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至今,我国已经形成了几个比较成熟的经济区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但是,这种区域不均衡发展的路径或模式也同时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各区域发展差距过大,协调机制不畅,立法冲突严重,直接阻碍了地区间经济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这种区域同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王春业教授的专著《区域行政立法模式研究——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背景》,对跨行政区划的地方行政立法之间的法制协调进行了系统阐述。这一新的区域行政立法模式研究,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转换立法观念、解决制度设计和创新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区域行政协作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力保障。从阐述我国地方政府关系基本态势出发,着重分析了长三角地方政府协作关系形成、区域行政协作多赢格局的内在动力、地方政府区域间协作的起点与关键,并运用健全需求表达机制、完善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基础等改革方式,以期重构区域行政协作体制。  相似文献   

3.
区际行政行为研究,针对的是地方政府行为中与其他地区有互动关系,对其他地区具有影响作用的一部分行为,地方政府区际行政行为的合作与否,直接关系区域之间的和谐共荣。当前,扭曲的区际行政行为设立起无形的行政壁垒,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瓶颈,弹奏着区域发展的不和谐音符。分析地方政府博弈心理,认为地方政府区际行政行为创新是促进区域和谐发展的有效"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4.
行政区划与当代中国行政区域、区域行政类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行政区划———行政区域———区域行政,构成国家与地方行政的空间分布与运行。当代中国行政区域为:(1)中央直辖市区域;(2)普通省制区域;(3)民族区域自治区域;(4)特别行政区域;此外还有行政边界和行政边界区域。各行政区域类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融合、制约和促动的。相应地,当代中国的区域行政也可划分为:(1)中央直辖市区域行政;(2)普通省制区域行政;(3)民族区域自治制区域行政;(4)特别行政制区域行政。各区域行政在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内相互依存;在整合的前提下,又呈现一定的区域特征。因此,当代中国行政区域或区域行政间相互尊重、依法行政;在利益上,国家宏观调控与区域间互惠互利相结合,这是国家行政得以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区域行政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区域行政与长三角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三角区域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最快、市场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其区域经济一体化正稳步推进、有序发展,这为长三角区域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区域行政不断向高级深化,最后走向区域行政一体化。长三角区域要获得更快、更健康的发展,从区域行政走向区域行政一体化是其内在要求,也是其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指出江西经济发展与江西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的不协调性,江西区域结构的不合理性及不适应性;提出对江西的行政区域、经济区域、教育区域等进行合理调整是江西战略发展的选择,是实现江西跨越式发展的必要调整.  相似文献   

7.
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区域内法制协调特别是地方法制协调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区域行政立法模式研究》一书从法律的角度,首次提出了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立法新概念——区域行政立法模式。它是各行政区划的政府针对共同经济事务共同立法的模式,以协调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地方行政立法不协调以及立法冲突的局面。该书对区域行政立法做了特征性描述,并分别在体制、程序、原则、监督机制等立法相关问题上不断创新,这项研究不仅拓宽了立法研究的新领域,而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分割式的地方行政立法现状已成为一体化的障碍.为克服这种矛盾,区域行政立法必然也要一体化.应构建一种紧密型的地方行政立法协作模式--"区域共同规章",即在一定的经济区域内,对相同或近似的行政立法事项实行共同立法,并能在一定经济区域各行政区划内统一适用.目前,区域共同规章的构建还存在不少法律上的障碍,应通过修改立法法和相关法律条款的方式,明确区域共同规章的合法性、制定的主体、可协作的权限和范围,解决其法律效力等级问题,确定立法的基本指导原则等.  相似文献   

9.
区域行政与长三角一体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行政一体化应重点强调三方面:一是区域行政决策一体化;二是区域行政执行一体化;三是区域行政监督与评估一体化。当前,长三角区域行政一体化尚未完全形成。从其现状看,行政一体化进展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长三角区域行政一体化一定要体现利益均享、和谐共赢的总要求,按照开放有序、区别对待、分层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但区域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冲突现象。文章提出实行区域内地方政府间行政一体化的地方政府间关系体制创新模式,试图通过深化地方政府合作,整合地方政府的相关权力,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利益冲突问题;设计了地方政府间行政一体化实施机制,对行政一体化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十六届六中全会把"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目标。这标志着区域协调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蓝图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区域协调发展受到重视,健全和完善与之相对应的区域政策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政策是一种典型的政府干预手段。在中国,就发展区域经济、深化区域合作、改善区际关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而言,大规模的区域政策肯定是必要的和重要的。从实践上看,我国的区域政策总体上仍存在诸多不完善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一道道难题,也是国内公共管理学界应该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本文立足区域公共管理视角,就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公共政策创新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闻出版业改革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地市级和部分县(市、区)媒体,推动其改革发展也是决定我国新闻出版改革成败的关键之一。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业态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媒体改革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从新闻出版业态区域发展理论的角度探讨区域性传媒业的一体化发展趋势,开展前瞻性思考,将有助于地方媒体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区域公共管理活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当前学界关注的前沿问题之一。对国内外区域公共管理研究进展状况进行系统梳理,指出中国区域公共管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中得到一些重要启示,认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区域公共管理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地方课程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致今天地方课程开发的弱势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既有课程体制上久积成弊,也有观念陈旧和市场经济熏染的功利主义心态,也有课程能力欠缺使然。所以,针对于此,应该从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支持力度,明确地方课程开发与管理主体理念,完善师资培训体系,重视科研院所专家指导,建立地方资源库,建立地方课程保障体系等几个方面入手,推动地方课程健康和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区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浪潮滚滚而至,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区域性公共问题急剧滋生起来,由此引发新型的治理形态--区域公共管理.区域公共管理要求政府打破行政区划的刚性桎梏,摒弃狭隘的行政区行政的种种制度缺失,建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视野下区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基础和政策框架.因此,文章分析了区域公共问题的滋生及其成因,剖析了我国区域公共管理中存在的制度缺失,并探讨了创新区域公共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依据灰色系统理论研究变量序列之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数量分析方法。人力资本的跨部门、跨区域流动,是市场经济中的普遍现象,人力资本的区域流动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实证人力资本区域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总量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证明人力资本跨区域流动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积极影响,我们应该提倡人力资本跨区域流动来进一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区域发展的态势十分明显。地方政府管理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区域公共管理的视角来看,以苏南模式、珠江模式和温州模式为代表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在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制度演进过程各有其内在制约因素,并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在中央放权的利益诱导下加剧了竞争,这客观上推动了GDP增长,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新一届政府提出了经济与社会均衡发展的理念,在公共服务领域增加投入、提升质量.由于中央政府掌握着财政资源分配和官员升迁的决定权,中央的政策风向标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某些地方将公共服务作为政府间竞争的新增长点,试图以此提升竞争绩效.以此为背景,通过对地方政府竞争进行政治和市场维度的二元划分,构建起相关的模型和指标体系.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通过统计排序对中部六省从1996至2005年问的竞争绩效和公共服务水平进行评估和比较,进而利用最小二乘法(OLS)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 (1)各省在政治和市场维度竞争上的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2)各省公共服务水平在2002年之后逐渐趋同; (3)经济发展水平与公共服务水平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4)公共服务水平的改进有助于提升当地政治维度竞争绩效,而政治维度的竞争优势反过来又有助于推动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两者构成一个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区域竞争力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新的世界分工不再以区域的资源优势、比较优势进行,而是按照区域的竞争力进行。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开展区域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有利于我国从更高和更新的层次发展区域经济。文章通过对区域竞争力理论的背景和三大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总结了区域竞争力理论的七个主要的观点,最后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