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刘杲是有中国特色编辑学研究的重要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他提出了编辑学是一门独立学科的重要论断,认为编辑学是一门人文社会应用学科。他认为,编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以普通编辑学为目的编辑学学科体系。在编辑活动基本规律研究上,他提出了"选择、加工和传播"为要的编辑基本规律论,对于编辑规律研究的深化有着重要启发意义。他重视编辑理论研究的实践导向,强调创新是编辑学学科的灵魂。与此同时,他还不遗余力地推动和支持我国编辑出版教育工作,建言献策,躬身实践,为编辑出版本科专业的保留、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而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确立学习型编辑的理念,做学习型编辑,是社会对编辑职业的要求,同时也应该是每一位编辑的自觉追求。现代编辑活动的特征是编辑工作的信息化,编辑应掌握和运用最新知识和技术,进行文化创新。学习型编辑与学者型编辑是辩证的统一体,编辑学者化关键是"化"的过程,即学习的过程。做学习型编辑,就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传播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对社会大众进行文化引导,充当和谐社会建设的文化使者。  相似文献   

3.
对编辑形象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的编辑活动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编辑学的建立,对提高编辑的地位和编辑活动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鉴于此,必须对编辑形象进行重新认识.编辑形象的新定位首先应当告别"为他人作嫁衣"的传统观点,根据现代编辑活动中编辑承担的科技文化信息控制和科技文化大厦的构建作用,把编辑当作科技文化信息传播的生力军.其次,编辑活动已经走出"默默无闻"的小天地,编辑应当积极进取,作专家名人.第三,编辑手段终结了"剪刀加浆糊"的历史,编辑活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更大程度地体现编辑活动的创造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提出把创新作为现代编辑学理论研究最高哲学理念 ,不仅是因为历史发展需要编辑学理论研究必须站在新的起点和高度上 ,这也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只有在更高层次的编辑学理论指导下 ,编辑主体才能通过对知识和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加工、积累、传播 ,通过对科学文化的导向实现其创造性价值 ,为人类社会进步作贡献  相似文献   

5.
编辑传播学是以编辑主体的传播劳动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理论体系。其研究视角有宏观与微观两种。涉及编辑传播的性质、编辑传播的功能、编辑传播的主体、编辑传播的内容、编辑传播的流程、编辑传播的效果、编辑传播与文化的建构等。编辑传播学是综合传播学和编辑学而建立的交叉性的边缘学科,属于普通编辑学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6.
编辑研究的传播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的产生缘于人类信息传播的需要.无论是从历时还是共时进行考察,编辑行为都是一种传播行为,编辑活动是传播活动的一部分,编辑的目的就是传播.因此,将编辑研究纳入传播学视野不仅有其可能性,而且有着充分的合理性.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编辑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难题诸如编辑概念的重新界定,普通编辑学的建立,编辑学的学科地位归属等,并有助于解释和回答编辑研究中存在的争论和疑惑.  相似文献   

7.
提出把创新作为现代编辑学理论研究最高哲学理念,不仅是因为历史发展要编辑学理论研究必须站在新的起点和高度上,这也是时代的迫切要求,只有在更高层次的编辑学理论指导下,编辑主体才能通过对知识和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加工、积累、传播,通过对科学文化的导向实现其创造性价值,为人类社会进步作贡献。  相似文献   

8.
编辑学创立于上世纪中叶,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具有深厚东方文化底蕴和中国特色的传播学.作为出版业内在生命的编辑文化创新对出版产业的发展具有推动力的功能.这是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直接推动媒介传播的原动力、内动力、基本动力.编辑与出版本是传播媒体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产业化特别是传统出版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在多媒体互动发展的今天,编辑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对一切新老传播媒体的发展都具有不可或缺与不可代替的作用.编辑学是一种普遍通用于各种文化传媒的基础学科.  相似文献   

9.
网页是网络信息组织与传播的主要表现形式.网页编辑通过应用程序的操作对信息加以组织、取舍以更加有利于信息的传播,网页编辑学研究的是信息资源通过网页模式进行开发、设计与管理的实践,并对其进行理论总结,以探讨网页编辑工作的规律、特征与方法.网页编辑系统内部分工的专业化趋势等原因也使得网页编辑学作为一门科学编辑学分支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0.
邵益文是我国编辑学研究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组织者,是我国最早投入编辑学研究的几个人之一。他提倡"一切为了读者"的编辑观,认为编辑以读者为中心就要为读者打算,要事事处处为读者着想;他倡导编辑活动的"二优律",坚持以优选、优化为手段分析编辑活动的基本矛盾;他注重编辑主体的研究,强调编辑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他重视编辑学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主编了我国第一部以普通编辑学命名的专著,推动了普通编辑学研究的深化。他注重编辑学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助推了编辑学研究的发展和繁荣。他还在编辑概念的界定、编辑出版教育研究、编辑学的学术交流等多个方面功绩卓著。  相似文献   

11.
张志公的编辑学思想植根于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学术背景,形成于其有效的编辑实务。他有较为强烈的编辑学学科意识,并身体力行参与建构实践,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实属难能可贵。特别是张志公在其辞章学论著里明确提出的"桥梁性学科"这个术语,对具有较强学科间性的编辑学非常适用。"桥梁性学科"的功用发挥即表现为学科间性,学科间性是"桥梁性学科"编辑学在学科上的基本属性。编辑主体知识结构应具有综合性,编辑活动具有一定的主体间性。张志公的编辑学思想是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亦与编辑工作实务相契合。  相似文献   

12.
"编辑学者化"包括编辑的"学问化"和"专业化"两个方面,这既是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需要,也是编辑工作者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正确途径.我们不仅要提倡编辑做好自身的编辑工作,钻研编辑学问,使自己"专业化",而且要提倡编辑钻研自己所分管学科的学问,使自己"学问化".  相似文献   

13.
王振铎先生是中国编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在编辑学研究上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建树。从文化缔构编辑观到编辑活动"三原理"、编辑活动"六元"论,再到编辑活动的"媒介间性"和"主体间性"特征,他的编辑学研究形成了一个以编辑创造媒介为思想核心,编辑活动规律探究为主题脉络,编辑哲学观照为逻辑依归的相对完整的普通编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制约审读的编辑素质姬建敏审读是编辑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一个编辑经常所从事的大量精神劳动即是审读各种原槁。原稿多数是一个独特的语言文字系统,蕴含着一定的思想文化信息。按大众传播学的理论,这个信息就是将要进入传播的信息源,它一经作为精神生产者编辑的审编发...  相似文献   

15.
从一个栏目的成长看编辑学研究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编辑学研究才真正开始起步.<河南大学学报>"编辑学研究"的创设和发展,真实地记录了我国编辑学从无到有,编辑学研究从浅入深的发展历程.其中,以学报编辑工作为中心的栏目生成期,是我国编辑学研究的初级阶段,以编辑学研究为中心的栏目发展期,是我国编辑学研究的发展、繁荣阶段.30年来,它们同步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读了任火的专著<编辑独语)(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我这个有几十年编龄的老编辑的心灵被深深震撼了.也许我本身是个作家、诗人的缘故,对于任火这部用诗化与散文化语言撰写的编辑学专著情有独钟,认为这是一部融"诗"入"学"、触摸心灵、注重学理的新型编辑学论著,也可以说是编辑学的诗报告.  相似文献   

17.
当下的编辑学研究难以深入,是学界关注的一个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固有的编辑学研究范式出现了危机.研究群体带来的"出版思维",与编辑学研究之初形成的"实践思维",构成了编辑学研究范式的两维,也限制了编辑学研究的继续深入.而对此范式进行反思与突破,就成为编辑学研究当下要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谈谈编辑学的研究杨焕章编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经逐渐引起人们注目,吸引了日益众多的研究者。但是,与从事编辑工作的人数相比,与编辑工作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相比,与编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相比,对于编辑学研究的投入还显得远远不够。这固然与从事编辑实践...  相似文献   

19.
文化缔构编辑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编辑学有无辨 作为一门学问,编辑学是最近才被提到科学研究和学科教育的日程上来的。 人类在社会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播中,虽然已有几千年的编辑活动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编辑实践经验,但是由于旧时代的编辑工作,社会化程度甚低,不论是古代政治性的宫廷编辑,还是近代商业性的私人编辑,都没有自觉地把编辑视为人类社会的文化缔构活动、文化  相似文献   

20.
现代学报编辑职能简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现代学报编辑职能是构建现代学报编辑学学科体系框架的基本范畴。现代经济的市场化、金融化、法制化、信息化、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及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特征,使现代学报编辑职能的内涵大为丰富和扩展。现代文科学报编辑当具有:中介、创新、策划等三大职能。中介是学报编辑的基本职能,创新和和策划则是实现中介职能的条件、前提和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