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山.注视     
克莱齐奥 《社区》2009,(32):49-49
我想谈谈实在的美,谈谈人的眼睛,例如山,例如光。 阳光下,它很大,它的石壁,它的褶皱,它的沟壑,它的覆盖着易碎泥土的缓坡。它的雪崩似的滚滚尘埃。它在光的中心,它像盐,像玻璃一样闪亮。它岿然不动,  相似文献   

2.
李沅 《金陵瞭望》2011,(7):10-22
它迅速,以最直接的亮相将城市的故事与文化精彩呈现。 它缓慢,以最温柔的表达把城市的氛围与居民悄悄浸润。 它有着坚硬而沉默的外表,你却党得它定有鲜活生动的灵魂,热情交融。 它承载深厚而久远的内涵,你却觉得它质朴亲切得可以拥抱,触手可及。  相似文献   

3.
小羊吃草     
一只饥饿的小羊走在沙漠中,不久它发现了两片草地A和B,它先向A草地跑去,当它到了A草地附近时,它发现草地B比A更茂盛,它就放弃了A而奔向B。当它来到B草地附近时,结果发现B还不如A茂盛。然后它又返回往A草地跑。  相似文献   

4.
找风     
《阅读与作文》2009,(1):64-67
“树儿见它摇头,花儿见它弯腰。水儿见它皱(zh&;#242;u)眉,云儿见它就跑。”小朋友,猜一猜,它是什么?对,它就是“风”。风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风就在我们的周围,只要仔细观察,就能找到它。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找风”,好吗?  相似文献   

5.
月亮在西方文学和中国文学作品中通常用来象征贞洁、辉煌、忠贞不渝、美丽、爱情。另一方面它也有许多的贬义,如它有圆缺盈亏,它暗淡丑陋,它使人和动物情绪波动,它跟坏人也有联系,它靠反射太阳的光芒而发光,它冰冷,月蚀是不祥的预兆,月亮还是一个会惩罚、报复人的形象。此外,中西方文学中还有许多与月亮有关的比喻也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上,有一种植物,它不但形状长得奇丑无比,而且它的茎、叶和皮都含有巨毒的汁液,一旦人的皮肤沾上这种毒汁,会被严重刺激而过敏,最可怕的是,吃下它的三枚果实,就足以致命。因为它丑陋,因为它有毒,所以人们讨厌它、畏惧它,并为它取了一个难听的名字:麻疯树。麻疯树原生长在中美洲,  相似文献   

7.
《山西老年》2016,(4):43
比熊犬半岁后,可以让它适当地与外界接触来提高自身抵抗力。外出后比熊犬总是变得脏兮兮,这个时候就需要给它洗澡清洁一下。对于初次洗澡,比熊犬总会产生一些恐惧感,它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我们不安抚它,或者强制让它洗澡,那么很容易让它产生对洗澡的阴影,想要降低它的恐惧感,从而喜欢上洗澡,我们需要掌握  相似文献   

8.
争宠的驴子     
余斌 《可乐》2011,(7):47-47
一家农户养了一头驴子。这头驴子每天都要驮柴运薪、拉货载人,身体很疲累。即使这样,主人也没有给它过多的关爱。这家农户还养了一只小狗。这只小狗什么都不做,只要主人把脸凑过去,它就会不停地舔他的脸;家里的人一叫它的名字,它就高兴地飞奔过去,汪汪大叫;抚摸它的头,它就直摇尾巴;凝视它,  相似文献   

9.
范泽木 《社区》2011,(26):25-25
随遇而安。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窗棂上的那棵小草。我不知道它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它为何会来这里。我发现它的时候,它已经露出小小的嫩芽。阳光下.两片嫩芽显得虎虎有生气。那种翠绿的颜色让我兀地感到生命的气息。随着天气不断变热,我不禁担心起来。它迟早还是要枯萎的吧。没想到我的担忧恰恰是多余的。它不仅没有萎缩,反而越来越有生命力了。它的根须已经扎入窗棂的泥土里,它的叶子越来越肥,就像一个虎头虎脑的娃娃。  相似文献   

10.
温馨     
温馨是纯粹的汉语词。近年常读到它,常听到它;自己也常写到它,常说到它。于是静默独处之时每想:温馨,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是某种情调吗?是某种氛围吗?是客观之境?抑或仅仅是主观的印象?它往往在我们内心里唤起怎样的感觉?我们  相似文献   

11.
在朝鲜古代,乡歌的诞生意味着真正意义上国语文学的开始。新罗人认为作为一种民族诗歌形式,乡歌有很强的审美功能和社会价值。尽管三国以后文艺快速发展,但人们在文艺的社会功能方面依然存在着神秘主义的观念,这无疑是当时人的世界观在文艺观上的反映。在文艺实践中,朝鲜新罗人还发现文艺有明显的审美教育作用和达意宣志的作用。新罗人的这些乡歌观,为以后文艺批评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流行歌曲是商品,又是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形态。我国流行歌曲三十多年来的发展,经历了质疑和争论,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直到二十一世纪,她冲破了曲风单一的尴尬境地,迎来了多元化的时代,这期间留下的可供回味的经典曲目,都是深刻反映出当代人的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映照着每一位喜爱和关注她的人。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柯尔克孜族与新疆柯尔克孜族虽同出一源,但两地的民歌却随着历史的推移和易地迁徙,逐渐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风格和特点。黑龙江的柯尔克孜族民歌在传统的柯尔克孜族民歌基础上,更多地吸收了蒙古族、达斡尔族音乐的丰富营养,在体裁、旋律形态和节奏特点等方面形成了与新疆柯尔克孜族民歌不同的、独具特色的黑龙江柯尔克孜族民歌风格。  相似文献   

14.
宋秋敏 《南都学坛》2011,31(3):61-65
情爱主题乃是唐宋词所最常表现的主题之一,而纵观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流行歌曲,情爱主题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唐宋词与当代流行歌曲中的情爱主题,既有一脉相承之处,都表现为情爱意识张扬、艺术风格偏于柔弱,又散放出了各自不同的时代气息,展现出了面貌各异的文学景观,在爱情观念、表情方式、形式语言方面表现各异。而且,由于情爱主题乃是唐宋词与当代流行歌曲所包孕的丰厚人生意蕴中的一个分支,所以通过对词中情爱主题的审视和剖析,也就有可能以点窥面地感知当代流行歌曲之于唐宋词在题材内容方面的传承与变异。这不仅具有文学方面的价值,也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雅俗的审美心理比较及其审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俗的审美特性及其内涵的不同决定了二者的审美心理存在较大差异。雅的审美心理与日常心理感受相距较远,它对人的心灵有深层次影响;俗的审美心理则接近日常生活,其影响浮于人的精神表层。雅俗的审美心理既存在相通点,也有相悖之处。一般来说,二者在反映生命的本真状态及普世价值时是相通的,而在反映各自不同的其他价值时则往往相悖。其相悖性决定了审美者必然产生审美偏向。它给我们的审美启示是,根据雅俗的审美心理对人精神的不同影响来建立审美自觉,可使人们更好地把握这一自由性质的活动,促进精神健康与成长,并有效地引导文化市场的走向。  相似文献   

16.
所谓俗文学,一是民间文学,二是文人拟作。于是若讨论民歌,还须观照“拟民歌”,尤其是具有民歌视阈的理论,它们虽如散金碎玉、吉光片羽,却也实在是价值不菲。自文学“自觉”之后,雅化之声一浪高过一浪,虽然回归“本色”、“亲风雅”、“真性情”的宏论问出,但皆“羽弱声微”,未能唤醒学界,民间文学始终是文人文学的附属物。虽然民歌、拟民歌早已登上大雅之堂——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但还没有真正走进现当代文学史。学界并没有正视民歌一次次地对文人诗的挽救,并没有看清音乐性才是诗歌一以贯之的红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文学",是一个广义的泛文学概念,它包括美文学和学术文章在内的一切文字著作。"文"的本义是"错画"、纹理,汉字都符合"错画"、纹理的特征,因而汉文字著作都可称"文"。正如清人章炳麟所概括:"是故榷论文学,以文字为准,不以趁彰为准。"即衡量"文学"的特征是"文字",而不是"趁彰"——"文采"或"美"。与此相对照,西方"文学"更多地是指以"美"为特征的文字著作,或以"艺术"为特征的语言文字作品。这种"美"的"艺术"特征,或指"形象",或指"情感",或指"形式",或指"虚构"。中国古代文论诚然不乏对文学样式的"形象"、"情感"、"形式"、"虚构"等属性的分析,但从未把它们作为一般文学作品的必备特征来强调。  相似文献   

18.
瑶族长鼓舞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鼓舞是瑶族的民间舞蹈,是瑶族人古老的原生态艺术表演形式,它融歌、舞为一体,反映了瑶族独特的文化内容与特征,是瑶族民族历史、情感、精神与价值观的再现与记忆,反映出瑶族人民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人类早期的艺术形式,儿童美术在人类艺术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虽然在现阶段,儿童美术还不足以与成人美术平分秋色,但它已经渗透到成人美术的创作中,并且同成人美术一起在人类美术中绽放着灿烂的光彩。儿童美术显示的完整性、系统性特征,使其成为与成人美术并列的独立审美系统。  相似文献   

20.
在歌唱教学中运用创造想象与形象思维这点石成金的科学方法,激起学生对作品的情趣感知,叩击情感,打动心灵,调动其理解、体验等心理能力,培育学生健全歌曲演唱的审美心理结构,使学生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孕育、体验,创造歌声美,不但能演唱教授过的歌曲,更能具备驾驭高难歌曲,继续开拓思维,再创造更新、更美的歌声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