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外受众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逐步增强,全球文化软实力也不断上升,这些条件为中国文化典籍的国际传播提供了良好机遇。然而,总体上讲,中国文化"走出处"尚处于初期阶段,中国文化典籍的对外传播内容需要进行"议程设置"。在现阶段,文化典籍的对外传播应坚持以受众为中心的原则和坚持以易读性、可获得性和普世性为标准的内容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针政策的提出,我国的典籍翻译事业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典籍翻译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局面。翻译著作,尤其是典籍翻译作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正确传播中国文化思想内涵,影响到以文学著作为媒介的中外思想交流。因此,翻译批评必须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而作为衡量翻译批评活动以及翻译理论的一个尺度,翻译批评标准的确立尤为重要。文章从王维诗的两个英译本出发,探讨典籍英译的翻译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文学传播的重要手段,翻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得到更广泛实施的新时期,有必要对中国文学"走出去"过程的翻译进行再认识,包括对翻译的作用的再认识,以及对译介内容、译者选择和翻译策略等方面的再认识,从而更好地促进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中国文学在国外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重要媒介,中国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与非传统文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加说明翻译在我国文学对外传播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热潮下,该文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新时期的国家战略,文学的译介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葛浩文所译《狼图腾》被英语世界广泛接受并迅速传播,为中国文学翻译模式及文学的外译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参考。通过研究分析《狼图腾》的成功译介,可以看出:选择既反映全球文化共性又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点的作品进行译介,采取国内外合作出版的译介途径,实行国内学者与西方汉学家群体相结合的译者模式,创造性地选择翻译策略,是中国文学外译的有效译介模式。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第八届全国典籍翻译研讨会为例,记述了本次会议上关于中国文化典籍翻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理论及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策略、民族典籍及民俗文化翻译研究等主题进行研讨的情况,以期让读者对当下中国典籍翻译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文学传播的重要手段,翻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得到更广泛实施的新时期,有必要对中国文学“走出去”过程的翻译进行再认识,包括对翻译的作用的再认识,以及对译介内容、译者选择和翻译策略等方面的再认识,从而更好地促进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中国文学在国外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外宣翻译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过程中的外宣翻译成为了文学、文化、翻译及媒体界讨论的热点.巴赫金的思想对当代人文学科有着重要的影响.梳理巴赫金的主体间性、对话性和积极接受思想,结合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案例,阐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身份确定问题、对外翻译中的对话性问题以及读者的积极接受问题.巴赫金的思想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一条在对话中传播,在交往中构筑主体间的意义地带的可借鉴之路.  相似文献   

9.
《射雕英雄传》英译本的成功并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是通俗性娱乐性作品翻译传播成功的例子,是翻译(译者身份、翻译理念与翻译策略)与传播内容(故事情节)、传播环境及渠道(海外出版与宣传销售)、传播受众(读者定位)相互配合与协同运作的结果,而非原著翻译加出版发行两个独立的步骤.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必须符合传播的基本规律,才能促成文化对外传播.翻译选材的内容适于传播,是传播的必要条件;翻译作为文化对外传播的手段和方法是前提条件,以文化传播为目的;有利的传播环境与渠道是文化走去的充要条件,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0.
《山鬼木客》是陕西地域文学中具有地理学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名篇,也是"陕西文学走出去"项目中首批被翻译并在英国出版发行的作品。小说的英译本对于地域文学英译中的策略研究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试图论述韦努蒂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并试举若干例证,提出在中国文学尤其是地方文学走出去的过程中,更应采用文化保留的方法来传达源语言文化特质,同时采用归化方法来减少目的语读者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求同存异,才能使我们更好地进行中国文学和文化对外译介和传播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文学名著在我国被反复重译,每个时期的译本透露当时的语言、出版、文学风尚、读者要求和总的社会文化情况。同一作品的不同译本展示了不同译者的翻译策略。众所周知,译者并非处在一种理想化情形下,而是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的背景中翻译。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说,翻译界一般存有两种对立的意见,即所谓"异化"(alienation)与"归化"(adaptation)。通过对比研究分别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的两部《傲慢与偏见》中译本,可以揭示译者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下主要倾向于哪种翻译策略,"归化"还是"异化";及随着两种文化接触的日益频繁,"异化"的翻译策略是否最终会占上风。  相似文献   

12.
唐诗是世界文学大花园中绚丽夺目的奇葩,所以唐诗英译既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国内外翻译界的追求。而译诗即译意象,所以唐诗意象的英译直接影响原诗内涵的传达。通过学习与分析国内外翻译名家庞德、韦利、和许渊冲的译作来研究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思维差异在对文化意象转译中的表现,进而总结译者的翻译风格,能为今后的唐诗意象英译工作提供帮助,也能更好的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国文学与文化。  相似文献   

13.
从翻译伦理角度重点讨论尊重差异的伦理观,同时对文学翻译中译英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探讨,指出在翻译研究中应该尊重差异,以加强译者尊重差异的伦理意识,客观公正地审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推动翻译伦理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翻译与民族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名著的译介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译介名著《红楼梦》时,中国译者杨宪益和英国译者霍克斯受各自文化的立场、地位和态度的影响,分别采用了韦努蒂所提出的"异化"和"归化"策略,使得其中的宗教、民俗、地域等中国民族文化有着不同的命运。中国翻译工作者应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侧重于便于传播中国文化的"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的典籍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国家和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少数民族典籍的翻译和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少相关研究项目得到国家和教育部社科基金的立项资助,众多优秀的民族典籍如藏族格言诗、蒙古族《江格尔》及柯尔克孜族《玛纳斯》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并出版发行。在国家相关部门、学界和出版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民族典籍翻译与研究获得更多保障。  相似文献   

16.
以《楚辞》的四个国内译本为研究对象,在我国国际影响力提升、文化输出重要性逐渐彰显的大环境下,从翻译伦理的角度重新审视典籍英译的翻译方法,走出文本分析的局限,强调译本的整体传播效果。回顾了翻译学回归伦理探讨的历史,针对译本体例编排和异质转化两个方面,从翻译伦理角度评析近十年来《楚辞》的四个国内译本,突出翻译伦理在典籍英译中的指导作用以及“丰厚翻译”法对今后典籍英译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走出去既要彰显文化的独特性又要使其融入世界多元文化体系中,以求同存异,和谐发展。林语堂早在20世纪初亦有如此先明之举,他力排众议地以中译外和异语写作的方式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文章通过分析林语堂文化外宣作品《吾国与吾民》中的创造性翻译案例,发现在对待文化传播和中译外问题上,林语堂以其独特的文化态度,从一个广阔的国际视野,来对中国文化信息进行创造性翻译,充分发挥了其作为译者的主体性,也彰显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娴熟的双语能力和灵活的创造性翻译手法。   相似文献   

18.
文学翻译不仅是跨文化的语言转换活动,而且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文学翻译之所以可以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根本原因就在于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通过对比《傲慢与偏见》的两个译本,从语言、文化和审美三个方面分析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认为:在语言层面上,张译用词过于大胆,而孙译则较为贴切;在文化层面上,虽然两位译者使用的翻译策略不同,却各有特色;在审美层面上,孙译在准确表述原文意思的同时,还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加形象。  相似文献   

19.
诗学、意识形态、赞助人与伯顿·沃森英译中国经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efevere的诗学、意识形态、赞助人等理论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英译研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美国著名翻译家伯顿.沃森在五十多年的职业翻译生涯中翻译出版了大量的有关中国文化和文学典籍,为促进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他的诗学和意识形态的分析,指出他的成功在于他的适当的翻译策略和赞助人对他译作的赞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