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当代美国政府社会保障政策演变探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罗斯福以后的当代美国政府社会保障政策可分为持续强化和明显弱化两大阶段,美国典型两党制格局所形成的不同利益倾向,罗斯福及其“新政”所形成的特定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形势发展态势和对经济形势的运用方式是政策制定产生分野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指出当代美国历届政府社会保障改策都是在这三种主要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并以党派关系为线索,分析了当代美国政府社会保障政策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从约翰逊到克林顿政府时期是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典型性和重要意义的阶段,如果说罗斯福迈出了美国社会保障建设的关键性的一步,那么在约翰逊到克林顿政府时期建立了有别于欧洲、具有美国特征的社会保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从罗斯福新政到约翰逊的改革,是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时期。其中住房福利保障是其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住房政策主要涉及公共住房补贴、房租补贴、利息补贴、消除贫民窟、移民住房等。其中解决低收入者和贫困户的住房问题是美国政府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医疗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疗社会保障是分散风险的有效机制,政府在其中责任重大.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障问题由来已久,而且现实状况不容乐观.我国政府对于建立农村医疗社会保障体系负有重大而复杂的责任.在建立农村医疗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调整中,我国政府必须承担相应责任,发挥主导推进、兜底投入、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在观念转变、制度设计、财政投入以及法制健全等几个方面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何金颖 《南都学坛》2003,23(6):101-105
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而如何恰当的分配与规范社会保障中的政府、企业、个人以及社会责任则逐渐成为理论研究与制度设计中的热点与难点.重新审视与调整政府参与的作用和应然模式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必要之举.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应在肯定了政府参与社会保障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根据各国政府参与社会保障的程度和形式,将其分为三种"理想类型"包办、主导和不干预.根据中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中政府责任的承担状况,中国目前是处于一种正在向主导型过渡的"包办+不干预"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社会主义福利社会的构建中,政府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主导者,无疑承担着重大责任.政府承担重大责任既是社会保障作为公共物品的内在要求,也是政府合法性的重要基础;但这并不等于政府包办社会保障和排斥市场、集体、个人的介入,而要从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战略出发,明确社会保障的政府责任边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化保障机制,强化社会保障功能社会政策化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7.
约翰逊执政时期表面上美国对华仍然推行传统的遏制和封锁政策,但是实际上随着新的国内外局势的变动,美国原有对华政策的公共观念的一致性遭到破坏.要求改变对华政策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而约翰逊政府也开始重新审视对华政策,特别是“遏制但不孤立政策”的提出,正是美国试图改变对华政策的一种努力。尽管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在行动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但却为尼克松政府实现重大调整做了思想和政策的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8.
现代政府的目的是为人民谋福利,社会保障是政府增进社会福利的制度安排,但是,由于政府具有公利性与自利性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政府在社会保障中作用的必要性与有限性。这就要求在社会保障中坚持政府作用的合理取向,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良性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9.
由于约翰逊政府的无所作为,尼克松政府上台之时,美国经济便在困境之中,1973年石油危机更加深了美国的经济危机.为了缓解经济危机中的不利局面,保持美国在冷战中的战略优势地位,尼克松政府果断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中的霸主地位的消亡,也是依据凯恩斯经济理论克服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双重危机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罗斯福总统出于战争和战后全球战略的考虑 ,提出“使中国成为大国的政策” ,以促使中国全力进行战争和战后协助维护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和地位。为此 ,罗斯福总统逐步形成支持战后香港主权归还中国的政策 ,并为实现这一政策在战争的各阶段在多层次与中国和英国进行多次外交努力。对此 ,中国的蒋介石政府曾寄予巨大希望。由于英国坚持维护自己的殖民主义利益 ,加上罗斯福总统战争结束前夕的逝世 ,尤其是由于美苏对抗的国际格局的出现 ,美国政府自己改变了这一政策 ,致使战争结束时英国重新占据香港  相似文献   

11.
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席卷世界,美国经济大萧条,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罗斯福就任总统后,适时地推行“新政”措施,由国家承担起帮助失业者就业的责任。主要采取了直接救济、以工代赈工程和社会保障立法保护失业者三项主要措施。就业政策的实行,极大地缓解了美国就业的压力,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虽然罗斯福的就业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但其成功的经验为后来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了缓解经济大危机造成的严重失业问题,改善美国日渐恶劣的自然环境,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新政"中采取了一系列保护自然环境的绿色政治措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3.
罗斯福的非殖民化设想反映了美国的利益和要求。战时,罗斯福从他的外交理念和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又基于对中国的深刻认识,适时调整了美国的对华政策,提出了中国大国的思想,让中国成为亚洲的主要托管国,使中国成为他自由战略的最高范例和试验。罗斯福对华外交思想及政策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通过战时在殖民地问题上罗斯福对华政策的改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美国的对外政策的实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试论罗斯福新政的就业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29年至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罗斯福就任总统后,适时地推行"新政",解决就业问题:直接救济失业者,以工代赈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立法保护失业者,还特别注重以人为本,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结果,极大地缓解了美国就业的压力,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虽未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但为后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彻底粉碎了市场自动均衡的理论,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应运而生。罗斯福新政便是在经济危机形势下对国家干预主义的一次大胆实践。国家干预主义,是围绕国家干预思想形成的各种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主张,其主要内容是主张削弱私人经济活动范围,由国家干预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多种生产、交换和分配职能。国家干预主义既是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又是建立在某个系统理论基础上的一系列政策主张。本文通过对为应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而开展的罗斯福新政的分析,来阐述社会保障思想中的国家干预主义的思想发展历程,以及受国家干预主义影响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参加旧金山制宪会议的代表团问题源起于1944年中国战场形势的发展、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以及国内政治关系出现的新变化。从根本上讲,中国代表团问题是国共“联合政府”之政治争议的延伸,反映了国内政治力量独裁与民主的不同诉求。在中国代表团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罗斯福政府特别是总统本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从而折射出抗战末期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出现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7.
明代的社会保障政策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太祖极为重视社会保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保障社会成员尤其是灾荒时期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这一做法为有明一代的历朝统治者所继承,在安定社会、增加人口、发展经济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与此同时,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在社会保障政策实行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从而限制了其机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8.
朱升是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治武功并著.朱升的政治观念深受朱熹及陈栎思想的影响,对于社会政治具有强烈的担当与道德意识.这使其在社会政治上呈现出“首陈三策”的政治关怀;“适时勇进”的正统观;“通其民情”的民本观;“力行仁军”的军事策略以及“力荐三贤”的人才观等丰富思想.朱升社会政治思想不仅对朱元璋创基立国及初期政局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新中国及此后政策的制定也极具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