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献资料和大量地下考古资料证明,殷商时代的蜀在今四川成都平原.甲骨文资料证明了殷商时代的蜀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殷商王朝已建立了联系.开始接触的时候,曾有小规模的局部战争,之后则保持了友好交往.殷商派人到蜀地去,蜀也派使者到中原.但在当时路途遥远、山水阻隔的条件下,双方的联系和交往较为松散,蜀对殷商王朝不存在藩属、服役、贡纳关系.双方虽互有影响,但都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2.
以古籍文献及《清华简·楚居》记载为据,研究楚王族先祖季连部落早期的活动地域;认为季连在夏王朝灭亡之后投靠了商王朝,并娶了"盘庚之子"妣佳,与殷商王朝结为婚姻。季连之裔孙鬻熊的妻子妣,生丽季时因由脅间生出而死去,巫用荆楚条把妣的身体缠包复合而葬。为了纪念鬻熊的妻子妣,自鬻熊始这一支部族开始称为"楚人"。《清华简·楚居》记载的地名也揭示了楚人先祖这个阶段向殷商王朝示好与表示臣服的活动和过程,以及楚人称为"楚"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殷商是奴隶社会发展的时代,殷商王朝为奴隶主建立的国家.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主阶级把自己打扮成上帝的代理人,利用奴隶制的国家机器,对内欺骗和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对外掠夺土地、奴隶和财富,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在商王朝迁殷(今河南安阳县)后,武丁是商王朝中兴的著名国王,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奴隶制政权;他大量选用人才,用来平定各部族(方国)的叛乱,如南屠虎方,北伐吉方、土方,西降巴蜀、氐  相似文献   

4.
殷墟辑思录     
殷墟是武丁时代的国都,曾经是亚洲青藏高原以东的政治中心,在其繁荣和强盛的背后显现出殷商的几个特点:嗜好迁都,嗜好占卜,嗜好饮酒,嗜好虐杀。所以,武丁建都安阳后,殷商之统治者依然按照上述惯性发展,最终导致纣王朝以酗酒和暴虐而灭亡。文章从地理、历史、文化和哲学的角度分析了殷墟及其出土文物,针对卜述结论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5.
作者支持商代外服制为一种典型的指定服役制度的观点。商代外服制是由原始社会晚期部落联盟制阶段各氏族、部落的自然分工与相互之间的协作发展而来的。殷商王朝候、甸、男、卫外服制在具体内容和实质方面颇类似辽代的指定服役制和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殷商王朝的外服制在商代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对于巩固以商王为共主的等级秩序和有效地加强对四土及周边地区的经营管理及组织起以商王朝为主体的原始联盟制的早期国家方面确实发挥着宏观的社会调控、初级的行政管理、文化交流与传播等诸多重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萨曼王朝在名义上承认阿拉伯阿披斯王朝的宗主权,但实际上它是中亚独立的本地民族王朝.萨曼王朝的税收状况和货币发行状况,既充分反映出该王朝是一个独立的王朝,又表明了该王朝在中亚各地的统治状况和经济状况,并揭示出该王朝统治区域内的商业发展轨迹.通过本文研究,从一个侧面揭示出9—10世纪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7.
仪仗扇作为我国封建王朝统治的产物,它的使用可追溯到战国、两汉之际.随着封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仪仗扇在唐代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较前朝而言,其种类较为丰富,政治功用特征愈加明显.唐代索扇制度的提出是对仪仗扇应用的规范化,大大强化了仪仗扇的政治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五代十国时期,唐室覆亡,原为唐节度使的钱缪在东南建立了割据政权吴越国,被北方的后梁王朝封为吴越王。钱缨虽一小国之君,在政治和经济上并无多大建树,但他称王后还乡宴请父老的事却很值得一书。 史载吴越天宝三年(公元910年)秋天,钱缨回故乡临安附近的临水里拜望故人父老。一路上旌旗猎猎,斧钺耀目,盛大的仪仗车马连绵  相似文献   

9.
《酒诰》是周公命康叔在殷商故地卫国宣布戒酒的诰辞.作为我国历史上颁布的第一部戒酒法令,其内容与周初其他诰辞相比较,则更能直观地反映出周公的执政思维特点:既彰显天命,威慑百僚庶众,又时刻强调殷鉴和崇尚节俭保民,并孜孜以求地对殷商遗民进行安抚和怀柔.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谓的“王妇”,乃指殷商王朝王室以外的方国、氏族之妇女入嫁殷王室成员的所有人物,即由武丁至帝辛时期卜辞中所出现之妇某、某妇、母某、某母、妣某、某妣等等,她们通通包括在本文所论“王妇”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1.
在整个中华民族琢玉的历史长河中,商代玉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除出土令世人瞩目的青铜器外,也出土了754件(颗)的玉器,它是商代时期长江南岸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批。这批玉器既有精湛的雕琢工艺与娴熟的打磨加工技术,也有巧妙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和设计创造;既有形制非常规整而流畅的器形,也有灵活多变,生动传神的玉雕饰品;既有具象写实的,也有夸张、变形的,它向世人展示发达玉器工艺及深层文化内涵的同时,更向我们昭示了大洋洲的先民们用勤劳和智慧所创造的发达灿烂的文明。因此,有着极高的美学、历史、民俗与考古价值,同时也为我们今天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渊源和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商代金文中含有量词的21篇铭文进行系统的研究,总结出朋、具、珏、年、品等5个量词,词序以“名词+数词+量词”为常态。含有量词的铭文绝大多数是赏赐类铭文,赏赐物不仅有贝,还有玉、璋、积等。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段,汉字基础构形元素①的分布情况是不一样的。作为文字系统的基本构形材料,其自殷商时期开始已经发生内部调整。睡虎地秦简文字继承了旧传统的正体,其大部分的基础构形元素承袭西周金文而来,并在其文字系统内部扮演着重要角色,保持了汉字的传承性和稳定性。与此同时,该文字的基础构形元素也发生着一些变化,并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4.
原始玉器工艺发展到夏代,开始出现镶嵌、勾彻、浅浮雕和圆雕等琢玉技术,这就使得夏代玉器的造型和纹饰走向程式化和复杂化成为可能。几何直方的规整形状,出齿、安柄的细部造型,还有线面结合的构图,乃至浅浮雕式的立体纹饰,均强化了夏代玉器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意蕴,形成了匀称规整、多样统一、象征表意和凝重神秘的艺术风格,从而有效地实现了中国玉器主体审美观念从新石器时代“饰玉”向商周“礼玉”的过渡。  相似文献   

15.
鉴于网具对上古先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结合卜辞语义以及先秦典籍文献记载,将古文字形体结构与器物上的网具图案进行比对和分析。分析认为,原始网具的样式与当代所使用的网具并无大的不同;原始网具至少有3种类型,其使用方法也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釜的历史与发展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峡地区及清江流域使用釜的历史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城背溪文化和大溪文化,在夏、商、周时期的早期巴人遗存中则大量出现,战国到两汉以后出土的铜釜和铁釜则是釜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釜是早期巴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对后世的土家族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古■字本作蟠螭之形(盘蜷成圆形或C形),据此我们还可以在考古实物中,系联到许多商周乃至史前的■形纹饰图案和佩玉造型。■形玉一般是供主人生前佩带,直至伴随主人死后下葬。远古以来,华夏之龙那兽类的四肢,蟒蛇类蜿蜒曲折的长躯(一般作S形或弓形),鹰类的爪子等部位都与■的造型有明显不同。■的神性在于使人逢凶化吉,龙的神性主要在于兴云作雨。继1987年发现濮阳蚌塑龙之后,近年考古工作者还发现有史前的阜新查海龙形堆石图案、黄梅白湖焦墩的卵石摆塑龙等重要遗物,新发现的鲁山二龙岗地画土龙,乃是商汤时代招雨风习的沿承和发展,可谓历代修造土龙遗风的一则实例。  相似文献   

18.
夏商周的玉文化是中国玉文化的最早开创时期,文章力求通过金文字中玉部字的本义分析,来证明这段时期尤其是周代是中国玉文化的奠基和初步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19.
“玉石之路”的布局及其网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伯达 《南都学坛》2004,24(3):113-117
1989年提出的"玉石之路"并非全国性的,而是实指从和田向东专运和田玉的"玉石之路",亦称"昆山玉路"。但在"和田玉路"形成之前,早在距今6000年时已出现了东北、东南等玉文化区的"玉石之路"及其相互间为了交流玉石而形成的玉石之路网络。"和田玉路"成为夏、商、周三代夷玉、越玉、鬼玉等玉石与中原及各地之间的交流途径。西汉武帝打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于是"玉石之路"便被人们遗忘了。宋代"玉石之路"又重新浮现上来,至20世纪后半叶方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20.
玉卮是一种器形较大的玉质容器,用一块玉料雕琢成的玉卮,制作工艺复杂,造型优雅,纹饰精美,无论出土物或传世品都比较少见。文章根据近年来考古出土的四件汉代玉卮资料,通过比较分析,从形制、纹饰、玉质及雕琢技术等方面总结了汉代玉卮的工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