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传奇文本中张爱玲赋予"月亮"、"镜子"这两个古老意象以现代性内涵."月亮"、"镜子"在传奇文本中是一对相辅相成,既相对立又相映衬的具有反向同构关系的一对隐喻体.它们参与了传奇文本旨归的构造.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看,传奇文本即可视为是竖在看/被看之间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2.
文化哲学是20世纪的一门显学,它是在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的历史背景下对技术"异化"和文化危机的反思.而在中国,文化哲学研究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近期中国学界文化哲学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文化及文化哲学范畴内涵的界定以及文化哲学学科体系建构;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哲学的关系的探索;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建设.对近年中国学界文化哲学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分析、认识及反思,无疑对于中国文化哲学学科建设和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建设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汉语成语"倾城倾国"的语源和语用角度,结合文本的细读,探析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的叙事设置。张爱玲通过演绎一个现代"倾城"的"传奇",表达了她对诸多历史"倾城倾国"事件的质疑,对古老的"红颜祸水"思维定势的颠覆,也正是通过这一艺术化的解构过程,张爱玲表达了她的现代女性观。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张爱玲的作品进行文本解读,首先指出其创作中明显的自恋自审倾向,然后在此基础上具体从三个层面切入,分析探讨了张爱玲作品对特定历史时代和文化困境中普遍人生的悲剧性理解,认为其形式本体独具审美内涵,其生命意识独具文化意味,并已达到了历史、人性、哲学等方面的深度。  相似文献   

5.
个人主义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哲学、伦理学和社会行为的概念。作为哲学概念的个人主义,有其产生、演变的历史,是一部分人对于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环境、个人与他人等相互关系的哲学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宇宙、自然和人类的本质及其内在逻辑的认识。作为伦理学和社会行为的概念的个人主义,受个人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将潜在于人性内在构成与文化传统中的  相似文献   

6.
在上海/香港的"双城"背景下,以"他者凝视"和"自我探寻"为视角,亦舒与张爱玲的都市文本构成了某种对话,两人共同演绎了一段"传奇"与"世俗"交相变换的双城故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市民日常生活细节的书写,张爱玲的文学创作表现出对真实的身体感的重视,这种具有身体感的写作显示出张爱玲对“身体”的价值认同和对日常生活的价值肯定,这在晚清以来的历史背景下具有特殊的意义。张爱玲的“日常性身体写作”与她的“文体哲学”观密切相关,这种写作的背后隐藏着张爱玲虚无主义的人生观及其抵抗和化解的方式。同时,在历史发展的纵横向背景下,张爱玲的“日常性身体写作”又是与她个人主义的历史观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女性主义文学进入张爱玲时代:女性主义痛苦反思时代。将两性关系上升为现代城市文化制度加以审视、批判和反思,是张爱玲时代女性主义文学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最深刻的思想内涵。张爱玲不仅在创作中深刻体现了反思主题的内涵,而且创造了不同于冰心时代和丁玲时代的女性主义文学的新理念,从而使她以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文学理念的更新与深化,在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史上划出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作品中的一个独特的文本。文本外的隐性内涵以及人物背后相对的精神观照是被以往评论者所忽视的。张爱玲不与人道的情感世界以及其独特的人格精神通过“移情”和“逃避焦虑”无意识地发泄于文本中 ,这一切都可以通过症候式分析获得  相似文献   

10.
文化哲学作为一种根源于西方人文传统的思维方式,是研究人的文化何以可能的智慧,它从现实的人出发,对人的现实生活世界进行哲学反思,为人们理解世界和探寻人生价值提供一种反思路径。文化哲学的兴起有如下深刻的原因:哲学的文化内涵,科学主义肆虐后的人文关怀,全球化背景下人类文化意识的觉醒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为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哲学的凸显提供了理论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天"与"地"在中国和西方都与民族起源和创世神话紧密相连,作为一对基本的文化概念,二者拥有丰富且不同的文化内涵。近年,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发展,以中英文互译为代表的语言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基本文化概念的有效互译不仅增进了中西方之间的理解,也推动了不同文化间的沟通。本文以中国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为背景,对"天"与"地"在两种文化中的渊源、历史、定义、内涵以及宗教、哲学和文学三个方面的翻译进行了比较,以跨文化研究的视角重新审视二者,讨论这些概念各自代表的社会与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差异,以期为翻译的文化研究及跨文化交际的进一步研究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2.
钱穆文学美学思想论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钱穆的文学研究不仅挖掘文学作品中的审美特色和文化内涵,而且深入经、史、子、集各部探究中国文学及中国文化的精髓,并通过对中西文学的比较阐发出中国文学“情当境而发,意内涵成体”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与诗学的互构——“文化诗学”与“文化研究”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诗学”与“文化研究”是两种殊名异义、学理维度有别的文艺文化思潮。“文化研究”是对日常生活文化、大众文化,包括各种流行文化、消费文化的研究,它可以是日常生活的美学研究,也可以是泛文化研究;而“文化诗学”是基于“诗学”审美品格的学科前提基础上而言的,是一种文学文本与文化之间互涵互构的研究,并且其文化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具有诗意审美维度的文化。“文化诗学”包含两个研究向度:一是文学的文化研究,即应该研究文本中的文化,重视文学文本与文化之间的互涵互构关系,激活传统;二是文化的文学性研究,即应该研究文化中的文本,研究当下日常生活中各种鲜活的具有文学性的艺术形态,关注现实。  相似文献   

14.
施韦泽作为"最能代表西方文化的知识和道德传统的最高成就的人"之一,其"敬畏生命"思想的基本内涵为:人生观的道德个人主义、文化观的文化伦理主义、世界观的生命自然哲学、对中国思想伟大功绩的明确定位。在"敬畏生命"思想已经在我国发生广泛影响之后,深入阐发和把握其基本内涵,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其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水"的隐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的隐喻的角度人手,通过"水"的隐喻的相关语料,按照其文化内涵从地理因素、世界观、人际关系和时间观四个方面进行归类、分析,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对比性研究,可知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水"含颇多文化成分;"水"的隐喻可以映射出中西方文化间存在的明显差异;人们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是隐喻性的;隐喻帮助人们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传统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消费文化的繁荣,广告已成为一种促进消费的手段。广告的营销过程,从最初单纯的商业和经济行为转化为商业与文化联姻的过程,丰富的审美因素和文化内涵蕴藏于商业广告文本中,掩盖了商业色彩,具有了文化意味,传递着某种生命哲理、人文精神及张扬自我个性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7.
基于当代政治哲学和社会学中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两分法 ,本文探究了东西方社会制序在近、现代的不同型构和演变路径差异中的深层文化原因。文章指出 ,西方现代市场经济秩序和法治社会有其个人主义文化根源 ,而传统中国社会和东亚诸社会中的 (家族 )社群主义 ,可能是东方尤其是传统中国社会在近代未能自发型构出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主要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张爱玲的著名小说《金锁记》与其英译文,源语篇和目的语篇微观和宏观层面上的语篇关系显示,可修正Leuven—Zwart的翻译素模式,以识别微观和宏观结构中的主要翻译转换。一般说来,张爱玲对自己作品的翻译是基于读者导向的原则。微观层面的转换包括显性化的转换、表现力削弱和句子结构复杂程度的增加,就宏观层面的转换过程而言,小说世界在译文中被呈现得更详尽,目的语篇的心理风格整体上更具体,而主观程度要低一些,译文中的叙述者是外在的叙述者,比源语篇中的叙述者卷入程度要低,所知要少一些。翻译小说中,叙述者、读者和小说世界文化距离也很大,在句序方面,从时序切分向呈现切分转换,译文提供的信息更多,句型更复杂,在语篇结构方面不如原文那么衔接。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以来的“张爱玲热”是个有价值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其成因是值得考究的。它的背后是大众对张爱玲作品的误读,大众被其作品中“俗”的表层内容所迷惑,怡然自得地走向了一种有所偏执的“个人主义”并有一种赶得上时髦的欣喜。这种现象是令人忧虑也是值得警惕的。  相似文献   

20.
西方20世纪以来的“语言论转向”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语言的变化背后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学内涵。杰姆逊关于资本主义文化分期的思想,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发展在不同阶段的内在逻辑,也为考察西方语言论转向的文化学内涵提供了很好的参照系。语言论作为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变化正体现了资本主义文化发展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