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经过30多年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改革模式,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国模式,亦称中国改革模式。它包括改革的理论支柱、改革的原则、改革的模式及它与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模式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当前,一场由次贷危机演化成的金融危机已经在全世界蔓延,并且已经导致全球经济出现衰退的迹象.此时,又值我国处于改革开放30年,面临的国内国际经济、社会问题和环境有许多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下一步的改革如何走?如何在全球性的经济衰退的严峻时刻,针对新形势、新环境探索新的改革实践,化解危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目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于2008年11月1-2日在海口联合主办了"中国改革的下一步:变化与选择"国际论坛.邀请部分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迟福林、常修泽、张曙光、秦晖、倪红日、曹远征、汪玉凯、汤敏、左小蕾、沃尔夫刚*S*库恩等就"新阶段改革的趋势与目标"、"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新阶段的市场化改革"、"新阶段的行政体制改革"等当前改革最突出、最急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和辩论.此次研讨对于我们思索今后的改革之路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模式"作为中国应对改革开放及全球化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的战略回应,贯穿于近4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是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中国特色制度及政策方针的总和,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最终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彰显其在经济社会领域中具有强政府模式的独特特征。同时,不可否认,"中国模式"没有像曾经的西方那样,走依靠武力掠夺其他弱小民族来进行资本积累的霸权主义道路,而是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国民经济发生了质的飞跃,GDP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各方面的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中国也积累了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复杂。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1]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外理论界以"中国模式"来概括中国30多年来所形成的经验和共识,对于"中国模式"研究、总结的成果颇丰。历史实践证明,"经验"一旦被模式化则不可避免走向凝固化。"中国模式"既不符合中国的发展现实,也不利于中国的长远发展。理性看待中国后30年基于前30年的发展成就和不足,用中国经验或中国道路代称"中国模式"对于深刻把握国情,持续推进中国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运用政治经济学思路与方法分析中国30年的经济改革与转型,认为中国30年经济改革与转型的历史逻辑主要表现为:体制方向的确立--改革向转型的转变--从体制改革到制度创新--经济转型的深化.30年中国经济改革与转型的特征表现为:渐进性、外力推动性、制度变迁性和周期性.中国后转型阶段改革与转型的重点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市场经济良性运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转型阶段改革与转型的主要任务有: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强公共服务体制的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加强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保障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7.
由于计划经济的弊端,中国和俄罗斯在不同时期都进行了经济模式转轨,即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并形成了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两条不同的道路.分析两国经济转轨的历史条件及实施的经济模式,借鉴俄罗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运行中的经验教训,有助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模式"成为一个理论热点。从改革的历史来看,"中国模式"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当前,改革开放已进入新的时期,认真梳理"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逻辑关系,对于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余玮 《华人时刊》2009,(5):18-22
柳斌杰,中国新闻出版领域体制改革擎旗手、中国新闻出版改革的代名词。2007年,他被国际互联网选为"中国最有智慧的官员"和年度"最有影响的人物";2008年,他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60名改革人物"之一,且入选人民网"‘强国论坛'最受欢迎的十大嘉宾"之一。这位1000万新闻出版行业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10.
渐进式的改革道路已使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9.3%的速度快速增长;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却日愈扩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结合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考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寻找有效途径以缩小区域经济的发展差距,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便成了一项迫切的课题。一、建国前30年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我国是在旧中国积贫积弱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经济中国"和"政治中国"是从宏观层面定义中国发展的两个前后相继的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中国"出现在改革开放后。在"经济中国"背景下,中国的外交体现出中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等特点。随着"经济中国"向"政治中国"的转变,中国外交除了延续上一阶段的某些特征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同时,这个转变的过程不可避免地给中国外交带来困惑。只有正确解决这些困惑才能促进中国外交向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武建东在2008年11月17日《第一财经日报》撰文认为,改革开放初期的以西方国家制定的规则和习惯运转的中国经济改革,决定了中国增长的路线图是~种典型的从低端起步到高端竞争的上升模式。失败了,无损于国际经济体系的运转;成功了,就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和放大全球经济规模,并将重新分配全球体系的顶端。因此,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增长的现实路线,应将1978年中国推行的现代化从体系上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一是前期30年的改革和开放,它的主要使命是奠定中国新的生存方式和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增长造成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国内一些学者主张我国应借鉴西方"消费社会"模式,向消费型社会转型。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学者和民众(通过"占领华尔街"运动)却对这种模式表达了批判和否定态度。围绕这一"围城现象",首先从演化史的角度分析了西方消费社会在其发展中表现出的社会进步和致命弊端的两面性及不可持续的特征。其次,从"全球化时空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在促进消费、提高人民生活福祉的过程中可以从西方"大众消费"发展模式中汲取有益成分,深化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改革,但不能顺应西方经济霸权主义,采用"消费社会"模式。再次,从中国现代化的"新型现代性"性质、当代社会理论的最新成就以及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论证了中国创造新型的社会文明,走"生活型社会"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提出"生活型社会"发展模式的现实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报业经营体制改革正如火如茶.从20世纪70处代末部分报社尝试"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开始至今,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市场化改革、集团化改革和"转轨改制".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三个阶段:1、1978年前的"计划经济"理论与行政性的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相适应,有它的客观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2、80年代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与"双轨制"经济体制改革,虽然在理论上有突破,改革亦有成效,但本身带有不彻底的局限性;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和重大发展,它必将推进我国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公有权明确的不完全竞争型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6.
"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制,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体制也是伴随着这三个学制的颁行而建立、改革和发展起来的.论文通过对"三个学制"及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了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体制形成与发展的脉络,并对当前师范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兴办教育,"首重师范";师范教育,德育为首;突出师范特点,提高教育类课程比例,注重师范生从教能力的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国的前30年,构成“中国模式”的基础与前提。在深刻总结前30年执政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毅然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在苏东剧变后,又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改革开放的坚持者与深化者。文章认为,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成就了中国现代化的“中国模式”,同时赋予执政党与时俱进的时代品格。  相似文献   

18.
论文借鉴成熟市场经验,探讨中国资本市场"倒金字塔"结构"政策市"属性,揭示主板市场改革胶着的思维误区;进而提出矫正该结构的三个观点:1.由"侧重需求刺激"转向"侧重供应改善";2.由"侧重顶层攻坚"转向"侧重基层支撑";3.由侧重"监审合一"(集权)转向"监审分离"(分权)。据此论文强调:资本市场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大力拓展和强化"场外市场",配合简政放权与草根创业基本原则是"鼓励生产性努力"和"抑制分配性努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改革下一个30年,应该是类似奥运"五环"的改革,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制度改革.这种"五环式"的改革,环环相扣,融为一体.就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无论是与前一个30年相比,还是与1919年以来中国现代史的前三个30年相比,都将是一场更深刻、更伟大的变革.第一,改革的实质在于人的解放和自由的全面发展.应从横向、纵向和内核三个层面准确把握"人"的含义;抛弃"人本工具论",树立"人本实质论";由"不完全的、基础性人本"向"全面的、高端性人本"渐进式提升.第二,把握"双线均衡": 即寻求经济市场化与社会公正之间的最佳均衡点.主要包括推进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的改革,缓解社会财富"三个倾斜"(向政府、垄断企业和非劳动者倾斜)问题;资源环境产权制度,解决资源类产品价格和税收不合理产生的分配不公问题;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联手,运用"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机制,缓解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第三,促进"三个解放互动":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关系以及促进人自身的解放和发展,并使三者互动.第四,在"上"、"下"、"内"、"外"四个方面推进经济领域体制创新."上"创政府经济管理新体制;"下"创微观基础和市场体系的新格局;"内"创民生性和可持续发展体制;"外"创适应和应对全球化体制.第五,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制度的"五环"改革.要准确把握"五环改革"每个环的"中心";抓住"五环改革"之间的"交扣"性,使之一体化;增强"五环改革"的动力,注意防止"权贵"和"民粹"两种现象,特别是"权贵"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模式"最基本的是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特区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中国模式的基础和核心:经济特区的作用机理是中国模式形成的原动力;经济特区创造中国模式;经济特区与中国模式的实质一致;经济特区推动中国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