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当今大学生的诚信危机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大学生的诚信危机现状主要表现为:教育入口(高考)阶段的作弊;教育常规学习阶段的日常行为失范;教育出口(毕业)阶段的制假、毁约。应该特别重视由“不平”、“从众”、“求利”等心理因素构成的大学生诚信危机内源性原因;构建包括德育课、实践设计、教师垂范的诚信教育体系;尤其要通过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与奖惩机制,让大学生真正明白诚信确实是人的立身之本,是迈入社会的通行证。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考试作弊是由于诚信观不强,平时荒废学业;还有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存在误区,学校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方面存在不足,考试组织不严密等原因。杜绝大学生作弊的有效途径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规范考试程序;加强考试方式的改革,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大学期末考试作弊可分为资格性作弊和竞争性作弊。作弊行为的选择取决于制度约束力度以及成本收益权衡,监考教师对学生作弊具有重要影响。而监考教师监考认真与否,同样取决于制度约束以及成本收益权衡。预防大学期末考试作弊,应该积极探索期末考试制度改革,完善监考教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校园诚信等非正式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社会诚信的匮失,牵动并凸显了大学生若干不容忽视的诚信问题,诸如个人信用意识缺乏、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就业信用“掺水”。针对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应试教育的客观缺憾、德育工作存在的偏颇、学生对主观世界改造的放松、家庭教育的缺失等原因,必须坚持诚信正面教育、构建大学生信用机制、创建优良的诚信环境、加强网络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5.
课程学习和考试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考试的主要作用是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高校考试存在着作弊问题,作弊的实质是学生道德诚信的缺失或失落。解决考试作弊问题必须从道德诚信建设和法制建设的结合上着手,并以道德诚信建设为主去进行。  相似文献   

6.
高校考试作弊与诚信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且日趋复杂化。诚信的缺失是学生考试作弊的根本原因。高校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培养诚信品质。营造诚信氛围,完善教育途径,不断加强诚信教育,是杜绝考试作弊现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总体积极、健康,甚至是有建设性、前瞻性的,比如对道德的精神属性,对与自然、自身关系的认识等。社会的道德观念在变,我们的舆论引导要旗帜鲜明。性别不同,道德理想、态度不同:男性更具创业激情,道德上更宽容;女性更平稳,对两性关系态度更平淡。工科学生谨严,诚信学风更好;农科学生压力更大,追求更现实也显得更高,比较保守;文科学生更开放,更宽容,但作弊诚信状况也应引起重视。大三学生应予特别关注,他们考虑道德判断的比例在四个年级中最低,对作弊、两性关系的态度处于模糊程度的比例较高。总之,大学生整体道德状况令人欣慰,重塑社会的诚信体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考试作弊不仅损害了考试结果的公正性,还助长了社会的不诚信之风。从经济学博弈论的角度对大学生考试作弊与监考者之间进行收益-成本分析;通过调查分析表明,任课教师在上课认真程度和考试的难易上都与作弊相关;同时还与监考老师的考场严厉程度相关;与大学生专业偏好相关。最后,针对考试内容和方法、监考老师的职责以及专业导论或职业规划教育等方面提出防止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会计诚信缺失是个世界性问题。导致这种诚信缺失的具体原因互有异同。本文结合美国安然、世通公司的破产案例,就会计诚信缺失现象的“作弊”动机、外部环境、制度制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高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诚实守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从我校的具体情况看,虽然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整体上呈现出良好态势,但考试作弊现象比较严重,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度不高。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为大学生的成才和建功立业提供的无形资本。开展诚实守信教育,必须努力培养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加强校园的诚信文化建设;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大学生诚信行为;加强舆论监督,形成良好的诚信氛围。  相似文献   

11.
论编辑诚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文章探讨了编辑诚信在新的传媒形势下的重要意义,指出编辑诚信的具体涵义及行为规范,并探讨了从道德建设、法律保障、行业规范方面构筑编辑诚信体系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大学生求职诚信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个人道德素质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用人单位之间诚实有序和谐发展。本文从伦理学、法学和经济学角度诠释诚信的内涵,在阐述大学生求职诚信教育意义的基础上,讨论了大学生求职诚信的主体性、内生性、基础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征信立法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征信体系建设,立法必须先行。研究征信立法,首先需要研究征信立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等基本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既充分借鉴和吸收先进国家的征信法律制度,又切实考虑我国征信业发展现状和法律文化传统,以科学架构我国征信法律规范体系。我国征信立法的基本框架既应当包括征信法律,也应当包括征信法规、规章;既要有征信基本法,也要有征信专门法。  相似文献   

14.
与时俱进的江苏修辞学,其特色是勇于理论探新,不断加深对修辞本质的认识,比较好地处理了修辞学与语法学的关系,坚持诚信原则。江苏修辞学应当继续与时俱进,并加强修辞学的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15.
诚信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诚信文化应该上升到市场经济文化建设的核心地位。诚信缺失的严重危害使得市场经济文化必然要以诚信建设为核心,要培养信用观念、建立信用法规、规范信用行为,多管齐下,积极营造良好的诚信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6.
诚信是会计的立身之本,会计专业的诚信教育至关重要。会计诚信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提高学生对会计诚信的认识;第二,注重课堂教学中的诚信教育;第三,营造诚信的校园氛围;第四,开设会计诚信教育的相关课程;第五,建立学生诚信教育信用评价体系。通过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行业理念,共同构筑会计诚信的“长城”。  相似文献   

17.
为了卓有成效地推进惩防并举的反腐败工程,强化和改善反腐倡廉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工作。目前我国的反腐倡廉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任务,需要我们从内容和形式上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予以创新。新世纪我国反腐倡廉教育的内容主要应包括:(1)以“三个代表”为核心的党德教育;(2)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教育;(3)科学人生观、价值观教育;(4)公仆意识和正确权力观念的教育;(5)以“四自”、“五慎”为主要内容的个体道德教育。就方法和途径而言,主要应加强目的性教育、系统性教育、层次性教育和警示性教育,力求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以夺取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国经济实力逐渐增强的今天,各种商品服务的交易数量与质量都逐日提高,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促使合同法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合同法的规定是否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交易能否有序高效地进行。我国新合同法领先于世界水平,其规范内容与所发挥的作用无可替代。从合同法中诚信原则在该法中的体现出发,将诚实信用原则细化于规则之中,体现了该法围绕此原则形成的完整体系,也正是该法的亮点所在。但法律并不能面面俱到,便产生了法官自由裁量权与法律原则抽象性的冲突,因而对局限性的完善显得确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西诚信文化的差异,从中西诚信文化的社会背景、作用范围、价值取向以及约束机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中西诚信文化在纵向单向性与横向双向性、狭隘性与广泛性、道义性与功利性以及自律性与制度性方面存在差异的结论,从而启示我们必须将中国的道德诚信与西方的契约诚信、中国的自律诚信与西方的制度诚信有机结合起来,汲取西方诚信文化的合理内核,构建适应中国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诚信文化。  相似文献   

20.
人际交往诚信关注的是作为公民的个体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家庭生活领域中人际互动的诚信关系,情感性、非功利性和基础性是其特点。人际交往诚信是个人基本的道德品质,是建立社会诚信的基础。它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满足个人安全需要,减少不必要的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