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社会转型与范式转换的特定历史时期,文艺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关于问题的问题.即我们如何提出问题,提出什么问题是有意义的,它相对于什么对象有意义,在何种历史、何种语境、何种层面上有意义,不同范式观对问题是如何设定与回答的,即对于今天文艺学的现实来讲,什么是真问题,什么是假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学科意识僵化的情境下,文艺学学科建设应该认清过分强调学科意识的弊端,努力寻求文艺学研究中的问题,更加关注提问的方式,加强方法的结合和转换,走综合研究的路子,从而有效突出和深化问题意识。研究认为,问题意识的强化有助于打破已有的僵化的学科意识,拓展文艺学的研究视域,建立独立清醒的学科意识,而独立的学科意识反过来又能增强文艺学学科的吸纳能力;问题意识与学科意识相辅相成、有效互动才是推进文艺学学科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当代文艺学研究趋向与"语言学转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文艺学研究呈现出"向内转"和"向外拓"两种基本趋向,这两种趋向与20世纪西方"语言学转向"的两大变革有着深刻的关系."语言学转向"的第一个变革是从"自然语言观"到"符号任意性"的转移,第二变革是从"逻辑语言观"到"审美语言观"的变换.前者导致"诗学"与"语言学"的结合,后者导致"文学理论"与"文化理论"的相互渗透;前者把文学研究转向文学文本内部,后者把文学研究拓展为文化研究.如何在批判清理的基础上寻求语言研究和文化研究在文艺学研究中的有效结合,在当前显得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4.
问题意识,是创新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要催生文艺学研究的学术生长点,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鲜明的问题意识.文艺学问题意识的主要表现是:强化"现实"精神,突出关怀意识;强化"怀疑"精神,突出创新意识;强化"本土"精神,突出自主意识.这也是文艺学学术生长点得以创生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5.
文艺学反思与文化诗学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诗学乃是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对文艺学的全新整合 ,其实质是从方法论上拓展了文艺学研究的空间 ,从价值论倾向上指向人文精神关注 ,从意识形态角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情怀 ,文化诗学的目的在于提倡一种逼近历史现实的具有生成性、互文性、多元化的文艺学。  相似文献   

6.
文化研究与文艺学的身份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下有关文艺学的学科反思中,文化研究是一个热门话题。文化研究对文艺学的身份重建意义重大,存在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两种思维方式。本质主义坚持文艺学中的元理论、科学性、经典化;反本质主义重新定义文学性、文学自主性,并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境下反思文艺学的学科性。在重建文艺学的思路上,一派主张在文艺学内部进行调整,拉近与现实的关系,一派主张从文艺学外部重建历史化、地方化的文艺学。  相似文献   

7.
文化转向是一种综合性的理论叙述,意味着当代美学研究的问题视角与实践意识的变化,这种理论取向突出的不是传统文学理论的本质论问题、美学的认识论问题以及文本批评的问题,而是从文化与社会语境出发重新厘定美学与文艺理论的实践性问题。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处于文化转向的“语境化”过程之中,既在转向之中,同时又在强化“转向”,需要我们从“得与失”的角度予以反思,更新理论形态,拓展思想语境,最终实现批判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吕颖 《东方论坛》2005,(4):35-36
文学已不再仅仅依附于抽象的文字,她把多彩的梦想交给各种各样能更快更好地显示她存在的新型载体和媒介语言.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走入文化的旷野,我们要沿着新媒介的语言之绳向上攀缘,当我们能真正操控飞速行驶的语言之车时,或许我们将驶入的就是文艺学的新的美丽田园.  相似文献   

9.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基本方法之一,如何将这一舶来品恰当地运用于本土的社会服务中,对文化因素的关注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通过对一个现实个案的分析,论述了文化敏感对社会工作服务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和文艺学学科建设是中国文艺理论界进入21世纪以来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那么,树立问题意识、间性意识、共生意识、发展意识等学术意识,对解决中国文艺理论的某些概念、范畴和方法与当下文艺实践脱节的问题,有效地把中国传统文论的资源转化为当代文论建设的因素,确立中国本土的问题意识、在中国语境下合理地吸收利用外国文论资源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正式始于1990年,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它如洪流一般,席卷了整个翻译研究领域。中国译界在认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时,只是从西方译界的理论入手,而忽视了文化研究这一根本。因此,文章从文化研究这一本源出发,高度概括了文化研究的特点。而后,梳理了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发展史,并总结二者的关系。最后,通过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展望,为我国翻译研究事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与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翻译理论中,译者处于"忠实"与"背叛"的两难境地,译者主体性被长期遮蔽与边缘化,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则为翻译理论开辟了新视角,翻译的主体性问题逐渐成为翻译理论研究关注的焦点,翻译实现了由对文本的关注到对译者的关注的转折。  相似文献   

14.
《东北文艺》是东北解放区有较大影响的文艺刊物,本文介绍了它刊办时的资料,编排,机构和出版情况,刊物的办刊方针与性质。这有助于研究解放区文艺刊物编辑史。  相似文献   

15.
在后殖民语境下,作为翻译研究的根本理论对等理论出现了文化转向。多层次对等理论在全面关照语言本体层面对等的基础上,将社会文化因素纳入翻译学的研究视野,倡导原文在原语文化与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文化功能的等值,反映了后殖民理论消解霸权,弘扬弱势文化,承认文化差异,主张平等对话的思想,对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均有着深远的意义,是翻译研究的深化。中国译学从中可以得到极好的启示,即加强汉外翻译实践,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进一步提升译者身份和译学地位。  相似文献   

16.
科学哲学研究的文化转向为一切科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奠定了理论基础,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为文学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提供了方向。翻译研究必须与文化研究、文化转向相互结合,形成互动。只有让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走出各自的象牙塔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挖掘文字背后的文化渊源、发挥翻译的强大功能并形成指导翻译实践的宏观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论比较文学的翻译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文学向翻译研究转向是当前国际比较文学发展的一个最新趋势,同时也将是未来中国比较文学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指出,当代比较文学发生的文化转向呈现出三个新的发展趋势,即对各种文学和文化理论的运用,对影视、动漫作品的研究,以及对翻译进行的研究。而其中翻译研究与比较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比较文学的翻译转向为当前国际比较文学、同时也将为未来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展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国学"主要指中国传统文化,几经跌宕,但不断升温。二十一世纪兴起的"国学热"与以前的"国学热"有相近起因,但更有不同之处,即在新的历史时期国人复兴中华民族、构建和谐社会的民族文化自觉与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的动力来自高新技术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潮、科学哲学历史主义以及社会文化的多重影响。语境描述和规范界定,既是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的进路,又是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的方法。技术哲学的文化转向提出了技术哲学研究的新范式,扩大了技术哲学的研究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哲学的文化转向,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文化,实现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人文价值“三位一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文艺制度是自有人类文艺活动就已存在的制度形式,随着现代社会的来临,文艺制度从臆蔽状态走向前台,从不完善不成熟走向健全和稳定,有力地为特定意识形态服务。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文艺领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状态低迷,其根本原因就是疏忽了文艺制度的建设。要开创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新局面,就必须重视文艺制度的恢复和完善发展;同时,这种文艺制度,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