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立法和学理上,剽窃和侵害改编权是两个独立的著作权侵权行为,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常基于功利性考虑导致二者的区分出现混乱,以致"剽窃"裁判落空,"改编"裁判盛行;同时,司法实践中的混乱又反过来扰乱了立法、释法和法学理论的现有研究。因此,应当通过修改法律或者解释法律并结合学理研究来重新明确二者的界限,从而实现立法与司法、学理与实践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2.
司法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实践上客观存在、理论上需认真对待的时代课题,而分析模式问题则是系统研究司法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课题的逻辑起点。国外学界以法的理想类型及其所蕴含的法政关系理想类型为基础,明确提出了嵌入、自治、回应等宏观分析框架,以及法律、态度、策略和历史制度主义等微观分析模型。随着理论与方法上的不断进展,这些分析模式之间在经历了争执、批判和反思之后逐步呈现出一种调和和平衡的演变态势,司法系统与意识形态体系关系的均衡论、司法决策中法律因素与意识形态因素关系的调和论日趋居于主导地位。每一种分析模式都是对特定时代背景下法律现象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实践关系的理论表达,而诸种分析模式之间的演变趋势则植根于整体的社会变迁历程和法治发展进程。受政治化与专业化两种现实力量的直接影响,当代法律系统的局部自治与有限受制状态决定了自治与沟通兼备的交叉型分析日益成为司法与意识形态关系研究更为妥当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司法至上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冲突分为实体性冲突和程序性冲突两种 ,在解决社会冲突的诸多途径当中 ,由于国家垄断了武力 ,这就决定了国家的司法诉讼成为化解社会纠纷 ,解决社会冲突的终极途径。司法的终极性即司法至上。司法追求的是普遍的公正价值 ,司法至上的灵魂是司法公正。为此 ,我国的司法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司法公正这一目标 ,确立以民为本的立法观念 ,切实强化法律公示制度和完善审判制度 ,增强法官的独立性 ,将司法至上真正化为立法和司法的语言  相似文献   

4.
深受"人治"色彩浓厚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意识形态文化的前苏联法学的双重影响,我国司法观念严重缺乏权利本位意识,迷信于权力运用而疏于制约,习惯于个人遵从而非保障,特别是没有反映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民主自由传统和责任效率观念,严重阻碍了我国建设法治国家及其法律文化的进程.因此,必须借鉴、吸收西方先进法律思想以转变我国司法观念,推动司法改革.而移植公私法的划分及其依存的法治观念、原则和技术,则不失为一种颇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深受"人治"色彩浓厚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意识形态文化的前苏联法学的双重影响,我国司法观念严重缺乏权利本位意识,迷信于权力运用而疏于制约,习惯于个人遵从而非保障,特别是没有反映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民主自由传统和责任效率观念,严重阻碍了我国建设法治国家及其法律文化的进程。因此,必须借鉴、吸收西方先进法律思想以转变我国司法观念,推动司法改革。而移植公私法的划分及其依存的法治观念、原则和技术,则不失为一种颇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现了等级和阶级性,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中都充斥着不平等的思想。实际上,就对古代法律平等问题的考察而言,应该区分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在立法上,古代法律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体现了一定的等级性。而在司法上,古人始终认为应该坚持"一断于法"的司法平等主张,上下贵贱皆从于法。法律在司法领域得到普遍的适用就是司法平等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有效吸纳民意后的司法良性运作是保障社会公正的最后屏障,是司法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标尺。当前司法运作中的网络民意由于纠结于法律价值与社会事实之间,难以顺应我国当前社会转型与司法民主化的时代要求。体现在司法运作中,有效吸纳网络民意对于司法有效运作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而在事实层面,如果对网络民意缺乏有效的搜集与判断将导致吸纳民意的司法运作并不一定就能作出公正的裁判。因而,陪审制并没有完全化解这个矛盾,而鉴于陪审制在现代司法民主制度中的不可撼动的地位,现实可行的办法是做好网络民意的搜集和判断,在回应司法民主价值诉求时也有效避免网络民意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科技法形成一个独立的法律体系势在必行,科技法学也必然应运而生。科技法具有客现性、科学性、实践性、实体法和程序法合一性及国际协作性。科技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科技立法的渊源及法律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科技工作及其立法任务、科技司法理论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现今的司法诠释体制导致了司法权侵越立法权的格局,导致了司法的弱化与教条化以及副法体系的产生,其实质都是志在追求一种"法律的公理体系之梦".随着司法实践理性的逐步展开,刑事司法诠释应当实现从宏观立法叙事到微观司法论证的转变以及由法律科学主义向法律实践理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社会学视野中的法律功能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功能是指法律作为体系或部分,在一定的立法目的指引下,基于其内在结构属性而与社会单位所发生的,能够通过自己的活动造成一定客观后果,并有利于实现法律价值,从而体现自身在社会中的实际地位的关系。法律功能是法社会学的核心问题,它与法律作用、法律任务、法律目的以及法律效果具有区别。对法律功能从不同角度、依照不同标准可以作出不同分类。按社会学功能理论,法律功能可划分为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以及法律的正功能、反功能与非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