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源远流长。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受西方影响,当代中国人文主义蓬勃兴起,但仍存在两大现实疑窦:其一为中国传统思想如何与西方人文主义相融合;其二为科学、物质的不发达与反科学、反物质压迫而提倡人文主义问的矛盾。对传统官本位遗毒的批判和以人文主义科学观为代表的西方新人文主义思潮的吸收,是当代中国人文主义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文学与美国的大学》中“闲暇”的解读可以发现,白璧德的闲暇观与其人文主义思想密不可分.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思想的立足点在于人的塑造与人格的完善.在白璧德看来,闲暇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休息,沉思性的闲暇有助于人的完善.白璧德基于人文主义视角的闲暇观对于现代学者的自我认识及其学术生涯和现代大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西方 ,人文主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当代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潮主张教育以人为中心 ,促进人的发展 ,培养自我实现的人 ,其主要教育思想是 :教育要尊重人 ,培养“完善的人性”,促进“人的潜能充分发展”;教育者要研究、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 ;教育要培养创造型人才 ;以人为中心的教学观。这些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教育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中国教育思想史上 ,蔡元培较早系统提出了人文主义的教育观。其重要观点包括 :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教育之理想在养成人格 ;大学应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原则 ;教育必须科学与美术并重 ;以及教育要尊重并发展个性等。这一教育思想体现了民族传统与世界眼光、时代精神与前瞻意识的有机统一 ,是一笔值得珍视和继承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5.
论坚持以科学精神为主导的教育研究观问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教育研究观问题始终是教育哲学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20世纪以来是坚持科学主义还是坚持人文主义进行教育研究成为教育理论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教育研究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特点,笔者认为教育研究应该在坚持科学精神的前提下,通过整合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学科优势进行视阈融合,形成一种科学人文主义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儒家人文教育的价值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是儒家教育体系的奠基人,儒家教育思想的首倡者。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儒家教育思想的目标有所侧重,教育内容和方法有所改进和发展,但大都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延续和发展,都没有偏离和改变孔子教育思想的人文主义特征。本文对儒家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价值审视,是以孔子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为基本内容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孙玉丽 《南都学坛》2000,20(4):95-96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是建立在科学人文主义之上 ,以科学主义为基础 ,以人文主义为价值方向的教育观。这种观念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哲学基础。其一是矛盾论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对立统一决定了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有机整合 ;其二是价值论 ,按照价值选择中统一性与偏移性相结合的方法论 ,以科学主义教育为基点 ,实现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价值统一  相似文献   

8.
"学衡派"与现代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衡派"的西学知识-思想资源是得自美国的新人文主义,并在现代中国引发一场人文主义文化思潮.这一思潮具有明显的非政治化倾向和道德秩序法则.相对于新文化-新文学运动而又具有反潮流倾向和反思性.  相似文献   

9.
吴宓提出了情理兼到、情智双修的诗歌精神观。他的思想资源来自白壁德的新人文主义和中国传统的诗学经验。吴宓诗歌精神观潜藏的人性因素是他和新诗派在诗歌精神上的分歧所在,前者偏重道德约束,后者偏重欲望驱动。其实,诗歌本身就是人的体验,是人性通向美的过程的体现,是超越和弥合情与理的。  相似文献   

10.
兴盛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散文热,无论是在思想还是在艺术探索方面,沒有突破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由新文化运动催生的第一次散文繁荣期所达到的高度,其缘由是缺少了和传统的人文主义既一脉相承又有质的区别的新人文主义精神;这里的新人文主义精神也不同于西方自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新人文主义以及当代西方倡导的所谓新人文主义。而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人文主义精神,是促进当代散文持续繁荣的有力的思想支撑,并以此形成了散文发展的一个比较显著的艺术流派。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 3 0年代初 ,现代散曲学作为一门学问被建立起来。早期散曲史的研究以任中敏的《散曲概论》为较早的一部初具“史”形态的散曲研究著作 ,而卢前的《散曲史》则为元明清三代散曲的第一部通史 ,梁乙真则于 193 4年推出了第一部断代散曲文学史《元明散曲小史》。新时期散曲史的研究与撰著呈现复苏和创新的势头 ,在通史和断代史两个部门 ,都各有几部学术质量较佳的著作问世。代表者有羊春秋、李昌集、梁扬、杨东甫和杨栋、赵义山等人  相似文献   

12.
齐梁皇族萧氏愿文内容几乎完全来自佛经,若干愿文采用具有显著佛经特色的套子式行文,形成了齐梁皇族萧氏愿文鲜明的特色:与佛经的关系至为密切。现存齐梁萧氏愿文体现了此期愿文篇幅比较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是以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撷取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内核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教育学流派,这一理论强调以学生为本位,注重学生身心和情感的发展,强调"自我实现"。其理论的合理内核值得我们在教育改革中学习、借鉴。但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也有局限性,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立场,对其加以批判地吸收。  相似文献   

14.
受白璧德文学创作观的影响,梁实秋的文学创作从起初的浪漫主义转向后来的古典主义,而他的古典主义文学观及批评框架,甚至某些批评方式基本也都源自白璧德,二者存在着一种理论联系。但白璧德对梁实秋的影响,并不是一套现存理论对一个空虚头脑的单向灌输,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契合。同样,新人文主义从美国移植到中国,也不是简单的时空变迁,而是一种"古今之争"的语境转换,其中蕴含着当时一批知识分子沟通中西进行文化选择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文学阵营的重要作家,林语堂、梁实秋虽就读过哈佛大学,听过白璧德的课,但他们不属于"学衡派"成员。作为基督徒的林语堂,无法接受白璧德的那种具有基督教神学色彩和崇尚文化古典主义倾向的人文主义思想,在经历了对老庄哲学、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的接受,到对明代思想家、哲学家李贽童心说的吸纳,进而在"公安派"那里找到推崇"性灵"的文心,最终达成他幽默的文学语言呈现。梁实秋是胡适的弟子、朋友,也是吴宓的弟子、朋友。因此他的双重身份十分明显: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和文化上的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16.
人的解放是梁启超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面对中国的积弱落后,他在对传统的批判中追求人的解放;但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判断中,他又有许多困惑。对现代性的判断成为他人学思想的核心命题。前者带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后者又使之在传统创新中寻求答案。如何在批判传统、判断现代、追求未来中认识人在中国变革中的意义,是梁启超人学思想中未解的命题。  相似文献   

17.
梁漱溟教育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阐述这一思想的内容和特点,分析它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基础,并联系现实,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梁漱溟教育思想仍然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既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则这种物质性的存在的调护滋养,即人的幸福问题是任何文化必须重视解决的重大问题,一方面不能随便抹杀,另一方面不能使其泛滥无节制.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其关键便是为幸福开显一个规导性的场域,使幸福在这个规导性的场域中得其正.通过对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和康德的批判哲学的疏解可知,幸福的规导性的场域惟有儒家由道德的主体所开启的人文主义方可确立得起来,而儒家一旦确立起这个场域,则在幸福问题上有"修己"与"治人"的区别,以求仁者心安.这是儒家对幸福问题的解决的最后结论.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受"五四"精神哺育的知识分子,柔石的作品从自悯、悯人情怀到拯救意识的凸显,再到革命的呼号,清晰地折射出了知识青年由人道主义转向"左翼"立场的心路历程.这种转换是世界革命文学的影响、革命青年的激进理想,以及理性效用的追求使人道立场让位于革命话语的自然转换.  相似文献   

20.
梁实秋是近现代中国著名的学者、翻译家。在师从美国人文主义思想代表人物白璧德后。梁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浪漫主义立场转向人文主义立场。梁实秋翻译的作品,无论从选材还是实践上,都延续和阐释了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思想,透露着理性的人文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