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艺术的共同特征,似乎还是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的那句话说得简明透彻:“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辞所表达出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一这就是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2.
列夫·托尔斯泰在他著名的《艺术论》里说:“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以及语言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普列哈诺夫在引用这段话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从这里可以看出:不能把语言看作与艺术不同的人与人的特殊的交  相似文献   

3.
文学与音乐早已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辉煌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但事实上,二者并没忘记曾有过的血缘亲情,在审美的殿堂中,仍然互利协作,丰满、充实着对方的羽翼和内涵。艺术的根本特征在于情感。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艺术家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情感,在唤起这种情感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辞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情感,使别人也体验到这种同样的感情。”(《论艺术》,第47页)文学与音乐是各艺术门类中最具抒情性的两类。尤其音乐、在抒情的方向性上延展得最遥远,因为它是以独特的艺术音响诸如旋律、节奏、和声、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将近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不但写出大量卓越的艺术作品,而且还在其论文、日记、书信中,阐发了他的文艺思想,对现实主义作了很有价值的探讨,给人类文学和文艺理论宝库留下了一笔十分珍贵的遗产。列宁曾把托尔斯泰的创作方法称之为“清醒的现实主义”。这首先是因为托尔斯泰极其重视真实。托尔斯泰认为,文学必须面向现实、忠实于生活,真实地描写社会现实。他说:“诗的感情是关于生活并伴随着生活的形象与感情的自觉的回忆。”他在《什么是艺术?》(1898)这一论著中指出:艺术是人们用来交际、相互传达感情的一种手段;艺术的主要特征是用艺术家所体验的感情感染人;区分艺术与非艺术、真艺术  相似文献   

5.
鲁迅曾经指出:“创作总根于爱。”古今中外的优秀诗人、作家总是在郁积于心的情感驱使下,在情感的燃烧中进行创作的。巴金就说过:“我心里有一团火,在熊熊地燃烧;我脑子里不停地响着一个声音:‘写吧,快写吧!’我觉得满身波涛般奔腾的感情等着倾吐”,“我的火是烧不尽的,我的感情是倾吐不完的,我的爱是不消失的。”(《序跋集》517页)列夫·托尔斯泰更把艺术感染力产生的条件全归结于创作者的感  相似文献   

6.
川端康成热心探求美,他的小说常常以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为背景,常常以美丽纯洁的年轻女性为中心。川端康成又擅长表现悲,他的小说往往充满失意、孤独、感伤等悲哀感情,结局往往具有或浓或浅的悲剧色彩。在他看来,美与悲是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所以,他的小说构成一种既美且悲的独特风格,抒情味浓,感染力强。《伊豆的舞女》、《雪国》、《名人》和《古都》等可作例证。川端康成之所以形成这种既美且悲的艺术风格,其原因大致如下:一是家庭出身和孤儿遭遇的影响;二是亡国末世之民观念的影响;三是日本古典文学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巴金情感论     
巴金是青春热血型的颇具个性的艺术家。他在作品中灌注了真挚的情感,他的情感与世界上被压迫者的情感能够相通,表现了人类中的不幸者和被压迫者的悲哀与痛苦、愤怒与反抗的情绪,所以,他的作品引起了广泛的审美共呜,感动了几代青年人。巴金感情火热而强烈的独特性,其感染力的广泛性和持久性,特别是他在新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使得对巴金情感的研究也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勇 《南都学坛》2014,34(6):42-47
巴金的小说创作与他的自我矛盾密切相关,这种矛盾包括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极性"特征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巴金的生命体验与无政府主义信仰本身的矛盾。以某种形式解决这些矛盾,不仅是巴金接受世界、认同自我的前提,也是贯穿他创作过程的一个最核心的个人化课题。巴金通过小说艺术处理其自我矛盾的方式变化,对他小说的创作类型及风格变迁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艺术实践活动中经常出现感官移借、感官互通的心理现象 ,这种移借和互通在艺术心理学上统称为通感现象。人们在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时 ,不可能就事论事 ,而是通过艺术作品唤起更多的体验 ,这种体验是主体先期获得的与其相似的经验并被客体所唤起 ,使主体感悟到艺术家在作品中想要表达而没表达的东西 ,这就是艺术作品的意境 (也叫二独创作 )。对通感现象的形成从艺术心理学上作了分析 ,使更多的人了解通感现象在艺术实践活动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巴金在《随想录》中说:“我拿起笔写小说,只是为了探索,只是在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道路。”巴金在六七十年的创作历程和基不与本世纪同龄的人生阅历中,从未停止过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批判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可以说,巴金终其一生用文学创作和自己的言行探索“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他是继鲁迅之后又一个自觉地后起改造国民的灵魂,批判旧的传统观念,弘扬现代人格精神的作家。他的创作历程也是他追求自我人格完善的过程,而巴金对现代人格的弘扬更多地表现为对奴性人格的批判。巴金对奴etlj、格的批判,一eie于主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