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民族高校学生现代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始终是民族地区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课题。通过对部分民族高校学生的深入调查,发现其人格现代化总体水平较高,但是存在着现代意识与行为偏离、理想主义色彩较为浓厚以及不同民族的学生现代人格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其中转型社会的现实影响,多元文化、历史的影响和教育因素的缺失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独立学院不同年级学生的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及其次元人格因素和特殊演算公式,采用分层抽样的办法,对独立学院4000名学生进行测试,获取有效量表3764份,结果显示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除依赖性、怀疑性两项因素的得分偏低外,其它各项人格因素得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情绪较为稳定。值得关注的是,不同年级学生的各项人格因素得分呈现一定规律性变化,其中大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特别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3.
教师人格是影响教师自身和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已有研究中对教师人格的界定、对教师人格特征以及教师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分析,特别是回顾有关优秀教师、专家型教师和创造型教师的人格特征研究的丰富成果,可以探究到教师人格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自尊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成就动机量表,研究了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以浙江中医药大学203名学生为对象,考察了自尊、人格特征、成就动机等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显示,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自尊、人格特征、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自尊、神经质、外倾性是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有效指标;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在不同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能否在青少年时代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其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更不容忽视。不同的家庭模式对子女的人格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学校中,教师和同伴对青少年的影响也非常重要。在社会生活中,社会文化导向对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也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帮助青少年发展和完善健康的人格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运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相关的研究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运动项群对学生的共同作用,探讨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不同运动项群对大学生的人格导向不同,而且作用时间的长短是决定人格走向的必要因素。科学合理地配置不同的运动项群,可以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提升大学生健康人格水准。  相似文献   

7.
大学优等生与学业不良学生人格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量表,对大学优等生和学 业不良学生共计99人进行了测量和比较,结果表明:大学优等生和学业不良学生在稳定性、 怀疑性、幻想性和自律性因素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在应用人格因素方面,从事专业有成就的 人格因素和学习成长能力因素上也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认知因素并不是造成大学生学习成就 高低的最主要因素,非认知因素与认知因素 一样都会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导致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作出的成就高低。  相似文献   

8.
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学习精力耗竭、热情减退等现象,称之为学习倦怠。对于其结构有不同的看法,但一般认为包括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降低。影响学习倦怠的因素有性别、年级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也有人格特征、自尊等个体特征因素和社会支持等外部因素。学习倦怠的结构,我国不同阶段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此外,跨文化研究和纵向研究也是学习倦怠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9.
对体育学院各专业学生进行人格评估以完善和调整体育专业大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EPQ作为工具对体科院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收集数据录入SPSS20.0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本校体育大学生比常模人群更外向,情绪稳定性较差,心理整合性适中.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外向程度最低,情绪稳定性最差,精神失调倾向最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精神整合性最高;社会体育-潜水专业学生社会化程度最高.男性学生在E、N人格维度高于常模;女性在E维度高于常模.专业对性别的交互作用表现在对E维度较显著.体育大学生的专业、性别因素交互影响其人格特质,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应该既注重因材施教,也要注重完善人格,以促进体育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量表,通过对126名高师生焦虑情绪和人格特点的测试,结果发现:高师生状态焦虑情绪与正常人群状态焦虑差异不明显,状态焦虑男、女生均略低于正常人群,特质焦虑男生略高于正常人群,对可能影响其焦虑情绪的家庭、学校及个人因素作了调查,并对不同因素在不同学生身上产生的影响作了初步的研究;同时还发现男女生状态和特质焦虑情绪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对男生高于女生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谈话;最后对文、理科学生焦虑情绪进行了对比,发现差异显著,其原因可归为与人格特点、专业学习和所学专业的满意感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人格优化系统是指在影响大学生人格优化相关因素内在联系中所形成的互动整合、并具有特殊功效的有机结构状态,主要体现为课堂教学、课外教育、社会实践、舆论导向、示范引领、制度建设等相互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等形成合力的大学生人格优化培育系统。积极构建大学生人格优化系统,对于培育大学生良好人格,提高大学生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格特质是反复多次由人格需要引起 ,由人格判断决定的行为所形成的一种反应定势。培养大学生的优良人格特质 ,就是要使大学生在各种环境下所形成的行为定势能符合社会需要。本文从人格需求和人格判断出发 ,分析影响大学生人格行为的环境因素 ,提出培养大学生优良人格特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学校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而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以艰苦奋斗精神为强大动力支撑的。科学把握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充分认识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采取有效措施,把艰苦奋斗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塑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学校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必须认真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理工科大学生人格特征与防御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防御方式问卷(DSQ)等方法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其防御机制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不同性别、年级、专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发展学生的个性,是现代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音乐教育的价值和基本理念告诉我们,它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达到人格完美境界,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必须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优势和特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尽可能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切实保护和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差异教学,使他们成为具有鲜明个性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人。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研究了湘西苗族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 苗族大学生是一个具有鲜明人格特征的群体。 2 在苗族大学生内部 ,其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人格特点。 3 苗族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 ,苗族大学生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 ,以及苗族大学生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是形成苗族大学生人格特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采用量表测试对贫困大学生人格状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贫困大学生人格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和谐人格、冲突人格、退缩人格、畸变人格,它们各有其不同的内涵特点。我们可以根据贫困大学生不同的人格类型对其进行教育、支持、引导,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学生人格偏常发生率以及性别差异,对中学生正常人格特质和人格偏常特质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和大五人格问卷简版(CBF-PI-B)对扬州?常州和合肥地区3所中学1 350名高一年级学生展开调查?结果:①中学生10种人格障碍的阳性发生率为3.6%~41.1%,最高为强迫型是41.1%,最低为反社会型是3.6%;某些人格障碍分型阳性发生率存在性别差异?②大五人格5个维度中,在神经质?宜人性和开放性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③大五人格特质与PDQ-4中人格障碍各分型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中学生存在一定比例的人格偏常问题,男女存在差异?中学生大五人格5个维度与PDQ-4中各人格障碍分型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对师范大学的177名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认知方式进行测量,探讨师范大学生的人格各因素在性别、文理科和城乡上的差异以及人格和认知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国人格量表所测量的人格和场依存性认知方式之间并不存在着相关,大学生的许多人格因素在性别、文理科及城乡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高职女生个性特征和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五因素个性问卷(NEO)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应付方式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女性群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2.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在个性特征上存在专业差异。3.高职院校的女生以积极的应付方式为主,较少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4.高职院校女生的个性特征与应付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