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成都市武侯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服务需求"调查数据为依托,对影响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选择的诸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对城市老年人而言,其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选择受性别、文化程度、婚姻、居住方式、经济状况、养老意愿、子女数目等因素影响,但现阶段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形成显著影响的主要是年龄和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化生活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内容,改善和丰富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对于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意义重大。通过对安徽省六安市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发现,虽然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内容比以前丰富,但因收入普遍较低、农村基层老龄组织发展缓慢等,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仍然较为单调和枯燥,需要切实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重视和强化农村老年协会的作用,以及探索民间资本进入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加快,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关怀服务需求引起社会的关注.上海市作为中国目前老龄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城市,对其研究发现,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现处于中等水平,不同群体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在精神关怀服务的推广方面,通过研究老年人选择精神关怀服务需求时的影响因素,发现该项服务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均存在很大的需求潜力.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为社区和医院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基于武陵民族地区恩施市农村老年人的实地调查数据,对农村女性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以及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整体上农村女性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不佳,尤其是受气候环境及饮食习惯影响,其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等慢性病发病率较高。在养老服务的需求方面,农村女性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最高,对精神慰藉服务的需求次之,对生活照顾服务的需求最低。具体而言,对医疗保健服务的所有项目需求强度均很高,对精神慰藉服务的棋牌场所及跳舞健身场所等项目的需求强度较大。由此可知,为提高互助养老的服务效能,应加强农村卫生室和活动场所的建设,以保障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服务的实施;开展农村志愿活动服务时体现出一定的性别意识,以更好地满足农村女性老年人的需求;同时,通过完善农村养老经济保障,改善农村女性老年人的经济状况,促进其养老服务的消费。  相似文献   

5.
城市退休老人精神需求现状及社区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退休老人的精神需求包括尊重、健康、情感、文化娱乐、自我实现等8个方面,具有需求强、内容多、层次高、差异大等特点。目前,城市退休老人精神需求满意度较高。社区应通过加强人文和物质环境建设、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加强社区之间的联系和资源共享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城市退休老人的精神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6.
程新华 《社区》2023,(10):38-39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独生子女养多位老人的问题日益凸显,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现有养老需求。近日,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街道养老院与东城区精神卫生保健院(以下简称区精保院)举行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医疗卫生服务签约仪式,双方通过开展“医疗+心理+康复+照料”系列活动,着力打造“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贴心、更有温度的健康服务,重点满足老年人精神慰藉需求,消除老年人恐慌、抑郁心理,解除子女后顾之忧,促进医疗与养老深度融合,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精神需求对老年人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农村老年人作为老龄群体中一大组成部分,他们精神生活是否满足事关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在城乡差异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层次较低,精神生活单调,但他们中绝大多数对目前的精神生活比较满足,这种情况看上去令人满意,其实隐含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农村老年人缺乏追求高层次精神生活的内在动力,这将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阻碍。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0年8月对贵阳市1 518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老年人在经济支持、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社会交往和居住安排6个方面生活需求的满足状况,并将它们作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发现:经济支持的满足程度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最强变量,居住安排没有影响,其他4个方面的影响强度依次是: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社会交往、精神慰藉。从城乡来看,经济支持的满足程度是影响城镇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最强变量,但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最强的变量则是生活照料。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既有物质上的需求,也有精神上的需求。相对于物质上的供养,精神需求是更为独特而且重要的。老年人精神需求是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的集合体,而对其进行立法保障是保护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基础,符合保障人权、正义价值的本质要求,有利于维护老年人的正当权益。在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下,当代中国对于老年人精神需求立法保障存在立法过少、层级不统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约束性、操作性不强,相关法律制度尚待完善等问题。对此,可通过规范老年人精神需求立法、细化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具体内容,制定老年人精神权益保障相关配套法规、强化政府管理职责,完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健全老年人精神服务体系等措施来保障老年人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的生理需求、安全感等满足以后,归属感、自我实现等层次的社会需求才会浮出水面,而这一切获得以后.才会致力于公正、爱心、服务社会等高层次的精神生活。 我1997年博士毕业以后.进入国内一家一流的通讯企业工作,立即找到 了安全感和归 属感。三年后。 事业上小有成就,生活优裕,自然而然地会对现状有所不满,想要有所突破,于是谋划着如何自我实现。凭直觉,我觉得移民加拿大,会对我的自我实现有帮助。 和妻子黎移民到了加拿大后的头几个月,我们不得不从满足吃喝拉撒等基本需求重新开始,焦头烂额,经历丰…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3年北京市西城区老年人社会服务调研数据,对当前西城区老年人社会服务的供给、需求和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西城区社会养老服务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服务的需求率、供给率与使用率之间严重不平衡,即高需求率、低供给率和低使用率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老年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又造成社会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无法实现物尽其用。总结起来说就是“一高二低”,一高,即目前西城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量高;二低,即服务供给率低、利用率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总结为“七缺少”,即缺少资金、场地、人员、专业性、个性化、便利性和知晓度。社会养老服务的供给量应与需求量相适应,加大为老服务的资金支持力度,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拓展服务种类和范围,加大宣传力度等,以适应养老模式的转变、满足人民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2.
从当前人口老龄化以及居家养老服务推行的背景出发,以南宁居家养老服务大学生联合组织为例,指出志愿者组织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志愿服务内容与老人的实际需求脱轨、活动经费保障能力不足、志愿服务对象难觅及社会力量的参与不到位、志愿服务活动影响力不明显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志愿服务内容应与老年人的需求接轨、建立多方位的"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经费保障体系、加大"居家养老"的宣传力度及推动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等措施,以期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不仅有助于“健康老龄化”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现阶段,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制度设计不合理等原因,老年人社区医疗服务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应在分析和借鉴国外社区医疗服务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基础上,从立法指导思想和具体制度设计的角度提出完善我国老年人社区医疗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重大课题。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民主党派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主党派在推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其政治参与能力较强、政治参与热情较高、政治参与渠道广泛;应积极探索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新形式和新要求,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利益代表功能和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翻译史上各个发展阶段中的外汉翻译丰富了汉语语言表达形式,促进了汉语口语化和由文言向白话的转变,为小说创作准备了语言基础。域外小说翻译促进了中国古小说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使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其主要表现有:小说素材的准备、创作手法的丰富、观念的更新、叙事角度的灵活、体裁的多样化、功能的扩大和社会地位的提高等。域外小说翻译介绍了外国小说作品,展现了外国小说创作的巨大文学成就,孕育、培养了新一代中国小说家,中国小说因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6.
当代社会,表达权是一项基本人权,然而现实中公民表达自由的充分实现尚存在诸多制度限制和障碍,其结果是非制度化表达逐渐成为现阶段民众表达利益诉求的策略性选择,当前频发的群体性事件正是这种非制度化表达的极端表现。因此,正视群体性事件中民众的合理利益诉求,认可多元社会公民利益表达的正当性,并为之构建制度化的表达机制,或是一种妥善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可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老年型社会,独生子女的增多,“核心家庭”的出现,影响了老年人精神性权益的保障。文章阐述老年人精神性权益内容、分析难以得到保障原因、介绍以“核心家庭”生活模式为主的美国是如何建立老年人精神性权益保障制度,并提出完善我国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太行山是我国华北地区具有悠久和灿烂历史文化底蕴、丰富风景游憩资源的名山 ,发展以森林游憩为基本特色的户外游憩将对解决好该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矛盾发挥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调查和分析 ,得出太行山周围主要城市居民对户外游憩已有广泛需求的结论 ,并发现不同城市的居民对景观类型和游憩项目有着一些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9.
传统社会中,土地赋予农村老年人以绝对权威,农村老年人是土地的保护者。通过对X村的实地观察发现,当前农村老年人对土地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成为征地活动的推动者。社会变迁的冲击、城乡二元社会的对立、老年权威的丧失、对养老的顾虑以及某些不良心理的存在等导致了老年人对土地态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对农村老年人予以必要的关注与帮助对切实保护耕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氏罗(A.H.M also)认为人类的多种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级,这五种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教职工通过正常的工资收入,在生理、安全、社交三个方面的需要已基本能得到满足,而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必须通过象岗位津贴这种有效激励制度来满足。马氏罗的层次需要理论为高校岗位津贴制度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实践中也能较好地得到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