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格赖斯会话准则作为语篇分析的重要工具,为文学翻译实践过程中跨文化交流障碍的消除提供了新的视角.笔者以为文学艺术创作者也是遵循合作原则发送信息的交际参与者,故借助文化图式理论,从常规与非常规话语隐含意义两个角度探讨会话准则对提升文学翻译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格莱斯的合作原则是非常重要的语用学理论,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则是享誉世界一个多世纪的文学作品。独具匠心地尝试将二者结合起来。首先介绍了合作原则的四大准则:质的准则、量的准则、相关准则、方式准则,然后基于这四大准则对“血字的研究”中的人物对话进行分析,从语用学角度讨论了人物对话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增强小说文学感染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基本理论范畴,辨体对于文学总集的编纂、文论体系的构建、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的论争、文学创作的准则以及批评鉴赏的依据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方法论上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文学的总体特色是审美,文学的审美与文学的求真、崇善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作者比较透彻地分析了文学的审美与真与善的互真渗透、互相包含、互为前提的辩证关系。文学中的真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即善与美。文学中的善又必须从真出发,必须是美的善。文学的真与善是经过作家的审美处理的;美既是处理真善的最高准则,又是建立在真与善的基础上的,否则,文学的美就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5.
文学失范的现实危机,催生了文艺伦理学作为应用伦理学分支学科的出现.文艺伦理学是文学与伦理学文化互动的结果,它将人类生活的一般价值原则和基本活动准则应用于文学领域,为人类的现实生活提供一个基本的参照系统.文艺伦理学的建立是为人的存在和生活提供一种更具价值的追求方向,体现了善和美的统一.同时,艺术审美和行为善良也是人生意义生成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文学失范的现实危机,催生了文艺伦理学作为应用伦理学分支学科的出现.文艺伦理学是文学与伦理学文化互动的结果,它将人类生活的一般价值原则和基本活动准则应用于文学领域,为人类的现实生活提供一个基本的参照系统.文艺伦理学的建立是为人的存在和生活提供一种更具价值的追求方向,体现了善和美的统一.同时,艺术审美和行为善良也是人生意义生成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翻译理论中,翻译一直被看成以忠实为绝对准则,不具有任何创造性的行为。译者被认为应竭力摆脱主观性的束缚,使译文完全忠实于原文。但文学翻译有着不同于其他翻译种类的很独特的特点。在翻译过程中,很多因素必须被考虑在内,绝对忠实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文学翻译实践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已成为文学翻译不可避免的本质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8.
孔子文学批评思想新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孔子的文学批评思想,除了其著名的诗论外,对一般文学理论批评亦有具体而深入的论述,且自成体系。孔子的文学批评思想以“仁”为基础,以“文”为目标,以“中庸”为准则,探讨了文学的本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等理论问题。孔子的上述文学思想对后世的文学发展及文学批评理论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T.S.艾略特诗学的起点是文学的评价问题,他从讨论文学批评应该用什么参照物来评价作家作品入手,从而将文学"传统"提升到文学批评研究的核心地位。艾略特坚持文学体系的独立自主,主张任何文学评价活动都必须回到文学体系内部,用文学自身的"传统"作为评价准则。在关于"传统"的界定中,艾略特抛弃了通常仅把传统看作属于过去历史的僵硬封闭体系的认定,他在肯定传统"过去性"的同时还把"现存性"的概念引入到传统体系中,以补充传统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从而使传统成为一种过去性和现存性结合的历史意识,成为一个涵盖过去、活在现在、走向未来的动态开放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0.
文学失范的现实危机,催生了文艺伦理学作为应用伦理学分支学科的出现。文艺伦理学是文学与伦理学文化互动的结果,它将人类生活的一般价值原则和基本活动准则应用于文学领域,为人类的现实生活提供一个基本的参照系统。文艺伦理学的建立是为人的存在和生活提供一种更具价值的追求方向,体现了善和美的统一。同时,艺术审美和行为善良也是人生意义生成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李华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先驱,有其独特的文学观念。学界一般将李华的文学观念概括为尚古、宗经、载道。而实际情况是李华对于文学的定义有宽和严两重标准,"言饰而成文"是对文学宽泛的界定,"有德之文信"则体现出了严格的选择标准。宽严两重标准既不刻意把骈文排除在文苑之外,又自然将骈文末流置于择取的范围之外,这有利于以散代骈文体变革的顺利进行。此外,李华在论及文学时,认为文学应当重质亦重文,尚古而厚今,这种观念是对当时流行的重形式的文学观念的矫正,但又不至于矫枉过正。李华的文学观念深合时宜,又具有较深的理论价值,因而直接影响到了中唐的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文学观念的主体部分就是对于李华文学观念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影在尝试阶段从文学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电影指称的形成和确立、电影的摄制等方面可见明显的文学元素。中国电影是在对文学作品的转录和改编中起步和发展的。中国电影的尝试期与文学的变革期恰好发生契合,这种契合给二者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提供了语境。此际,中国新文学力主破旧立新,而中国电影一方面极力从中国传统文学中汲取养料,一方面有着强烈的独立诉求,使得二者在深度交融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间离。这种交融与间离既推动了二者的发展和成熟,也给中国文学艺术增添了新的元素和新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3.
人物形象塑造是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当前我国原创儿童文学形象塑造不力的背景下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儿童文学特殊的文类属性及其基本功能决定其人物形象是召唤并引领儿童读者展开审美体验的关键精神力量,大量经典儿童文学呈现出这样的文学规律。总结我国百年儿童文学人物形象的变迁及发展发现,形象塑造的美学症结依然在于解决成人社会观念中的“儿童本位”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外学术界在文学经典观上看似达成了统一,但其实二者之间还存在实际操作层面的诸多差异.比较赛珍珠等欧美人与中国某些学者对文学的识见,可以看出中外在古典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经典衡量上的差异,也可看出中国学者执行的文学经典标准普遍偏高,中外在文学经典标准实际操作层面有较大的差异.文学研究者应适当降低标准,进行文学经典扩容,将经典分类分得更细一些,适当宽容地对待文学作品的缺憾,同时文学经典也可走民族文化型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过去的几年里,“文学性”这个概念成为文学研究的一个焦点。其考察大致形成了两个派别的观点,一派被视为本质主义的,例如“纯文学”的概念就是本质主义观点的派生物;一派被视为非本质主义的,认为所谓的本质仅仅是一种幻觉。前者处理的问题较为简单,后者却是将自己置于不尽的问题之流中。与此相关,文学研究的成果是一种知识。知识具有多种形态,科学知识仅仅是一种形态,文学研究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研究显示的是另一些知识形态的意义。文学研究时常出现从概念定义出发来衡量具体的文学现象,而文化研究很大程度上就是用具体的分析抵制形而上学的理论趣味。联系后殖民理论来分析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援引西方的术语范畴可以阐释民族文化的特征,甚至成为反击文化殖民的手段。如果中国古代文论的概念、命题无法企及现今的理论高度,或者远远地游离于现今的历史语境,那么,这种理论就无法承担“现代转换”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经典文学时代的终结与后文学时代的来临,"经典焦虑症"在文学研究中普遍蔓延开来。这是由经典性期待而生成的一种恐惧的、焦虑性的"情感综合症"。它既是对当代文学的经典缺失的焦虑,也是对当代文学危机的忧虑与恐惧,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经典文学时代走向后文学时代的时代症候,出入于各种经典话语场。正是文学经典主义的现实存在及人们对文学经典主义的坚持,导致了"经典焦虑症"的产生。只有顺应文学生活的转变,才能正确地认识当前随着各种新媒介崛起与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形成的,有别于经典文学时代的各种"后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7.
文学理论界近年来盛行消解理论的不良风气,这其实是对理论的误解.理论的核心是观念的问题,观念的性质不仅是认识的,而且也是实践的.理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是反思的和批判的.要使文学理论在现实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最根本的就要在建立我们的文学观念上下功夫,以求为我们对现状进行反思和评判确立自己的思想依据.文艺批评的价值迷误表明,由于文学理论研究完全放弃了对文学本质、文学观念等根本性质问题的探讨,致使文学批评失去了自己的理论立场、眼光、原则和标准.  相似文献   

18.
外国文学对红柯小说的影响是独特而又深刻的.它为红柯的文学生涯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成分,还改变了他的生活,引领了红柯的异域之行.空间异域--新疆、时间异域--历史和陌生化的语言异域形成了一个"文学异域",在红柯一系列西部风情的小说中凸显出来,成为其创作的生长点.对于外国文学独特的择取,影响了红柯小说创作的取向,即追求人性的自然生长、赞美性格的原始强力,形成了红柯"清真"的小说理念和力为美、强为美、壮为美的朴素主义审美观.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努力已一个世纪有余,然而文坛经典之作却屈指可数;尤其是近十年来,伴随着话语转型而来的却是“失语”的焦虑;“颠覆”“消解”之后却不见有效的重构。具体表现在:一,我们的文艺理论一直在西方的文艺理论里徜徉;二,我们的创作在一味地模仿西方的现代形式。显然,我们的现代化已走入误区。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是照亮我们走出误区的圣火。  相似文献   

20.
经过新世纪十余年的激烈争论,中国的文艺学界开始逐渐冷静下来,一些更为重要的问题开始突显。文艺学应该处理好如下三种关系:文艺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文艺学与新的文化现实的关系;文艺学与中西文论资源及文学基本问题的关系。文艺学的"名不符实"实际上为其自身提供了拓展跨学科研究的空间,回归"文艺"本位,增强"历史"意识应该是文艺学学科的选择;新的文化现实需要新的文学分析方法和理论工具对之进行更有效的解释,这正是文艺学学科的主要任务;立足于中西文论资源的学术史及对文学基本问题的激活,有助于确立我们在面对"新的文化现实"时的学术立场和提问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