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期刊编辑在工作中的“无意侵权” ,包括编辑对本领域、本学科的学术热点、前沿动态不能准确把握 ,直接影响对稿件的判断力 ;不及时告知作者稿件处理结果 ;选稿标准不客观 ;未经作者同意 ,擅自增加或删减文章内容 ;多位作者署名的文章 ,目录页中不全部标出作者等。这些现象虽属编辑无意为之 ,但侵害了作者的权益。要杜绝这类现象 ,必先提高编辑的职业素质 ,主要是建立系统的、完备的编辑学学科理论体系 ;重新认识和定位编辑与作者的关系 ;编辑要加强对本学科的业务学习 ,强化对稿件的识别能力 ,把好选题关 ;要切实防范稿件加工中失真现象的出现 ;加强编辑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践行期刊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重视编辑人员的整体素质培养,包括在专业知识,学术修养和法律意识等方面,构建良好环境,建立高水平编辑队伍;要倡导人性化管理,采用和谐统一、平等透明、参与决策等民主方式,完善编辑管理制度;同时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编者-读者互动,扩大并优化作者源与读者群,最终实现期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茅盾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路,发现和培养了许多有成就的作家.茅盾的编辑实践活动,体现了他先进的作者意识.特别是茅盾在改革《小说月报》的过程中,一直贯彻作者编辑化、编辑作者化和读者作者化,这既是他主编期刊的重要举措,也是他主要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
编辑的选择是编辑工作的主要环节。编辑的选择与人生选择的关系是特殊与普遍的关系。编辑的选择是人生选择之一相。编辑的选择的前提有赖于作者和读者以及编辑自身的知识修养。做好编辑的选择,需要作者和读者的支持,需要加强编辑自身的修养,尤其重要的是编辑需要有和作者、读者合作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学术期刊作者自校环节的人本意识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期刊作者自校环节的人本意识是学术期刊设计作者自校流程和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也是检验学术期刊作者自校工作是否到位的唯一标准.通过解读学术期刊作者自校人本意识的基本含义,结合编辑实践,明确了学术期刊论文作者自校的基本内容,应选择的自校形式和方法,以及如何处理好作者自校的细节问题等,提出了学术期刊在作者自校环节应重视人本意识的编辑理念.  相似文献   

6.
编辑是编辑活动的主体,在编辑领域人际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编辑工作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从科技期刊编辑的角度探讨了如何与作者、读者、审稿者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7.
学报期刊的导向性甚为明显。学报要克服等稿上门,“文件汇编”的现象,必须强化编辑的主导意识。学报编辑工作可以通过组稿、审稿、培育作者等方式来实现其主导性。  相似文献   

8.
论技术类期刊编辑开展互动型服务的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编辑与作者、读者的互动式办刊受到越来越多的技术类期刊工作者的关注,各编辑部摸索出了大量的新点子和新举措。联系具体的办刊实践,论述了技术类期刊编辑开展互动服务的必要性、技巧与方法。编作互动包括:确保审稿的公正性;落实组稿和编辑中的互动细节;妥善对待稿件退修和退稿;建立核心作者队伍;缩短论文发表周期;进行相关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为作者服务的水平。编读互动包括:帮助读者释疑解惑;电话"销售"杂志;快速追踪读者口味变化;弘扬人性化编辑;积极开发互动性栏目;建立重点读者档案;吸引读者参与办刊。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是知识产权三大法律之一,本文对编辑的著作权法意识及其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确立这种意识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对于作者,对于编辑,对于作品所应持有的正确观念及品质。以期达到更好地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促进高校学术刊物向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加强交流,营造编辑与作者良好的合作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只有加强交流 ,才能营造编辑与作者良好的合作关系。编辑和作者要充分认识交流的意义与功效 ,交流的基础与原则 ,以及交流的障碍与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 40年代 ,男、女作家的小说创作在塑造现代女性形象时是两种文本、两种声音。同是女性对个人的坚执 ,男作家看来是自私、残忍 ,女作家看来则为对自我的尊重 ,对自由的尊重 ;同是女性对欲望的狂炽 ,男作家看来是淫荡 ,女作家看来则是自我生命成熟的标志 ,自我生命意识的张扬。男作家看来 ,如此 ,女性解放走上了反面 ,女作家看来 ,如此仍不够 ,仍不足以撼动男性中心世界的根基 ;男作家的创作有一股郁结之气 ,女作家创作则让人感到世界荒凉。对于人们进一步思考男权社会里女性处境、地位和命运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作家麦尔维尔、海明威与中国作家张承志、陈村 ,力图通过他们的小说为我们解开死亡之谜。虽每个作品的题旨不同 ,但都将一种灵魂向上的信仰高踞于痛苦之上 ,不停地追寻精神超越 ,即使在死亡面前也要显示出人之为人的精神力量 ;福克纳和阿成对死亡与自然的态度则是纯粹的静思 ,死亡和自然与它们的伟大形象融为一体 ,为不断变异的人在死亡与自然界的精神联系之间书写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里,发展各民族自己独特的文学与文化,以期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少数民族作家有着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学土壤和民族文化传统,反映民族的风土人情,展示传统与现代、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与矛盾,成为他们作品的独到之处。而越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就越能够在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作家的气质是影响作家创作水平的众多重要原因之一。抑郁质作家所独有的情感特征、性格、观察力、心境特征、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直接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冲动、创作水平以及作品的风格。分析抑郁质作家的心理特征,研究心理因素对作家创作力的影响,从心理学的气质角度研究文学创作,不仅是对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拓展,也是对文学创作研究的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对作家研究的忽视是造成文学边缘化的原因之一。在对理查德.鲍尔斯等十位美国当代作家访谈的基础上,借鉴人类学田野调查和口述史的研究方法,本文全面总结并深入分析了当代美国作家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和写作环境等。美国作家大部分在早期都有机会接受写作指导,并且有过丰富的人生历练。青年作家大多是科班出身,获得过文学创作专业学位,成名作家在大学任教者居多。写作环境便利开放,和同行交流机会良多。对美国作家写作状况的研究可以打通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隔膜,在作家写作与文学研究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促成文学爱好者、文学创作者和文学研究者共同关注文学的生成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清"范畴的研究,在探究其产生、发展和成熟的演变过程、确定"清"的内涵以及"清"的复义性和衍生性三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论作家形象     
本文提出了“作家形象学”的学科分支概念,从内涵、系统构成、特点、理论意义等方面,对作家形象这一文化符号现象作了初步论述,认为:作家形象就是社会公众以作家某些个性特征为核心,通过对其思想方面的某些要素加以概括,而在公共话语空间建构起来的,具有独特精神面貌的定型化形象;作家形象由理性评判系统和感性印象系统有机构成;它的特征是客观性与主观性、动态性与稳定性、集体性与寓言性等;作家形象在文学领域内具有重要的形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作家关于人与自然存在同一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既是社会的存在,也是自然的存在。在以关注现实斗争为首要任务的现代文学中,人与自然表现出一种持续的互动状态。生存主体面对社会动荡和理想飘摇,心灵视野不断拓展,既渴望逃离困境,又眷念家园故土;既向往现代文明,又留恋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原生态的自然存在。这种复杂现象曲折地表达了现代作家在探索人生和社会理想时的彷徨和清醒,其中既有现代性的追求,又蕴含现代性的反省与超越,显示出现代作家对外在世界独特的理解及接受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文艺理论中 ,谈到生活经验对创作的影响 ,很少谈到童年经验。事实上 ,童年经验对作家的创作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童年经验作为创作素材进入作家的创作 ;二、童年经验作为心理定势对创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老舍可说是接得上“地气”的“草根儿”作家.其原因除了老舍出身寒门以外,至少还有两个基本原因:一是他在青少年时期,有过佛教和基督教方面的双重宗教思想介入,对于普度众生与博爱世人的精神方式,心领神会,而且有深入的践行;二是他来自京旗满洲群体,继承民族的传统,接受过浓重的民间艺术濡染.老舍又不是一般的平民作家,而是其中的杰出者.其杰出之处,首先体现在他为了让自己的作品尽可能地通俗易读,使尽了气力.另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他的文笔坚持着通俗却不媚俗的原则.老舍还不满足于仅仅摹写出市民社会“低层次”的生存真实,他更善于以现代人文精神、人文情怀,烛照自己的书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