美结合。时代和企业的发展对HR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几把刷子显然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5.
刘植荣 《社区》2011,(13):58-59
“强拆、“钉子户”一词时常见诸报端,笔者曾在非洲亲历了多次征地、拆迁工作,我发现非洲也有“钉子户”,但这里没有“强拆”。  相似文献   

6.
原来,优等生并不是各方面都是优秀的…… 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秘密。可以说是秘密吧! 刚吃过午饭,从食堂往办公室走。一路上,边欣赏着美丽的校园,边看着孩子们开心地嬉戏。走到二楼楼梯上,“哎呀!”一个小女孩迎面撞在我的怀里,随之而来的,是一群孩子跟在后面。再仔细一瞧,是我们班里的几个女生,一数,7个。  相似文献   

7.
杨振威 《社区》2008,(6):4-4
据《北京晚报》报道,在北京开设的首家“无烟中餐馆”正式运行10天,不仅没有其他商店效法,而且该店客流量较之从前下降了一至两成。  相似文献   

8.
讲究均衡营养、科学饮食,但你知道精心选择的食物是否适合你的身体?其实很多食物本身很有营养,但有些人会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甚至出现不良反应,这样就很难达到补充营养的目的,这种现象被称为“食物不耐受”。持续进食不耐受的食物,可能会引起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下降,而导致一系列疾病及症状的发生和恶化。很多病因经检查发现就是选择食物不当惹的祸!  相似文献   

9.
李字明先生认为所谓的名词词头“有”字,实际上是一个表特指的指示词,我们通过《尚书〉《诗经》等文献中“有+名”用例的分析,发现“有”为指示词的用法并不具有普遍性。另外,我们将大家公认的一部分指示词与“有+名”中的“有”字作比较,发现他们之间的用法差异很大:前者在句中不能省去,一旦省去,句子就指代不明,句义就不能自足;而后者“有”字在句中大多可以去掉而不影响句义。我们由此推断“有+名”中的“有”是一个既没有词汇意义也没有语法意义的衬音词。  相似文献   

10.
所谓“小清新”,最初指的是一种以清新唯美、随意创作风格见长的音乐类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独立流行,之后推而广之,使用范围逐渐扩展到文学、电影、摄影等各种文化艺术领域。使用“小清新”体描述文娱副刊,其主要作用是为了有别于当下部分媒体在报道文娱新闻时,流于低俗化、庸俗化、媚俗化的做法而有针对性的提法。“小清新体”的文娱版至少存在超脱、淡雅和朴实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没想到此题的,没想到生活却给人出了一道题——最近关于山西宁武“7·2”矿难瞒报案件的报道,不由得使人不得不喊:瞒官可恶!所谓“瞒官”,是指有意隐瞒事故、隐瞒灾难、隐瞒案件、隐瞒事件、隐瞒问题及其严重后果,该上报的不上报,该通报的不通报,该公开的不公开,制造了重大瞒案的官员。这个瞒官,各地好像都出现发生过,眼下似乎有不断增多之势,。地市一级有,县一级有,乡镇一级有,村一级也有;但村官不是行政序列的官员,故暂且不予讨论;而在地市以上,比如在省级机关官员中,有没有瞒官呢,不能说一个也没有,但因为没有公开的报道,一时则不好说。瞒官,一害国家,二害百姓,不能不评,不能不斥,不能不治。宁武,一起典型的瞒报最新的一起瞒报事件,是山西宁武矿难,死亡人数在干部手指间随意抹去。瞒案丑尉的导演,或者说那个瞒官,则是两个七品官。据报道,今年7月15日,新华社“新华视点“专栏以”他们的心比煤还黑”为题,报道了山西宁武“7·2”矿难存在瞒报问题:除当  相似文献   

12.
《新少年》2009,(9):21-25
谁都知道,“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嘴巴”是用来发声说话的。那么,植物没有这些器官也具备这些功能吗?是的,植物也会看,听、说,也能表达一定的情绪和感觉。  相似文献   

13.
沈云祥 《社区》2008,(13):60-60
医学专家发现,人的肌肉像钢铁一样,也会“生锈”。人体为了保持肌肉的正常生长和运动机能,需要供给必要的氧气。在通常情况下,血液循环系统完全可以胜任。可是,当人在体力负担加重或剧烈运动时,对氧气的需求突然增加,以致造成氧气供给量增大到肌肉来不及吸收的程度,那些多余的氧气会导致大量游离根的产生,积聚在肌肉组织中,并且“污染”这些组织。游离根形成后,  相似文献   

14.
蒙言 《社区》2008,(18):10-12
晚饭后,夫妇在看电视。女儿做完作业,听到隔壁夫妇在吵架,便问:“爸爸,大人为什么总吵架?” 父亲说:“打个比方,我们家的八哥老是欺负鹦鹉……” “胡说,是鹦鹉欺负八哥。”母亲说。 “我只是比方。”父亲说。  相似文献   

15.
“快写呀,快呀!要进步啊,不能退步啊!”耳边总是响起这些令人厌烦的话语,妈妈也是不断的唠叨:“人活着要不断进步啊。”久而久之,我便成了“进步”的工具,因为身边的每个人都要求我进步。  相似文献   

16.
“文学与艺术的起源”一直是争议颇多而又常议常新的话题。近年来,由于各种文学艺术新思潮的侵扰,“文学源于劳动”的传统学说受到猛烈冲击,继而关于整个艺术起源的研究也陷入低谷。笔者认为要最终解决“艺术起源”这一斯芬克斯之谜,应该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对于“无以”和“有以”,大体有以下几种看法:一、认为是语法成分的省略。有人认为这种结构是“无所以”和“有所以”的省略,有人认为是“无以之”和“有以之”的省略,且基本上认为“以”是介词。二、没有明确指明词性,但把它们作为固定结构放在介词“以”的下面来解释,对译为“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有什么可以拿来……”三、认为是助动词结构,但没有指明哪个词是助动词。对译为“不能”、“没有办法”和“有可能”、“有办法”。四、认为“以”是介词名物化或指代词,否定了省略的说法。五、认为“以”是动词。其中有人认为“无”、“有”是无定代词,有人认为这种结构不是固定结构,单解“以”为实义动词。以上各家说法,虽然所持各异,但比较趋于一致的看法是:“无以”、“有以”是一种固定结构,”无”、“有”是动词,“以”是介  相似文献   

18.
激励最大的艺术是要做到攻心为上,了解不同人的不同特点,然后“看人下菜碟”。新经理不能摆平手下的兵赵强是亿通公司技术支持部新来的负责人,虽然技术上他拿得起放得下,但他手下几个兵,他总感觉不能“摆平”。就说张超吧,那基本是一个“二老板”,仿佛技术支持部就数他最“大”,他经常对部门内其他同事吆五喝六的,不管别人请不请教他,他常常是主动对同事的工作提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佚名 《社区》2011,(29):48-48
人们从来都认为只有身为高级灵长类的人类才会拥有道德感和正义心,能够分辨善恶与对错,然而科学家通过对动物习性进行长期研究后发现,事实上道德感和同情心绝对不是人类的“专利”,  相似文献   

20.
法律是调整人类相互行为的一种社会秩序,是以强制作为制裁的手段来对付对立行为。国家创造或实施法律,亦即以国家机关名义来执行任务的个人在创造或实施法律;国家是一种中央集权他的法律秩序,构成国家这种社会的个人之间的关系是法律关系;但国家不是“法律的上帝”。纯粹法学说的任务在于分析实证法的结构,因此不能解答一种既定的法律秩序是否合乎正义的问题。正义与法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义并没有客观标准,它是建立在人们的主观情绪因素上的价值判断。二元论者把法律分为真实法与实证法,如卢梭认为法律是表达“普遍意志”、德国历史法学派认为法律渊源于“民族精神”、社会速带关系说则认为只有符合“客观法”的实证法才有拘束力;但是他们对所谓“普遍意志”、“民族精神”和“客观法”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确定的问题都没有提出答案,实际上只是以一种超级的法律来为实证法辩护而已。因此纯粹法学说坚持将正义与法律划分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