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宪法学角度探析国家结构形式的源与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结构形式是随着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它的原始形式有城邦制、联盟制、帝国制、等级分封制和专制中央集权制五种.现代国家结构形式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它分为单一制和联邦制.前者进一步分为中央集权单一制、地方自治单一制、中央地方均权单一制和民主集中单一制四种类型,后者也分为分权制衡、中央集权、民主集中和民主自治四种类型.单一制和联邦制各有所长.从某些方面看,联邦制比单一制更具有历史合理性,因而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不存在单一制必然取代联邦制的问题.但从具体国情看,我国的结构形式在总体上仍应是单一制.  相似文献   

2.
香港特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比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要大,比联邦制国家的成员国的某些权力也要大,但这种高度自治权的性质是单一制国家结构下的地方自治权。香港特区和其它省、直辖市的法律地位一样,都是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域。香港社会少数人鼓吹香港拥有所谓的"民族自决权""次主权""固有权力""剩余权力"等,是有意或无意地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结构实行的是单一制,是有意或无意地把香港特区视为联邦制成员单位、独立或半独立政治实体。  相似文献   

3.
国家结构形式是随着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它的原始形式有城邦制、联盟制、帝国制、等级分封制和专制中央集权制五种。现代国家结构形式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它分为单一制和联邦制。前者进一步分为中央集权单一制、地方自治单一制、中央地方均权单一制和民主集中单一制四种类型,后者也分为分权制衡、中央集权、民主集中和民主自治四种类型。单一制和联邦制各有所长。从某些方面看,联邦制比单一制更具有历史合理性,因而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不存在单一制必然取代联邦制的问题。但从具体国情看,我国的结构形式在总体上仍应是单一制。  相似文献   

4.
从"集中"和"分散"的意义上对政府体制进行分类,国家结构形式可以分为联邦制(federal system)和单一制(unitary system)。各国由于历史传统、民族状况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状况的不同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采用了适应各自国情的国家结构形式,即政体。美国是典型的联邦制国家,其核心内容是各州在尊重和维护联邦权力的前提下行使各自的政治和经济自主权,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范围由宪法予以明确;而中国实行的是单一制政体,强调的是国家权力向中央政府集中和对重大事件的集权决策。然而,看似处于两个极端的政体模式,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趋同,前者从分权走向集中,后者从集权走向分散。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转型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将是改革成败的关键。通过研究和比较两种政治体制下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借鉴联邦制下有益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精髓和原则,以期在既有的单一制政体下确立一种解决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新原则。  相似文献   

5.
美国、英国、法国分别作为分权联邦制、分权单一制、集权单一制的典型国家与中国国家结构形式有着相同的特性 ,即具有历史承继性、载体规范性、内容多样性、发展动态性。中国与上述三国国家结构形式的不同之处在于 :历史承继中有超越 ,内容的兼容性更强 ,更强调国家利益至上、中央权力优先的政治理念 ,实际运作中行政体制和制度外政党体制的影响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6.
美国、英国、法国分别作为分权联邦制、分权单一制、集权单一制的典型国家与中国国家结构形式有着相同的特性,即具有历史承继性、内容多样性、发展动态性。中国与上述三国国家结构形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历史承继中有超越,内容的兼容性更强,更强调国家利益至上、中央权力优先的政治理念,实际运作中行政体制和制度外政党体制的影响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7.
现代国家是预算国家,预算国家必须要有国家预算,国家预算必须要进行预算管理,而预算管理体制的选择决定了国家预算管理的效率,从而决定了现代国家的治理水平。历史地看,预算管理体制分为集权模式和分权模式,集权模式主要由单一制国家采用,分权模式主要由联邦制国家采用。然而,单一制国家的集权模式也经历了向分权模式的逐步转变,而联邦制国家的分权模式也逐步向集权的方向改变。演变的结果是,预算管理体制不在于形式上的集权或分权,而在于要清晰地划分各预算相关主体的事权,在事权明晰的基础上再配之相应的预算收支权力和责任,实现权责匹配。也就是说,预算管理体制中的权责匹配才是其本质属性。正是基于这一属性,有必要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预算相关主体的事权或者事责,并以此为基础形成预算收支权力和责任。   相似文献   

8.
各国宪法对国家结构的表述不同的原因是各国宪政发展的历史不同,以及法律文化、意识形态及其他因素有别。联邦制国家宪法往往以直接冠名、前言或首篇列出联邦成员名录来表述国家结构;单一制国家宪法则无直接冠名,也很少在宪法全文中用“单一制”这样明显的文字直接表述国家结构形式。无论是联邦制国家宪法还是单一制国家宪法,对国家结构表述的核心内容都是中央和地方权力的划分。  相似文献   

9.
张东荪的联邦制思想是从中国的现实政治出发的一种思路,他希望通过在地方建立联邦,在中央建立内阁这样的框架,转变中国从单一制国家为联邦制国家。张东荪的联邦观是与他的宪政法治思想与调和的哲学思想分不开的,联邦制能够实现自治与分权,一方面能使国家政治气息常新,另一方面则能防止国家公权侵害人民权力,妨害人民自由。但随着国内政局持续恶化,发现理想不能实现后,张东荪就逐渐放弃了自己的联邦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0.
香港特区某些人之所以长期鼓吹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区的管治权是类似英国女王那样的虚权、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区的管治权只有外交和国防两项、"港人治港"表明中央政府不能治港、香港特区拥有自己的"固有权力"和"剩余权力"等,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或故意抹杀中国的国家结构是单一制而非联邦制,不知道或故意抹杀香港特区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一个地方政权,而非联邦制下联邦政府和成员单位共同拥有主权、各有一套宪法法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分权化改革所产生的强劲经济增长势头使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政府权力赋予”的激励功能上,却忽视了“权力约束”对政府所能产生的市场维护和市场发展的合理激励。西方财政分权理论设定了要素跨区域流动的严格前提,实质上提出了一个分权激励与权力约束的对称性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地方政府扩展市场和分割市场的正反两种行为趋向,从制度视角分析了分权化体制对地方政府悖论行为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基于对体制纠错的思考对我国分权化体制的“分权激励与权力约束非对称”的制度安排缺陷进行了反思,在以西方财政分权理论中的政府权力约束为假定的条件下,从分权激励的逻辑推进上论证了政府权力约束的重要意义及实现政府权力约束的“依法行政”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央与地方的权力行使上,我国宪法体制下的纵向分权具有分工性;在地方政府的产生方式上,我国宪法体制下的纵向分权具有分割性.由于我国纵向分权的模糊性,有必要借助于立法来廓清中央与地方权力的界限.  相似文献   

13.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多元利益诉求的兴起,中国各级政府顺应世界治理的发展趋势,推行各项改革以实现政府—社会的关系调整与权力配置,从而提升政府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但随着地方政府自主发展意识与权力的强化,区域地方政府间合作却陷入困境。从治理导向即分权化框架和治理的核心理念出发,剖析区域地方政府间低效合作现象的深层机理即分权化体制下的权责失衡与“经济人”的行动逻辑,继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以完善分权化宏观制度为支撑、以培育公民资格与多元治理主体为基础、以建立治理组织网络模式为依托的有效途径,构建区域地方政府引导下与市场、社会组织、公民高度融合的区域多中心治理体制,以保证区域地方政府间合作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4.
由于财政分权和垂直控制的人事体制使地方政府处于一种独特的"自主"地位,并蜕变为具有自我特殊利益诉求的行动主体.只有恢复它们的公共性基础,地方政府才能克服这种"自主性",才能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过程中制度创新的形式可能纯粹是市场诱致性变迁 ,也可能是政府强制性变迁。改革以来 ,我国企业所有权制度的变迁是一个连续和渐进、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的交织过程。第一阶段中央政府放权改革最大的成功是促进了市场的发育 ,引致各级政府在第二阶段改革中的行为具有很强的市场性 ,并在第三阶段出现市场诱致的企业内部多中心分权制度。  相似文献   

16.
“营改增”政策虽然目前为企业带来税负的下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方政府财政困境,导致地方政府乱收费及预算外资金的出现.“营改增”政策的负效应源于我国财政分权制度的弊端,这些弊病中最为严重的是地方政府负债、权力失衡与失控.“营改增“政策初衷的实现有赖于健全的财政分权制度.为此,必须建立健全我国财政分权制度,即制定《财政收支划分法》,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益权、财政支付责任等,并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  相似文献   

17.
财政分权是政府管理促进效率与公平的基本思路,分税制改革立足于实现中央与地方财权合理分配,是财政分权的重要举措。但是实施二十年以来,出现了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缺位与不足等问题。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其改革确立的县级财政负责的财政供给体制使之与分税制改革紧密相关,也就使得分税制改革带来的地方财政问题彰显在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上,给农村义务教育带来了可及性、效率与公平等方面的众多问题。更优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需要一个不断发展与改进的、更有保障的财政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18.
垂直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与环保部门的权责对称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以及环境治理困境倒逼环保管理体制改革,省级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实行垂直管理正是结合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一种应然的理性选择。基于地方政府限权和环保部门放权的分析框架认为,环保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体制虽然能突破"属地管理"和"双重领导"带来的执法困境,但并不能完全抵制地方政府以其他形式进行合法性行政干预造成的权责不对称。因此,应通过加强"权责匹配"与"执法下沉"协同规避"地方化";突出"责任倒查"与"执法督察"结合强化"行政问责";注重"跨部门合作"与"社会参与"互动实现"协同治理"等方式动态调整地方政府限权与环保部门放权之间的平衡点,进而实现地方政府与环保部门权责对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纵向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体制改革所引起的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变动情况;着重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失衡在财政体制上的原因,并提出了以分税制重塑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措施。本文认为,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和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实行分税制和分权制,必然要求以财政及其它经济手段作为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主要发生在中央与省的关系层面,省以下分权由地方政府参照"中央—省"的制度安排自行调整。本文对中国县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双重援助依赖"引起了省以下政府的过度集权;与县级政府相比,省级政府的权力和资源更容易被地方精英所觊觎,并产生更大的"横财效应"和"贪婪效应";资本等生产要素在省内的流动性比省际间要高,分权条件下县级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激励更强;"省直管县"制度难以孕育县级经济发展动力,对根本解决县乡财政困难作用有限,借鉴"命令模式"建立省以下分权制度可能会找到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