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语动词不定式用体的某些规则张熙雄众所周知,俄语动词的体是现代俄语中最重要、最复杂的一个范畴,也是极难掌握的一个难题。为了尽可能地在语言实践中避免用体错误,本文就俄语动词不定式的体的用法作一探讨。一、在下列情况下,动词不定式必须用未完成体:1.在表示...  相似文献   

2.
英语动词有没有"体"这个语法范畴?如果有,又和"时态"关系如何?这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备受探讨和争论的问题。首先是试图参照B.Comrie的见解,基于"内部和外部视点"的理论,认为时态是指示性的,是说话者从外部捕捉事情发生的时间;而体则是窥视到了事情发生时间的内部,了解事情的发生呈现着怎样的状况,等等。因此,观察时态和体两者的立脚点有所不同,也就有必要设定"体"这个语法范畴。在这个前提下,对历史上各家有关的理论作了探讨,认为目前有不少人提出的"两时两体"系统是良好的,但也发现这"两时两体"系统存在着一定的学术"漏洞",因而提出英语动词应当分析为具有三个"体"(零位体、完成体、进行体)和两种时态(现在时、过去时),以弥补"两时两体"系统的若干不足。  相似文献   

3.
英语动词的“时”和“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英语语法认为,英语动词有16种时态,而现代英语语法则主张英语动词有两时和两体。两时: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时间(time)和时(tense)不同,时间是一个概念,而时(tense)则是语法上的称谓。两体:进行体和完成体,体必须和时连用,也可以互相结合。一种特定的动词时的形式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时间概念。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易仲良教授关于英语动词时态的理论及由此得出的直接时态和间接时态的分类(1999),基于李小川对英语动词间接时态的研究(2002),在易教授英语动词“五、二范畴体系”的框袈中,简析了间接时态的语法范畴体系以及与其它范畴结合的理拒,阐明了间接时态与其它语法范畴结合的语义关系是并列的语义关系,印证了间接时态作为独立的语法范畴体系确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英语谓语动词有多种时态变化,这些时态除了具有相对固定的用法外,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同时也具有一些变通替代的用法,它们使得语言更加简洁,精炼,在以过去时,现在对,完成时等时态替代将来时方面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英语和汉语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经形成了各自系统的语法理论和规则。把这两种语言相应的语法规则和理论加以对比,可以帮助我们巩固加深母语知识,对准确地学习、掌握、应用英语更是益处匪浅。以下我想对英汉两种语言的体作一粗略比较。 汉语动词的体比较发达。汉语有各种语法意义的体和专门表示各种体的形态标志,如“了”、“的”、“着”、“过”。汉语动词主要有六种体:完成体、进行体、完成进行体、经历体、尝试体(或委婉体)、一次体。而英语的体,最基本的只有两种:完成体和进行体,由这两种基本体结合  相似文献   

7.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使用带标记性的语言成分会比较困难,而这种困难的程度大小可以用标记性的强弱区分。有某些语言成分的标记——如英语中谓语动词在时体范畴内的形态变化——可能重叠出现。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习者在英语谓语动词形态变化的习得中,使用重叠出现的标记形式时比使用单独出现的标记形式更容易出错。这种现象可以通过多重标记的概念得以解释。  相似文献   

8.
“时”和“体”是有关英语动词的两个语法范畴。“时”以动词的形态为主要依据,分为现在时和过去时,表示动作或过程发生的时间,“时”与时间不同,“时”是时间这一自然概念在语言上的表达方式。“体”的构成以句法组合为依据,分为完成体和进行体,表示动作或过程在某一时间的表现方式或进行情况。“体”必须借助于“时”才能体现动作所表示的时间。每个“时”可以和一种“体”结合,也可以同时和两种“体”结合。“时—体”之说要比时态之说更具有可分析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意义内容同形式机制构筑的一个有机体,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词汇范畴,就其语义/修辞性能和关系形式的同构性进行分析和研究,这对认识语言至为重要。动词是俄语词汇的精华,而愿望动词又是俄语动词中较为集中、较为紧凑的词群,对愿望动词的五个语义范畴、修辞意义进行较为细致的描述和比照,并就其形式方面策用“兼容共现”这一特征手段,就愿望动词语义性能作出甄别和限制,对于我们积部分为整体地去认识和把握语言系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英语情态动词过去时形式是否有“时”的标记有两种不同的观点。通过反驳无时态论观点从而论证过去情态动词具有过去时态,并通过语义分析、示例用法,进一步阐述了情态动词在形与义都具有时态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