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基于2011年调查数据,运用独立混合截面数据模型分析农户从正规金融途径借贷和非正规金融途径借贷对其增收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户偏好从非正规金融借贷,非正规金融借贷规模是正规途径借贷规模的4.15倍,在满足生活消费和生产性投资方面发挥着较正规金融更为重要的作用。不到50%的非正规途径借贷农户将资金用于生产性投资,而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农户90%是用于生产投资,且二者的生产性资金投向存在较大差异,非正规金融借贷资金主要投向畜牧业和非农产业,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则主要投向种植业和农机具补贴,资金借贷规模和资金用途是致使非正规金融绩效高的原因所在。基于此,提出解禁非正规金融,提高农村金融覆盖率,加快基于农户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设计,尤其是抵押担保品创新,防范非正规金融市场金融风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户借贷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个渠道.通过对陕西、甘肃两省897户农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表明:农户融资更偏好于非正规渠道,贷款程序的复杂程度、利率高低、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任水平、家庭文化等是导致农户不选择正规融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有效拓宽建档立卡农户融资渠道可以进一步增强其脱贫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基于宁夏南部山区建档立卡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农户融资行为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情支出越多、农户间信任程度越高,农户越倾向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农户家庭成员中有村干部和亲戚中有政府工作人员对农户选择正规和非正规融资渠道均有显著影响.促进农户社会资本信息传递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农户融资成本,应积极引导非正规金融规范发展,充分发挥非正规金融对正规金融的补充作用;加大建档立卡户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增加农户非农经营收入以提升其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4.
农户借贷是农村金融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以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划分为出发点,结合江苏省农户调查研究的数据,分析农户获得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贷款的影响因素。正规金融机构由于受信息条件的制约,发放贷款时看重农户的家庭收入、抵押品价值、担保情况等要素;非正规金融机构在获取农户信息上更具有优势,对借贷农户的考察除了家庭收入等资产信息外,农户的社会资本、个人技能等因素也会被考虑。研究表明:影响江苏省农户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主要因素有农户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收入、农户的抵押情况以及担保情况;影响农户获得非正规金融渠道借款的主要因素有农户的家庭收入、户主技能、户主声望、农户担任乡村干部情况以及农户的担保情况。  相似文献   

5.
农村金融是“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户借贷难问题已成为“三农问题”中最为迫切的一个方面。由于农业的弱质性特点,农业生产会因气候、自然灾害、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导致农业收益的不确定性,从而带来信贷投入的较大风险。因此农村商业性的正规金融机构在贷款时,一般要求农户提供各种担保,但由于农户缺乏有效的担保(土地不能作为有效的抵押品),正规金融机构经常以控制信贷风险为由,降低弱势农户的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抑制了农户贷款有效需求。而非正规金融机构是依赖于邻里间、亲朋好友间的相互信赖,不需要抵押品,满足了农户的信贷需求。据郭沛(2004)估算,2002年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已达到2001.03-2750.31亿元,同时,农民和农村经济增长的融资需求越来越依赖于非正规金融市场。可见,农户借贷更多地还是选择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渠道。本文主要是从农户对资金的需求角度来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非正规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并说明了它存在的必要性。非正规金融指的是非法定的金融机构(即非正规金融部门)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个人之间或个人与企业之间的直接融资。此类金融机构主要建立在亲情、乡情等血缘、地缘关系基础上,带有互助合作性质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运用分位数回归,实证检验不同渠道信贷约束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并甄别不同渠道信贷约束对不同收入农户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信贷约束是影响农户收入的较为关键的因素,农户信贷约束尤其是正规金融信贷约束主要减少了低收入农户的生产性收入。基于研究结论,为了缓解农户信贷约束,提高农户收入,提出完善农村正规金融服务、加强非正规金融机构监管、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户借贷需求的满足是由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共同完成的,在当前农村农户借贷市场上,非正规金融的作用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这两大供给主体运行机制的分析,试图对农户借贷市场的现状予以合理的经济学解释,并指出: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在农户借贷市场上的作用各有千秋,呈现一定的互补性。二者的共同作用以满足农户借贷需求是唯一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6年CFPS调查中6782个农户微观数据,基于土地流转的角度,研究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可得性对异质性农户创业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可得性,均对农户创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土地转入及土地转出两类异质性农户创业的作用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差异,正规金融对促进土地转入农户创业的作用显著,而非正规金融则在促进土地转出农户创业中发挥更大作用。建议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应充分考虑金融市场主体的差异性与资本逐利的本质特征,从市场化的角度探索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投入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有关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农户家庭基本特征、农户储蓄情况、农户金融需求基本特征,并运用多分类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了其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作用机制。最后从进一步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非正规金融向正规金融转化机制的完善、农村金融成长机制的设计、以供应链金融带动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成长等四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数据,结合正规渠道借贷和非正规渠道借贷之间的相互关联,采用Bi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亲缘型社会网络和业缘型社会网络对农户正规渠道借贷和非正规渠道借贷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对农户借贷渠道的影响存在差异,市场化下社会网络对农户借贷渠道影响的变化不显著。据此,提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稳固亲缘型社会网络、增加创业就业机会以拓展业缘型社会网络等对策,以优化社会网络和满足农户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11.
选取我国1 772个县(市)2006—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收入效应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县域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分区域层面看,东、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户收入呈负相关,并且农村金融发展的负面收入效应强度在以上地区依次递减。我国县域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户收入的关系并不满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关系,原因在于我国县域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结构和功能失衡。对此,提出了要继续加强县域农村金融改革,引导资金在农村不同地区的合理配置,实现农户收入的共同增长。  相似文献   

12.
以2006—2008年“汇丰——清华经管学院中国农村金融问题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为基础,通过衡量农户的金融意识及其水平,研究金融意识对于农户借贷选择发生的概率和借贷渠道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意识对农户借贷行为存在显著影响,金融意识越高的农户发生借贷的概率越大,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概率也越大。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户借贷问题备受关注,而现有农户借贷调查存在调查面过大但样本过小且抽样不规范等导致系统性误差严重的缺陷.准确了解农户借贷情况并做出深入分析,对于政府制定有针对性的农村金融政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鉴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户借贷情况的巨大差异,笔者选取曹冲村作为中部地区的代表性个案并对其进行了小范围详查,取得了生动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本文在对详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中部地区农户借贷具有一些不同于东部地区的特征,如供求双方扭曲;存在严重的"金融鸿沟";具有典型的"两极三元"结构特征等,并剖析了其中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陕西泾阳、洛川县农户资金借贷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陕西洛川县和泾阳县219个农户借贷行为的问卷调查,以及渭北地区"公司+农户"产业化组织模式中的农户融资状况的实地考察,发现陕西典型农业区域的农户借贷需求强烈,借贷资金更多地投资于资金量较大的家庭消费项目、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农户所需的借贷资金供给主要来自民间借贷,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及合作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农户的借贷资金需求。针对农户资金借贷需求和供给状况以及其中的问题和成因,为促进陕西典型农业区域农业结构转换与产业升级,政府必须以完善农村信贷机制为主,健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和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切实发挥政策性农业银行、商业银行的政策导向效应,强化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服务功能,规范民间信贷等非正规金融活动行为。  相似文献   

15.
数字普惠金融的迅猛发展为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农户信贷获得提供了有利契机。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农户的正规信贷可得性和正规信贷规模,通过Biprobit模型和CMP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并运用工具变量和LPM模型克服潜在的内生性后,结果仍然稳健。研究同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的非正规信贷获得具有负向影响但并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降低交易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和降低抵押品要求提高了农户的正规信贷获得。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较高收入农户和较低收入农户的正规信贷获得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中等收入农户的影响并不显著。由此提出,要大力支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升农户互联网使用技能,注重农户个人信用积累和关注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6.
信息不对称、非正规金融与农村金融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金融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这导致了正规金融的缺乏。非正规金融因具有信息优势,在风险应对和提供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金融改革方向应是充分利用非正规金融安排的优势, 积极促进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联接。  相似文献   

17.
新疆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新疆212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新疆农户借贷行为特征,并运用Probit模型及Tobit模型分别估计正规借贷、非正规借贷行为的借贷意愿及借贷规模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借贷用途、是否入股信用社、对银行信贷政策的认知、地区分布是共同影响农户正规借贷意愿及借贷规模的主要因素;而房屋价值、医疗支出、家庭到金融机构的距离、正规借贷利率则是共同对农户非正规借贷意愿及借贷规模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检验农地确权对农业生产正规借贷投资和非正规借贷投资的边际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地确权对农业生产正规借贷投资和非正规借贷投资均有促进作用,但其对非正规借贷投资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具体作用机制有三个方面:一是强化地权稳定性的产权激励效应,二是提高信贷可得性的信贷供给效应,三是促进土地流转的要素配置效应.同时,土地流转要素配置效应的中介效应比例显著大于产权激励效应和信贷供给效应,应该说农地确权对农业投资促进作用的关键在于土地流转.进一步研究发现:土地流转中仅有土地转入具有促进农业投资的作用,而土地转出则显著抑制农业投资.基于此,建议强化农户地权稳定性预期,完善农村正规借贷市场,提升农户正规借贷可得性.同时将制定促进农业投资政策的着力点聚焦到土地流转上,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秩序规范和信息充分的土地流转市场,以高效有序的土地流转带动农业投资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运用2012年中国城市居民消费金融调研数据,从借贷素养、投资素养和风险素养三个层面探讨了金融素养对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家庭借贷素养和投资素养促进城市家庭的正规金融借贷,对非正规金融借贷的影响不显著,但投资素养仅对银行无抵押贷款存在正面作用,同时风险素养的提高会阻碍家庭的银行抵押贷款、高利贷和小额贷款行为。此外,金融素养的提升更有利于省会城市家庭的正规金融借贷行为。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本文使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对农村信贷市场的活跃主体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水平较低者即穷人是农村正规信贷市场和非正规信贷市场的主要活跃主体,穷人发生整体借贷、正规借贷和非正规借贷的可能性更高。为了缓解农村贫困农户的信贷约束,助力普惠金融精准扶贫,国家需要完善直接扶贫的普惠金融服务,创新间接扶贫的普惠金融服务,加强风险防控,优化农村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