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浅析“社会性别意识”观与“男女平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男女平等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男女平等的基本点就是要实现男女两性在人格尊严、价值、权利、机会和责任上的平等。用“社会性别意识”观分析“男女平等”问题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男女平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男女平等”激发了人们尤其是女性的主体意识 ,但因政策、法规和社会行为的滞后性 ,而导致了男女平等问题上的“性别亏损”问题 (女性发展滞后于男性 )。“社会性别意识”观要求将性别意识纳入政府决策主流 ,为解决”性别亏损”问题提供了前提保障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影视文化中,存在着大量的“性别偏见”现象,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议程设置”功能的实施与女性的边缘化、文化陈规的散布与女性主体价值的缺失、男权规范的强调与女性审美取向的偏差、男性气质的宣扬与女性生命感觉的弱化。“性别批评”是对两性和谐的影视文化氛围的建构,并非只主张单一性别的存在,而采取双性别的完整立场;不是要造就一个女权的文化,相反是期望实现两性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3.
具有相同自然要素禀赋、人力资本的劳动者为什么收入存在显著的差异?在企业内部,为什么“关系好”的员工总是受欢迎,其收入总比“关系差”的员工要高?通过引进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两个变量来分析影响劳动者收入的因素,并采用民工收入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人力资本(教育)的回报率为10.5%;同时,由于民工受紧密型社会资本的制约,收入与社会资本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与具有相同教育水平的劳动者比较,民工每月要少收入11.5%。  相似文献   

4.
道家、道教的性别观是一种强调两性和谐的性别观。在两性地位问题上,道家、道教认为男女同“道”,其社会地位应该是等同的。在看待两性之间的差异问题上,道家、道教强调“阴阳并重”,对男女两性的性别价值同时加以肯定。在两性关系问题上,道家、道教追求“阴阳和合”的境界,亦即男女两性和谐共生、构成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5.
肺病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典型的疾病意象之一。肺病隐喻的叙事与性别文化象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它有一种性别化倾向,体现为不同的男女两性身体叙事。肺病隐喻的男性叙事在男女两性病患者身上的隐喻变体明显不同,一者主要关注其道德内涵和社会化倾向,一者则主要体现为审美化取向,并从中可以发现性别政治在女性身体上的权力痕迹;肺病隐喻的女性叙事割断了肺病与女性身体之间的审美想象,以丑怪身体呈现了女性在性别政治中的真实处境。  相似文献   

6.
丁玲的《夜》揭示了一个异化世界中的男女生存图景.这个世界一切以男性的要求为准则,男性不仅是女性身体的主宰更是女性精神的主宰,女性在这种附属的状态中,沦为无价值的,工具性的存在,《夜》昭示了性别压迫的不合理,从而启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男女尤其是男性思考历史以来男权中心的文化生成,从而为创造两性和谐发展的男女世界做心理和文化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尽管职场中男性和女性管理者比例差距在减小,但男性的优势仍然十分明显,女性遭遇到的“玻璃天花板效应”仍普遍而持久存在着.传统性别观念、工作和家庭冲突、组织特征、女性自身人力资本等都成为阻挡女性职位晋升“看不见”的“玻璃”,但是这些因素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同的.本文对此问题做了系列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人口普查数据多角度的分析与研究表明,我国男女两性人力资源开发存在如下问题:女性在业人口的规模及所占比重受到一定的约束;蓝领岗位中,女性在业人口文化素质低于男性的差距呈扩大趋势;女性在业人口文化素质存在"被提高"现象;男性在业人口高文化素质人才的存量与增量优势逐渐减弱;男女两性在业人口文化素质差距有所缩小,但仍存在较大差距;农民与工人职业岗位中男女两性在业人口文化素质提升较慢、现有文化素质较低。需要从就业政策、考试选拔制度、继续教育与培训体系等方面进一步释放男女两性人力资源开发的潜能,不断提高人力开发的有效性与公平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女性“法律失语”现象严重,诸如:男女两性权利表达标准失衡、反性骚扰立法疲软、刑法对妻子性权利保护的忽视、离婚经济补偿制度对女性权利保护不足、彩礼返还之规定对女性有差别对待之嫌等。文章从社会性别这一视角透视女性“法律失语”现象,解构并归结成因为:法律中的“男性”立场、法律传统中“女性话语权”的缺失、女性对自己权利认知“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10.
从哲学维度研究性别问题,着眼点在于研究男女两性社会身份的相互关系问题。西方奠基于理性与感性二元界分的哲学思维,使男性获得被崇尚的理性身份,女性则随着感性身份的被定义而被摒出"中心"的地位,成为两性对立关系中男性主体的"他者";中国哲学的有机整体性思维,规定了男女两性的一体性取向及相依相生的关系。但在中国人伦本体性文化体系中,哲学同时又是伦理哲学或哲学伦理学,伦理学的男尊女卑序位观念获得哲学的合法性认可,女性由此被置于两性构成性关系中的"卑下"的处境。中西女性文学与批评基于各自性别哲学而展开,呈现各自的特色。因此,中国女性文学批评民族主体性建构,应重视性别哲学维度的发掘。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投资是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多维模型的构建,提出人力资本投资策略可分为增值性人力资本投资和保值性人力资本投资,得出前者可以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总量,后者对企业人力资本总量并无影响的结论。分析四川与广东两省企业的调查数据,比较不同类型的投资策略对企业人力资本总量的影响,以及不同的投资策略对人力资本各维度的影响,发现增值性人力资本投资确能带来企业人力资本在量上和质上的变化,而保值性人力资本投资对此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的投资可根据当时的利息率计算贴现值的方法进行决策.若需要用于投资的资本小于用期望收益算出的贴现值,则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则为明智的选择.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人力资本的合理有效的组合和采取激励政策和规则可以规避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人力资本投资的的载体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想投资取得成功,除了借助经济学方法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外还要充分调动被投资者--"人"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的差异不仅会加大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而且会引起地区和个人收入差别的扩大。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简要分析了人力资本对地区收入差别的影响,并提出了在缩小地区收入差别进程中,中西部应该在人力资本方面采取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理论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概述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现状,指出受传统性别观念、经济观念、社会观念的影响,女性人力资本在教育、在职培训、健康、迁移投资等方面都存在性别歧视问题,并提出消除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性别歧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口质量的经济学特征与中国人力资本积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人力资本积累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人口质量的经济学特征有两大方面一是困扰人口质量提高的因素——提高人口质量必须花费一定的费用;二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动力——人口质量投资是效益最好的投资之一。中国人力资本积累仍受到人力投资不足、人力资本存量偏低、人力投资成本与收益的扭曲及人力资源闲置等因素的制约。按照资本运营的规律去经营人力资本,实现资本积累战略重点的根本转移,调整人口政策,是加快中国人力资本积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的投资而形成的资本,它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源泉,而我国城乡居民1992~2004年人力资本投资的实际表明,在教育和医疗保健这两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中,农村居民对文教娱乐的支出数量远低于同期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与城镇居民相比年均增长速度低了6.06%,两者出现逐渐明显扩大的趋势。根据内生增长理论,要加速发展农业,缩小城乡差距,必须通过政府的政策设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以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男女平等意识观念的逐渐形成,女性在劳动市场上的占有率越来越高,并逐渐拉近与男性劳动力的差距,社会对于女性人力资源投资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问题仍然不够乐观,应该加强对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认识和重视度,促进女性资本投资收益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的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在人力资本形成过程中,由于市场失灵、外部效应和不确定性等的广泛存在,需要政府参与人力资本投资并发挥重要作用。我国政府应承担起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的角色,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规模,合理安排投资结构,并加强对弱势群体和西部地区的投资倾斜。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资源不足、政治权利不足等原因造成我国农村女性人力资本严重贫困,并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障碍。所以,加大我国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入,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但由于投资主体的成本收益不同,使得投资个人和地方政府投资乏力。所以,在前两种投资主体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和提高社会效率,中央政府应成为农村女性人力资本的主要投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