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大学生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使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针对融媒体时代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从完善顶层设计、组建专业队伍、加强教育指导三个方面提出了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融媒体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了社会各领域,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通过对"融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困境的描述和分析,提出树立"融媒体"传播理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加强优质内容供给,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人才的建设、培养和管理机制;创新"融媒体"传播平台,构建全覆盖的"大思政"格局;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媒体融合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优化路径。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融媒体"发展相融合,充分发挥"融媒体"的重要育人功能,才能不断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与移动自媒体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形式、手段和方法,实现了信息传播的资源共融、内容兼融、载体共融.在多种媒体通融、共生、共存的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因时而化、因时而谋,积极嵌入融媒体理念,从学生、组织、内容、传播四个维度出发,探索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高校网民人数的激增,网络日益成为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空间,网络传播方式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巨变。网络信息传播方式的新特点尤其是多元化信息的爆炸式传播,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相关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网络传播的研究,利用传播学的“5W”理论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此提高实效性,为“中国梦”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实现打下坚实思想基础。“5W”理论显示传播是一个目的性系统性的行为过程,其中的五个环节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重要课题。当代大学生政治文化在政治认同、政治态度、政治参与方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是大学生自身心理、家庭、学校、社会、大众媒体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优化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有赖于强化其主体意识,改善高校教育,重视校园网络导向和社会实践,形成全社会合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网络为媒介的思想传播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新空间,那种企图通过单纯的政府、技术和平台来管控、围堵信息病毒的方式并不能真正阻挡信息病毒的传播。而免疫式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有计划地将大学生放置在微弱的病毒环境中,以教育对象信息接受的理论水平、受教育层次和网络信息浏览数据为依据,全面了解大学生在网络中的思想动态,并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借鉴医学“免疫”效应,通过适当引入灭活的信息病毒,以增进大学生对信息病毒的免疫力。免疫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是为了应对信息病毒对主流思想、主流价值观冲击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一种尝试。当然,“免疫式”思想政治教育毕竟是将“思想病毒”主动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教育者在引入“疫苗”时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在实施时也需要思考和注意剂量把控、学生接受和教育者批判和引导等问题,避免免疫式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永恒命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面临着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境遇。面对全媒体时代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因时而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时代化。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也要夯实理论根基、遵循育人规律、坚持基本原则,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力、说服力、引导力,在求“变”中坚持“不变”。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既要秉持“求新求变”的理念,也要有坚守“以不变应万变”的定力,在全面准确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8.
网络媒体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发展的互连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型媒体,越来越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本文首先对网络传播信息的特征进行分析,并说明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思维方式等发生的广泛和深刻的影响,而后提出了努力构建网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榜样是时代先锋和社会楷模,是一定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并通过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榜样具有激励和示范的双重作用,捋清在网络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榜样认同的现状,借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通过坚持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的心理机制作用,多途径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能力,进一步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榜样认同方面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自媒体因其平民化、交互性强、传播迅捷等特点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使大学生视野更为开阔,思想更为成熟,价值观更为多元。随之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则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及道德法律意识的淡漠。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了解自媒体背景下学生的思想动态,提升政治素养,加大对学生媒体素养的教育,利用自媒体平台,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技术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整合,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文章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的双面影响,总结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提出了弘扬“慎独”精神,加强道德自律的举措,以期拓宽空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网络社会对与网络同步成长的“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一定的冲击.网络信息的“群体极化”现象使教育者的教学渗透性弱化,自媒体时代“守门人”的缺失使大学生不能甄别和抵制非主流价值观,网络中“身体缺场”使部分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频繁的网络互动造成一些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的障碍.这些网络时代的冲击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予以应对和改进,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强化隐性教育、打造网络平台、构建科学体系等策略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网络传播重构着当今社会的传播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基于对政治、文化、经济的认识、理解和赞同的大学生国家认同同样面临解构与重构的挑战。在网络传播自由性、匿名性、开放性等特质影响下,大学生群体的政治认知模糊、文化自信弱化、实践行为无序等问题日益突显,并直指大学生国家认同建构。面对大学生国家认同日益突出的多元化、矛盾化和盲目化趋向,高校应分析和把握网络传播和大学生国家认同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和搭建网络实践平台等方面来促进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融媒体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及其话语权构建等实现新发展;另一方面,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融合以及思政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坚持责任导向与制度保障相统一,营造风清气正的融媒体教育环境;要坚持需求导向与趣味引领相统一,搭建融媒体育人重要阵地;坚持政治思维与互联网思维相统一,推进融合型思政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在于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肩负起重大责任,把握创新精神的本质要求,扩展教育路径。高校要通过培育创新文化、积极开发网络载体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等手段,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实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网络作为强势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强化对该项工作的认识;网络的强势并不等于取代,校园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四大媒体需协同互补;网络的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柔性切入;要想方设法优化网络大环境和小环境,“堵”、“疏”结合。  相似文献   

17.
智能化媒体时代,算法技术不仅成为改变人们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的重要因素,还是大学生价值观认同建构的新变量。算法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范式,给大学生价值观认同建构带来一系列挑战:算法“受众本位”效应弱化大学生价值观认同理性、算法“全景监狱”效应引发大学生价值观认同疑虑、算法“网络圈群”效应加剧大学生价值观认同盲从。对此,需通过价值引领、技术规制、主体驾驭、法治制约实现对算法技术的规约和驯化,助推大学生价值观认同建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分子政治认同对于新生政权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建国后的头两年中共一直注重培育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思想改造运动本质上也是进一步培育知识分子政治认同的重要方式。通过改造,比较有效地培育起了知识分子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对于政治体制的认同,对于高校调整政策的认同。但“洗澡”与“过关”则失之于粗暴,而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一统也影响了学术的独立。  相似文献   

19.
推荐算法深刻重塑着信息传播样式,有助于建构起精准适配、精准施策、精准评估的智能思政图景。但算法权力的扩张带来的偏好迎合、趣味迎合、注意力迎合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消解、话语权稀释,并逐步解构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为有效规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推荐算法风险,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理性审视算法、引领算法、融入算法、驾驭算法,确保推荐算法的“育人为本,技术为用”,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20.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是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响应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必然要求。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需精准把握“00后”大学生学情新特点,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守好思想政治教育“云阵地”,全面构建线下教学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实践共同体,不断深化各族师生的情感认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大阵地”,线上线下双管齐下,铸牢“00后”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